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育 肖汉初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CT室 福建 泉州 362000)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会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出现肠穿孔、化脓性门静脉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此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有研究发现,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期间,使用多方位重建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效果不错。为了进一步探讨此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他们的年龄在1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5.7)岁。这些患者均存在右下腹疼痛的症状。其中,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症状的患者有55例,出现右下腹压痛症状的患者有57例,出现右下腹反跳痛症状的患者有58例。在这些患者中,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有42例,伴有呕吐症状的患者有6例。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在这72例患者中,有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发阑尾周围炎患者22例,有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9例,有阑尾穿孔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7例。
对这72例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六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的条件为120kV、300mA,层厚为7.5mm,层间距为7.5mm。进行扫描的范围是患者第2腰椎的水平方向直至其耻骨联合处。在进行扫描时,指导患者保持屏气的状态,设置0.5s的旋转时间,以避免出现运动伪影。将进行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的层厚设置为1.25mm,对其进行部分重叠的三维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传送至ADW4.3工作站,对其进行多平面及曲面的重建处理,以观察患者阑尾部位的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相关情况,据此判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阑尾的横径>6mm、阑尾管壁的横径>2mm,即可判定其阑尾存在异常情况。
诊断结束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72例患者中,阑尾异常的患者有71例。与术后进行病理诊断的结果相比较,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为98.6%。在确诊的这71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进行CT平扫的结果为阑尾壁呈明显环形增厚的表现。对这34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其阑尾部位呈明显环形强化的表现。有22例患者进行CT平扫的结果为阑尾及回盲部的周围间隙模糊、密度较高,呈条状或絮状影。对这22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其阑尾呈明显强化的表现,而间隙处则无明显强化的表现。有9例患者进行CT平扫的结果为阑尾明显肿大,阑尾腔内存在积液,阑尾旁的脂肪内存在明显的气体影。对这9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其阑尾呈明显强化的表现。有6例患者进行CT平扫的结果为阑尾水肿、增粗,混杂有密度块阴影。对这6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其阑尾呈环形强化的表现。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此病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多数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会有所增加。临床上将急性阑尾炎分为单纯急性阑尾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类型[2]。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会发现其阑尾增粗、阑尾管壁增厚,且多数患者的阑尾内存在粪石,阑尾管腔内存在积液及积气。此外,此病患者阑尾周围的组织通常会出现脓肿及肿块等[3]。
在本次研究中,患有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存在肿大、增粗的表现,其阑尾的横径>6mm,其阑尾壁增厚,其阑尾边缘的图像模糊,部分患者阑尾的周围有少量的液体渗出。患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存在异常肿胀的表现,其阑尾的结构及阑尾周围组织炎症的反应均不明显,其右下腹的阑尾区及盲肠周围的结缔组织均不明显,部分患者的盲肠壁局部增厚、结肠侧筋膜增厚。患有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患者阑尾的周围组织均存在明显脓肿的表现,部分患者盲肠的周围存在少量的气体影。总之,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期间使用多方位重建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可以明确地观察患者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此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郑双华,余开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26(5):437-438.
[2]应灵鹏.B超与CT在急性阑尾炎分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18):54-55.
[3]黄泽和,钟德钧,刘柳恒,陈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6):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