蓝蔚青 陈江华孙海影 王乐冰 程淑英 滕新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蓝蔚青陈江华*孙海影王乐冰程淑英滕新贤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以上海10所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期个别访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分别从基本情况、工作生活、环境氛围与利益诉求等方面对影响上海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arlier individual interviews, document research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aking the ten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that affect the teachersˊteaching motivation in Shanghai from the aspect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work life,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and interesting appealing and so 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approaches combing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Keywords:university teacher;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study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青年教师是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生力军,在我国高校教师团队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教学能力水平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积极性现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将高校教师推到了竞争前沿。“教师激励计划”、“一流学科”与“高原高峰学科”等各类激励制度在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少数教师由于压力过大,从而诱发职业倦怠,产生生理疾病、人际障碍、家庭矛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个人士气低落、离职、旷工或退缩等行为经常出现,进而影响其教学积极性[2]。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认同、教学激情、教学兴趣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3]。本文以上海10所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咨询等方法在研究上海高校教师职业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开展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研,并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相应对策,以期对上海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升与职业发展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表1 高校教师问卷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课题组前期通过个别访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方式,以建设高校教师队伍,实现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首先根据高校教师的各自岗位类型,采取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收集。随后确定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设计,根据设计完成的《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确定调查的基本时间段,采取匿名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按期收回。再次,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为上海高校教师的基本现状、工作生活、环境氛围与利益诉求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对其教学积极性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主要调查高校教师的婚姻状况、学历组成、职称结构与岗位类型等;第二部分为单项选择,主要了解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教学与科研情况等;第三部分为多项选择,重点分析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热情与未来职业规划等。期间,课题组随机选取上海10所高校教师各30名,调查样本主要涉及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3份,问卷回收率达91.0%。其中有效问卷258份,男教师107份,女教师151份,有效回收率86.0%,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均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
(一)基本情况
通过表1对高校教师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为当前上海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约占38.38%;学历层次以硕、博士为主,占比达77.90%;可见,近年来随着高校对专任教师学历的关注与人才招聘要求的提升,高校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已得到明显改善。调查对象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5.43%,主要职称结构以中、副高级为主,占比分别达到50.39%与34.88%。从高校教师每周工作时长的分析统计上看,以超过49小时居多,达27.52%,其次为41-44小时(24.81%)。通过寒暑假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统计可知,多数高校教师(26.74%)每周保持17-24小时的工作时间。从年薪收入的分析比较看,教师的年薪水平基本处于7-10万元范围,比例为55.43%。对高校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情况的统计来看,有近两成(17.83%)的教师还从事第二职业,其中第二职业上花费时间在9-16小时的教师达12.02%,而通过对从事第二职业所获收入占上一年个人总收入比例的统计分析,约有24.81%的教师第二职业所获收入占总收入的3-10%。
(二)工作生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原有的资源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正常运转。为获得更好发展,许多高校在市郊设立分校,或整体搬迁至远郊,这在提升高校办学资源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带来影响。对此,课题组针对上海高校教师一周在市郊工作次数及平时与家人团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与图2所示。
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四成教师每周在市郊工作次数在4次以上(37.99%)。为减少疲于奔波的辛劳,28.68%的高校教师常住市郊。也正因为如此,有23.64%的高校教师与家人处于长期分居状态,这也对其正常的家庭关系产生负面作用。
图1 高校教师一周市郊工作次数分析
图2 高校教师与家人团聚情况分析
表2 高校教师每周锻炼时长统计
表3 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统计
通过表2对高校教师每周锻炼时长的统计分析发现,34.11%的教师每周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锻炼时间在1-5小时与6-10小时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8.84%与13.95%。在表3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中,44.57%的教师认为“良好”,而“较好”与“一般”的占比分别为24.42%与24.81%。然而,高校教师的实际身体状况仍不容乐观,长期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导致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无暇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导致其体质下降或出现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4]。
(三)环境氛围
表4 高校教师对高校内外条件的满意度情况统计
由表4的数据分析结合前期个别访谈结果可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持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态度,占比分别达到24.81%与17.44%,这主要源于远郊办学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远郊办学也为高校教学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有六成多的教师(64.72%)对校园环境满意度较高。在教学氛围与教学条件的调研中,教师群体对各部分选项的选择结果相差不大,均有近四成的教师(39.54%与39.92%)认为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仍有待提高。学生评教结果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满意度分析上看,多数教师(48.45%)对评教结果较满意,认同度好。在科研氛围满意度的调查中,分别有31.01%与41.09%的教师对高校现有的科研氛围持满意与较满意的态度。和谐的同事关系是确保高校教师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调查对象中有75.58%的群体认为同事关系较融洽。对考核制度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持一般态度的群体占比43.80%,这也为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提供参考。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调查结果发现,35.27%的教师认为激励计划较好,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四)利益诉求
表5 高校教师对现有压力程度的情况统计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最核心的两项职能,长期以来两者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由表5可见,认为工作压力大的教师占比达21.32%,认为压力较大的教师占比为43.02%。同时,近四成教师(37.60%)反映教学压力较大,而在科研上的压力则更甚于教学,占比达41.08%。其中,有52.33%的教师认为由于忙于教学,往往无暇开展科研工作。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与负荷大等现已成为高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加之近年来高校采取相应措施,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与职称聘任条件上逐渐加大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监督,更对其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表6 高校教师近三年主持项目年经费数统计
