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宜
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术后气道护理
周秋宜
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院呼吸内科
摘要目的:总结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术后气道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对5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施行光动力治疗后,根据光动力治疗特点给予环境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呼吸理疗、呼吸训练等系列措施加强气道护理方法。结果:系列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保持了患者治疗后呼吸道的通畅,治疗有效率为80%;出院后给予随访1~6个月,死亡2例,死亡率4%。结论:加强气道护理是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道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19
光动力治疗或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应用冷光化学反应治疗恶性肿瘤的正在发展中的新方法,具有毒性低,组织特异性高,不影响手术、化疗、放疗,无免疫抑制,治疗时间短可反复施行等特点[1]。我院应用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应用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55.50±7.1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0例,腺癌15例,低分化癌8例,未分化癌7例。肿瘤直径19~80 mm。肿瘤分布为右支气管22例,左支气管23例,双侧支气管5例。
1.2治疗方法患者静脉注射光敏剂48~72 h后,采用PDT630半导体光动力治疗系统经支气管镜光动力照射。照射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局麻下常规将支气管镜插入至气管病灶处,从支气管镜操作孔插入4 cm柱状光纤并使光纤顶端距病灶10 mm,应用1.9 W光动力激光传出功率和80%传输效率开始激光照射,照射时间每次15~20 min,照射直径10~15 mm,照射次数根据病变范围或病灶数量可行多次,激光照射结束后观察病灶局部照射情况,如无出血等异常退出支气管镜。激光治疗约1 d后病灶组织开始坏死脱落,因此激光治疗后48~72 h重复支气管镜检查,清除病灶局部残留坏死物,再对残留区段进行强化照射治疗。
1.3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光动力治疗,出院后给予随访1~6个月,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4%;余48例按照中国肿瘤协会制定的PDT诊治肿瘤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标准,3例患者肿瘤无增大或缩小,5例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下,持续超过1个月,29例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持续1个月,11例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治疗有效率为80%。本组无1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气道护理
2.1环境管理将患者放置于单独病房中,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 ℃,湿度50%~60%,每周定期空气净化消毒及监测空气菌落数1次。限制探视,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减少噪音,保持安静,以减轻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烦躁不安,保证患者身心舒适具有充足休息和睡眠时间。为防止患者发生光敏反应,患者禁看电视,病室内窗户采用双层深色窗帘遮挡,室内开启暗灯光,患者身体各部位均避光,双眼用中间剪开两洞的3寸款黑布遮盖,再带上墨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室外活动,无法避免的室外活动时要将暴露的皮肤全部盖严,戴手套,面部遮以深色面罩以防日光照射。
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PDT治疗后1~2 d,病灶局部组织开始坏死脱落,患者若咳出“肉样物”痰,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责任护士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口唇颜色有无发绀,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氧饱和度等变化,随时听诊双侧肺部呼吸音、痰鸣音、干湿罗音情况,及时评估患者呼吸情况变化,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痰多、黏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并给予定时翻身、扣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以清除肿瘤坏死脱落的组织。同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告知“肉样物”痰是肿瘤坏死组织脱落而非病理现象,请勿紧张。
2.3氧气治疗PDT治疗后由于气道出现局部暂时性的反应性水肿及病灶局部组织坏死反应等,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氧气治疗可以提高肺泡中的氧分压,从而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2]。根据患者动脉血气检测血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患者血氧饱和度和缺氧症状制定氧气治疗方案。常规给予25%~29%浓度1~2 L流量的持续氧气吸入;呼吸困难严重者采用MR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连接RT308湿化氧疗管路进行氧气治疗,该系统能对吸入氧气进行湿化、加温,并能通过管路自带的文丘里阀自动将吸入氧浓度调节为45%~50%。氧气治疗过程中中注意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遵医嘱抽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2.4呼吸理疗(1)体位引流。根据肿瘤所在部位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责任护士五指呈空心杯状并拢,自外向内、由上向下轻叩患者的背部,借助震动和重力作用促使脱落的坏死组织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2)扣背。责任护士手掌呈空心弓状自下而上,以胸部适中均匀的力量规律叩击患者胸背部,速度每分钟100~120次。(3)震颤。叩击结束后,嘱患者绷紧胸背部肌肉,责任护士用手掌贴紧患者胸壁,于患者呼气时以适度均匀的力度进行振动动作,持续5 min。呼吸理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情况改变,体位引流、扣背和震颤三步骤结束后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或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患者胸骨上窝触及气管,引出咳嗽反应,促进患者咳嗽排痰。
2.5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呼吸机肌力,改善呼吸机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提高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促进胸腔积液、积气充分有效排出[3],呼吸训练方法有以下三种:(1)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指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时指导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前倾,双手置于膝上,将舌尖置于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向上靠近上颌软腭与硬腭交界处,嘴唇紧闭从鼻孔深吸气后稍屏气5 s再撅起嘴唇呈吹口哨样缓慢呼气,此过程持续4~6 s,同时收缩腹部,每次15~30 min,每天3次。(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动作。训练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将左手放置于胸部,右手放置于腹部肚脐,用鼻缓慢吸气使横膈下沉,并最大限度的使腹部向外隆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口呈吹笛状缓慢将气体呼出,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至腹部塌陷,同时有意识地随着呼气收缩腹肌,使横隔上升更高,胸部保持不动。训练时呼吸要深长而缓慢,一呼一吸掌握在15 s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 s,屏息1 s,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 s,屏息1 s,每次15~30 min,每天3次。(3)控制性深呼吸。训练时指导患者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然后闭嘴用鼻深吸气,吸气时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 s,逐渐延长至5~10 s,然后缩唇缓慢将肺内气体呼出,每分钟8~10次,持续3~5次,每天数次。
3讨论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肿瘤细胞对光卟啉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48~72 h后,光敏剂高浓度地集中到肿瘤细胞内,再经激光直接照射病变部位,使肿瘤细胞内的三态氧变为大量有毒的单态氧,羟基团和过氧化基团等,造成细胞膜脂质氧化、膜核苷转运受阻、酪氨酸摄取受抑制,细胞中线粒体、溶酶体、膜蛋白、核膜的结构被破坏,同时还可产生血栓素,使肿瘤滋养血管栓塞,致肿瘤细胞死亡,从而达到了治疗和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4-5]。光动力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对患者创伤小、痛苦轻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治疗或不能适应静脉化疗患者。光动力学治疗过程中由于支气管镜的应用可对气道局部造成损伤引起治疗后气道反应性水肿、以及激光照射后肿瘤细胞组织坏死脱落等造成术后呼吸困难等系列呼吸道症状,因此患者的气道护理尤其重要。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宜的氧气治疗、呼吸理疗、呼吸训练和环境管理等系列气道护理措施,是光动力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浦生,李树本.光动力学治疗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广州医药,2011,42(1):15-16.
[2]刘双群,高丽雅.不同氧疗法对改善肺癌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10(8):56-57.
[3]林惠华,黄少娅,陈香,等.术前与术后呼吸训练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效果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2):9-11.
[4]郜瑞红.PDT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37-38.
[5]周一平,陈小可,刘慧,等.光动力治疗大气道肺癌[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574-576.
(本文编辑刘学英)
基金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公益性科研项目(FTWS2014013)
(收稿日期:2014-11-06)
周秋宜:女,本科,主管护师
※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