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2016-03-08 23:18:29郭淑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属胰岛素血糖

郭淑辉

初诊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郭淑辉

050082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近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均逐渐增高[1]。此病虽为终身性疾病,但通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和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很好控制病情。现将对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22例1型糖尿病患儿,均符合美国糖尿病联合会(ADA)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男13例,女9例。年龄3~15岁。其中4例为酮症酸中毒急诊入院,其余为平诊入院。入院即刻血糖值均大于22.3 mmol/L。22例患儿均为初次诊断。经入院治疗及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全部好转出院,出院时空腹血糖波动在5.4~6.8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动在7.3~8.7 mmol/L。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儿的空腹血糖均在6.1~7.3 mmol/L,餐后2 h血糖均在7.5~8.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在正常范围,同时生长发育指标、学习生活情况也正常。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由我科主管护师及营养师共同完成。患儿入院后先评估患儿和家属,包括家属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工作情况、家庭组成、经济情况,患儿的学习生活情况、饮食习惯等。通过评估后得出需要教育的侧重点,再制定对患儿和家属健康教育的计划,根据患儿和家属的文化程度、理解力、接受力等不同采取相宜的方法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每日糖尿病教育时间、每周专题讲座、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举办患儿和家属的联谊会等,每年组织1型糖尿病患儿夏令营活动。出院后通过电话及互联网的形式进行教育的跟进和回访。

2.1生存教育刚被确诊疾病时是患儿和家属受到重大心理冲击的阶段,基本处于不知所措之中。较多1型糖尿病患儿存在情绪障碍[3],引起情绪障碍的原因包括年龄、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等非糖尿病因素及糖尿病本身因素[4]。所以对于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患儿进行生存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以后病程和教育的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生存教育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用简洁、易懂且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告知患儿及家长1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长期注射胰岛素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慢性疾病,了解该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掌握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了解发生酮症时的表现,知道这是异常情况,要立即找医师帮助,并定期与专业人员保持联系,不要轻易相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上的糖尿病药物广告或社会上的气功、锻炼等能代替胰岛素。

2.2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绝对缺乏,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医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并教会患儿和(或)家属注射方法、剂量、部位、时间,并要告诉注意事项,如胰岛素的种类和剂量不能自己随意更改且注射部位要经常轮换等。掌握胰岛素和血糖之间保持平衡,以及失衡的表现有哪些;掌握胰岛素用量与进食量的匹配,根据胰岛素的种类不同,选择不同的注射时间;有条件的患儿家庭可购买胰岛素泵并教会使用,告知可能会出现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如果有自己不能确定的问题,要及时和医师、护士联系,不能自己随意操作。

2.3饮食指导儿童和青少年是特殊人群,他们的饮食治疗不能是单单地控制食量,要在保障生活和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制定饮食计划,以达到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纠正已经发生的代谢紊乱,达到延缓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营养师根据患儿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情况制定营养食谱,每日总热量控制在8360 KJ内为宜,碳水化合占50%~55%,一般选择粗粮,因为粗粮内含有较丰富的B族维生素,更优于精细粮食;可以多吃含糖少的蔬菜,如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利用,利于血糖的控制,可以多吃。蛋白质占20%,应以动物蛋白为主,因为动物蛋白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脂肪占25%~30%,应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可分3餐,加两次点心。

2.4运动和血糖监测的指导在运动时,机体细胞能更有效的利用葡萄糖,对1型糖尿病患儿可减少用于控制血糖的胰岛素用量,所以要尽量的鼓励患儿适宜运动,不可过于剧烈,也不可过久,应注意在代谢紊乱阶段及发生酮症酸中毒时不宜进行任何活动。1型糖尿病运动的主要风险是低血糖,所以必须平衡好饮食和运动的关系。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血糖波动很大,如果血糖控制差, 患儿会过早的出现神经病变、 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5]。所以血糖监测的意义也很大,尽量选择易掌握及准确性和稳定性好的便携式血糖仪,这样可大大减少在测血糖过程中的痛苦,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能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尽量不做强迫性操作,以免造成患儿对治疗的抵触、厌恶心理。

2.5自我管理儿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只是需要父母的监督和督促,健康教育者首先与患儿交流,帮助他们认识此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逐步学会处理运动、饮食、胰岛素剂量和血糖的关系,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逐步培养患儿的独立性,消除对家长的依赖。研究证实,与年龄相适应的教育干预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有帮助的[6]。同时做好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教育,将目前最新治疗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方面的更新等告诉家长,让他们增强信心,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3小结

儿童1型糖尿病有自身特点,患儿一般病情较重,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但血糖波动较大,往往以并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住院[7]。加之患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但糖尿病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开展1型糖尿病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取得他们的主动合作,是达到病情良好控制的前提,使患儿和家长能正确面对疾病并树立治疗的信心,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艳艳,梁黎,傅君芬,等.儿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2):138-140.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1):11-61.

[3]Fogel NR,Weissberg-Benchell J.Preventing poor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outcomes in pediatric type 1 diabetes[J].Curr Diab Rep,2010,10(6):436-443.

[4]秦瑞,李燕,黄晓萍,等.青少年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09,7(35):3269-3271.

[5]沈水仙.加强重视儿童糖尿病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11):817-819.

[6]LaffelL,Vangsnesls,ConnellA,et al.Impactof ambulatory,family-focusedteamworkintervention on glycemic controlin youth with type1 diabetes[J].J Pediatr,2003,142(4):409-416.

[7]李胜平,苏丹.儿童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26-227.

(本文编辑陈景景)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29

(收稿日期:2014-12-24)

郭淑辉:女,本科,主管护师

※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家属胰岛素血糖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