表7 高校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数量统计
通过对教师近三年主持项目的年经费数(表6)与发表论文数统计(表7)分析得出,年经费在16万元以上的仅占8.14%,多以5万元及以下为主(64.73%);24.02%的教师近三年无论文发表,50.78%的教师发表论文数在1-3篇。可见,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科研,还要撰写论文,难度较大。同时,也有31.40%的教师反映近三年仅参加过1次相关教师培训活动,而未参加的教师达22.48%。对此,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大对高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提供其外出培训的机会,使其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过图3,对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热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中收入不高(67.44%)、学生学习热情不足(62.40%)、科研压力大(62.02%)与超负荷的教学压力(48.06%)为主因。工资收入和福利保障是高校教师工作与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充裕而公平的收入才能激励其更好地投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师对现有薪资待遇满意程度的调查中,32.56%教师认为现有薪资待遇一般,而持“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教师比例则分达21.71%与32.56%。对此,管理部门应适当采取措施,改进考核制度与奖励办法,使薪资水平能真正体现高校教师的实际付出。高校近年来采取措施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并强调了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对其教学热情产生影响。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这也无形中为教师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调动听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本次调研,结合前期开展的个别访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在家庭与工作压力的影响下,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甚至出现消极应付与埋怨客观现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管理部门应重视对高校教师积极性影响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方式,以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
图3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热情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强化师德建设与综合素养,树立教师的高尚境界与责任意识
教师的师德与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其的教育应注重实事求是、形式多样与深入浅出。应采用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来引导他们,并使之转化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从而提升其思想境界,将高教事业的发展与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相连,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高校也可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名师讲坛、FD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让其充分感受优秀教师的风范,培育高校教师“爱教、乐教、善教”的优良品质,使其能积极向上,勇于接受挑战,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完善评聘体系与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与满足感
年终评优、职称评聘是高校教师荣誉、地位与业绩的重要体现,更是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主要方面。只有建立起“科学可行,公平合理”的评聘体系与奖惩制度,将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与其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等方面结合,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在职称评定中的比例,同等看待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同时,重视参评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可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学效果好的则给予适当加分或适度的政策倾斜,建立起“质”与“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使高校教师在同等竞争条件下,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此外,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献言献策,完善校内各项制度,监督政策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提高其职业认同度与满足感。
(三)改进教学环境与薪资待遇,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指数
环境条件与工资收入是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政府应逐步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高校管理部门在工资发放上,可提高国家工资部分占工资的比重,缩小绩效工资所占比例,适当减少教师间的工资收入差距[6]。对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也应积极疏导,确保其校内教学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适当增加教学课时费,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校内教学科研中。同时,应摈弃长期以来“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对在相应教学与科研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薪资待遇上适当予以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其工作热情,真正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指数。
(四)关注生活现状与身心健康,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感
高校教师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除住房、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生活问题外,事业上还要面对职称、考核与工资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各种角色会同时提出多元化的要求和愿望,特别是教学科研任务中、家庭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就会造成教师情绪低下,无所适从,严重影响其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1]。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时关注其生活现状。各级党政部门应在法律咨询、职工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关心其利益诉求,解决后顾之忧,保证其安心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7]。同时,高校各级工会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心慰问困难教职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还可充分发挥高校各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舒缓教师的身心,丰富其业余生活,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教学积极性。
总之,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高低是体现高校办学活力与综合水平的关键,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把调动教师教学热情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才能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致谢:调研期间,上海海洋大学工会专职副主席成长生、妇工委主任杨红、吴伟玲老师给予课题组很大帮助,在此谨向给予帮助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李萍,王其军,肖军,等.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20(5):31-33+54.
[2]蓝蔚青,陈江华,成长生,等.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发展状况与利益诉求调查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2):18-21.
[3]方国娟,陈益林.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励策略研究[J].理论前沿,2010(11):21-26.
[4]杨睿宇,余昌海,刘芳.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分析——以重庆市公办高校青年教师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0-152+155.
[5]田苗.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169-170.
[6]孙克武.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研究[J].河北企业,2014(6):99-100.
[7]徐晓明,刘静,边超.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态、发展状况及利益诉求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4):58-62.
*通讯作者:陈江华(1969-),女,硕士,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简介:蓝蔚青(1977-),男,福建闽侯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副主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研究方向:工会管理与实验室管理。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工会理论研究课题“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及对策建议研究”(D-8005-14-0189);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工会理论研究课题“上海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状况调研”(D-8005-14-018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