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英 施晓红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董利英 施晓红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 总结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0例接受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要点间的关系。结果 部分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分流管堵塞的情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体效果良好。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
腰大池一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围手术护理
Lumbar peritoneal shunt;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Peri-operative Nursing
交通性脑积水是指由于第四脑室出口以后的正常脑脊液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立体定向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脑外科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分流管堵塞机会多[1]。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是将腰段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分流至腹腔,即腰椎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微创手术方式。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科应用Sophysa可调压分流管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0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5~78岁。脑外伤后脑积水4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4例,动脉瘤破裂后脑积水2例。术前患者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3例,8分5例。术前腰穿测压8.82~24.5 kPa(90~250 cmH2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浅昏迷者5例,伴尿失禁5例,反应迟钝7例,伴发癫痫1例,行走不稳1例。所有患者术前头颅CT均见脑室扩大,双额角径比同一层面的颅内径(Evans指数)>0.3,提示脑积水。头颅及颈胸腰椎MRI排除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术后根据患者脑室回缩情况及意识恢复情况调节调压阀压力。
1.2 方法 10例患者均应用Sophy Sa调压分流管行脑大池-腹腔分流术。
1.3 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意识情况较术前改善,GCS评分较前提高,GCS评分无变化1例;复查头颅CT提示Evans指数明显减小9例,无变化1例;引流管堵塞1例,伤口渗血1例,出现下肢疼痛1例,静脉使用弥可保一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意识障碍加重、颅内血肿及颅内或腹腔感染者。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脑积水多因重型颅脑外伤、突发脑出血或肿瘤等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来源于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病人多担心手术会出现意外、致残、后遗症等。护士应有针对性地与病人进行交流,耐心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宣教,解除病人顾虑并配合手术。请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制作成视频,在手术前播放给患者观看,增加患者手术的信心。
2.1.2 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除常规做好CT、MRI等检查外,还需行腰穿检查,以判断腰大池穿刺、置管的难易程度,判断颅内和椎管内蛛网膜下隙是否通畅无阻,并可指导分流管压力选择;行脑脊液引流测压,判断分流的效果;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排除颅内感染。
2.1.3 皮肤及饮食准备 术前需进行腰背部、会阴部及下腹部的备皮,严格做好手术区皮肤消毒,最大限度地消灭头皮和术区皮肤的细菌,腰背部皮肤有感染者及时治疗;术前1 d流质饮食,术前8 h禁食禁饮,术前晚清洁灌肠以排空胃肠道。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毕回病房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2~4 L/min。清醒患者鼓励咳嗽,昏迷患者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每2 h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每日按压阀门1次或2次,防止分流管堵塞。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有无腹痛、腹胀情况,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本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3 d恢复肛门排气。
2.2.2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2.2.2.1 感染 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术后持续高热,伴颈项强直提示颅内感染,复查腰穿脑脊液性状并行脑脊液培养,加强抗感染治疗,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腰穿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感染严重时需拔除引流管。若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提示出现腹腔感染,需在治疗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液体的补充。
2.2.2.2 引流过度或不足 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坐起时加重等低颅压表现,则可能是因引流过度而导致的低颅压,如有头颅减压窗存在,可结合减压窗的隆起或塌陷判断颅内压的高低。术前应选择合适的分流管,术后嘱患者平卧,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合适体位,轻者经适应后都能缓解,重者可给予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分流不足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的综合治疗。
2.2.2.3 颅内血肿 过度引流可导致脑组织的塌陷,撕裂导静脉,引起硬膜下血肿[2]。术后需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或伴瞳孔改变,提示颅内血肿的发生,需立即汇报医生处理,复查头颅CT,确诊后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2.2.2.4 分流管堵塞 应检查分流泵是否能按压弹起,如按压或弹起困难,说明分流管堵塞,应告知医生处理,可反复按压阀门,直至通畅,必要时重新置管。术后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体位,使分流管随肠蠕动自由伸直,防止分流管弯曲阻塞。
2.2.2.5 神经损伤 出现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可能损伤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严重者手术拔除分流管。本组1例病人出现下肢疼痛,静脉使用弥可保一周后症状缓解。
2.2.3 术后伤口护理 腰大池腹腔分流需在腰背和下腹部分别置入分流管两端,并于髂棘皮下埋放调压阀,因此需注意此三处伤口,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皮下积血、积液。本组1例病人术后第1天腰背部敷料少量渗血,给予更换敷料,并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是国内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主要术式之一,大有取代VPS分流术的趋势[3],相对于脑室腹腔分流术而言,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减少了颅内出血、癫痫的发生,但仍可能发生感染、引流过度或不足、颅内血肿、分流管堵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我们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用于指导交通性脑积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效果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通过对10例腰大池一腹腔分流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做好术后伤口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冯家丰.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5-17.
[2] 殷玉华,黄勤杰.交通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后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9,32(2):133-135.
[3] 梁敏,汤树洪.Sophysa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腰大池一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液[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0):1637-1639.
董利英(1976-),女,浙江湖州,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2,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6.14.028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