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型固定板在婴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2016-06-23 07:28左雪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期

左雪梅 齐 悦 叶 鸥

可塑型固定板在婴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左雪梅齐悦叶鸥

529030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ICU

摘要目的:探讨可塑型固定板在婴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320例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留置针采用常规木质小夹板固定,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采用可塑型固定板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留置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不畅、折管、针眼渗血渗液、静脉炎、末梢循环障碍等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而留置时间>60 h的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塑型固定板在婴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各类输液并发症,从而减轻患儿痛苦,延长了留置时间,降低护士工作压力。

关键词可塑型固定板;浅静脉;留置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6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具有保护血管、减轻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同时能随时保持通道通畅的特点,便于急救和给药,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1],广泛应用于儿科。但为保证患儿输液的顺利进行,除掌握一针穿刺技术外,对输液部位的有效固定也极为重要[2]。2013年8月~2014年6月,我科对婴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使用自制可塑型固定板进行改良固定,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20例,其中男192例,女128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2月龄,平均3.2月龄。分别留置手背静脉、桡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各80例。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留置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24 G一次性留置针及一次性透明敷贴。两组均由技术熟练的护士在白天完成穿刺。对照组在穿刺成功后,直接贴上透明敷贴并采用常规的木质小夹板用胶布缠绕固定。观察组采用婴儿奶粉罐隔潮的铝箔,按照需固定部位的大小将其对折成2~4 cm宽,6~8 cm长的长方形板,其中散口边在内,再使用布胶布粘贴好方形板的边缘,最后使用无菌纱块对方形板进行包裹,完成固定板的制作。穿刺成功贴上透明敷料后,在置管关节的对侧,采用可塑型小夹板固定,按照患儿的关节功能位置对可塑型固定板进行塑形后,在固定板两端使用胶布固定。

1.3观察指标观察输液顺畅度、折管情况(软管外滑后扭曲、打折),针眼处渗血渗液、静脉炎及末梢循环障碍发生情况,并观察患儿置管时间>60 h的例数。其中,静脉炎按照INS(美国静脉输液协会)的判定标准判断[3]。末梢循环障碍判断方法:使用棉签或手指压迫甲床或指端皮肤,待皮肤颜色变苍白后,移开按压,若按压皮肤或甲床在1~2 s内恢复正常则提示血运正常;若超过2 s,则为循环障碍[4]。

2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例(例)

3讨论

婴儿静脉穿刺常选择手背静脉、桡静脉、肘部静脉、足背静脉、腘静脉及头皮静脉,而《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中规定:不建议首选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临床上常选择四肢静脉,因此,输液部位多在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选取手背、足背静脉网的任意一条分支。但由于婴儿本身皮肤薄嫩,血管细小弯曲,且容易哭闹、好动、躁动等原因,给留置带来困难。为安全固定留置针,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临床上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固定方法[5-6],取得满意结果。

长期以来,我院儿科常规使用木质小夹板以胶布缠绕固定,但存在较多缺点:(1)不舒适,不美观。由于固定板托较硬,不能因为关节的改变而变形,对四肢活动不利,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甚至神经损伤[7]。(2)固定不牢,易与手臂分离,导致针头滑脱或者针头穿破血管壁引起穿刺部位药液外渗、肿胀。(3)不易消毒,反复使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为提高固定效果和患儿满意度,我院制作了可塑型固定板。可塑性固定板最大的特点是软硬适中,有一定韧性,可随意塑型,护士可以根据关节的位置和输液情况调整夹板角度。如输液在腕关节时,由于婴儿手部皮下脂肪较多,常常因皮肤皱褶导致留置针角度改变而致输液不畅,可将可塑型固定板稍微向下弯曲,使手自然放于固定板上面,这样避免了腕关节皮肤皱褶而引起输液不畅;在踝关节附近输液时,特别是进行大隐静脉穿刺时,可将固定板弯成“L”形,将足底和足跟放于“L”形内角后再做固定,避免了位置不当而影响输液速度,并保持了脚的功能位。由于固定板外面包有纱布,所以用于关节附近输液既柔软又灵活舒适,即使时间长也不会影响四肢循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静脉炎是由于向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因静脉内放置塑料管时间过长、刺激性较大而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炎症反应。置管早期发生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8],机械性静脉炎是穿刺部位固定不牢固,软管活动,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软管与血管壁不断摩擦而产生的炎症反应。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与输注液体、留置针置管部位、封管液剂量及封管液注入速度等有关,还与留置针固定方法有关[9]。婴儿四肢活动多,不配合,肢体活动和外力牵拉时位置容易发生变化,对血管内壁会造成持续刺激。结果显示,使用可塑性固定板静脉炎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固定板可随意塑性的特性使固定板与固定部位易形成以整体,固定度增强,减少了软管随肢体活动引起的细小位置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可塑型固定板能有效预防输液不畅、折管、针口渗血渗液、静脉炎及末梢循环等并发症,进而延长了留置时间。可塑型固定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培训熟练的护士能在1 min内完成固定板的制作,并且其易于清洁保存,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对于使用时间长的患儿,为了保持固定板的清洁、干燥,可每2~3 d更换1次小纱布,患儿停止输液时,可将固定板收回,更换纱布备用。

综上所述,可塑型固定板应用于婴幼儿四肢静脉输液部位可行性高,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为了有效地避免因静脉留置针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加强巡视,提高穿刺技巧,选择合适血管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房欣娟,彭程.26 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9(28)27:49-50.

[2]许广艳,王冠聪.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48.

[3]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51-252.

[4]孙建华,李艳茹.断指再植术后末梢血循环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329-330.

[5]靳铁霞.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28.

[6]杨春莲,刘建平,陈书琴,等.手臂输液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5):37-38.

[7]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61.

[8]李云莉.湿热敷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43.

[9]黄姗姗.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1-13.

(本文编辑陈景景)

(收稿日期:2014-10-14)

左雪梅: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