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士性《广志绎》看明代贵州人文自然风貌

2016-03-08 00:17龚剑锋温正灿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五岳点校中华书局

龚剑锋 温正灿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环东海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从王士性《广志绎》看明代贵州人文自然风貌

龚剑锋 温正灿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环东海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地理学名著《广志绎》中对贵州风貌有详细论述。王士性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不仅翔实地记载了贵州的历史人文地理,包括贵州的历史、行政管理、交通、物产、民风等,而且还记载了贵州的自然风貌,并且做出了精彩论述,体现出比较先进的人文地理思想。这不仅为研究明代贵州人文地理及自然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有助于今天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王士性 广志绎 明代 贵州 人文 自然

王士性(1547-1598),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省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万历五年(1577年)以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官至南鸿胪寺卿。王士性喜游历,“少怀向子平之志,足迹欲踏遍五岳”,①(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7页。.为诸生时已游历杭州及越中山水。又自云:“昔人有言,‘州有九,游其八',余未入闽,庶其近之哉”②(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9页。。足迹遍及明代两京十二布政使司,不仅实现了少年时立下的“游遍五岳”的志向,而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康熙临海县志·王士性传》对其游历有较为全面的评价:

“公盖无时不游,无地不游,无官不游,而文章即于是灿焉耳。……公意气凌霄,一官为寄,天下九州岛履其八,所未到者闽耳。诸名山自五岳而外,穷幽极险,凡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无不精订。他若堪舆所述,象胥所隶,千名百种,无不罗而致之。”③(清)洪若皋纂:康熙《临海县志·王士性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所说 “以王士性对地理学的贡献和徐霞客相比,大致在伯仲之间;《广志绎》的价值,总的来说,可能稍逊于《徐霞客游记》,在人文地理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④谭其骧:《与徐霞客差相同时的杰出的地理学家——王士性》,《长水集· 续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周振鹤也说:“继《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开我国人文地理研究先河以来,其后长时间均未能超出《史》、《汉》的水平。可以说直到《广游志》和《广志绎》问世,才算跃上了一个新台阶。”⑤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因此,后人将其称之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明代贵州省版图与今天的贵州省基本相一致,除了北面播州宣慰司(今遵义一带)和西边乌撒府(今威宁一带)属四川外。王士性在《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贵州”、“四川”、“云南”诸篇中,对贵州的人文地理状况作了认真的考察和分析。

一、王士性《广志绎》反映的明代贵州人文风貌

贵州地处西南,道路岩阻,交通不便,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贵州得以保留行政独立,中原王朝变更不断,土司之家却千年不断。在《广志绎》“贵州”篇中,王士性首先从贵州的历史讲起,“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夷酋有火济者,从诸葛武侯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不失爵土。”①(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3页。贵州虽归附中原王朝较早,但一直独立于域外,到了明初仍是如此,“明太祖既克陈友谅,兵威远振,思南宣慰、思州宣抚率先归附,即令以故官世守之,时至正二十五年也。及洪武五年(1372年),贵州宣慰霭翠与宋蒙古歹及普定府女总管适尔等先后来归,皆予以原官世袭。帝方北伐中原,未遑经理南荒。又田仁智等岁修职贡,最恭顺,乃以卫指挥佥事顾成筑城以守,赋税听自输纳,未置郡县。”②(清)张廷玉等修:《明史·贵州土司传》,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666页。可见明初,贵州仍沿旧制,而且不用设置郡县,还具有赋税独立权,俨然为国中之国。王士性继而谈到贵州宣慰使霭翠死后,其妻奢香代立,奢香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妥善处理贵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使贵州免于战乱,同时又发动诸夷修筑驿道,直达巴蜀。

王士性游历贵州之时,贵州的行政管理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初只有卫所”到“渐渐改流”,并且在卫所之中置立郡邑,“卫所为主,郡邑为客,缙绅拜表祝圣旨皆在卫所”③(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虽然这时的中央已经强化了对贵州的行政管理,但是其地域性的特色依然明显,王士性总结道“郡邑中但征赋税,不讼斗争,所治之民即此而已矣”④(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这是因为卫所之中百姓皆为苗夷,而苗夷又不止一种,有“曰宋家、曰蔡家、……曰紫薑苗,总之槃瓠子孙”⑤(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此外,王士性针对“本朝勾取军伍,总属虚文”,并且不问新旧,从而导致增加民众负担这一情况。特意提到贵竹卫在行政管理上的进步之处,“贵竹卫所之军与四川、云南皆役之为驿站车夫,粮不虚糜,而岁省驿传动以万计”⑥(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对于“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的贵州而言,这样的效果是弥足珍贵的。

王士性在游历四川时,也曾提到了今属贵州的地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夜郎县。“汉夜郎县属牂牁郡,唐属珍州。牂牁郡本且兰国,在今播州界。珍州今改为真州长官司,在播州宣慰司东北二百里。真州长官司南六十里有櫰李白。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其古碑字已磨灭”⑦(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6页。。王士性将夜郎县历史沿革在此一一叙述。

贵州号称“地无三尺平”,交通极为不便。王士性在贵州游历时,也提到了贵州的交通,“出沅州而西晃州,即贵竹地。顾清浪、镇远、偏桥诸卫旧辖湖省,故犬牙制之。其地止借一线之路入滇,两岸皆苗。晃州至平夷十八站,每站虽云五六十里,实百里而遥。士夫商旅纵有急,止可一日一站,破站则无宿地矣。其站皆以军夫。辰州以西,轿无大小,官无贵贱,舆者皆以八人,其地步步行山中。”⑧(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通过王士性的寥寥数语,我们便可知贵州交通之难。晃州至平夷共有十八站,而过往商旅只能一日一站,否则无住宿之地。辰州以西,交通情况更是恶劣,以至于官无贵贱,轿无大小,都只能以八人抬之,其地交通只能步行于山中。

镇远为贵州水陆交通之枢纽,王士性将其以八字概之“滇货所出,水陆之会”,云南所产的铜、锡先由云南运抵镇远,再由镇远分运至贵州各处,其中山川阻隔,路途遥远。单是由云南运到镇远就有二十余站,而且都是“肩挑与马驘之负也”,从镇远转运他处,“则从舟下沅江,其至武陵又二十站”。在这中间“沅州以上、辰州以下与陆路相出入”①(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6页。,走陆路只需二站,而水路则需经过盈口、竹站、黔阳、洪江、安江、同湾、江口等七站,所以“士大夫舟行者多自辰溪起”。但是商旅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商贾货重,又不能舍舟,而溪滩乱石险阻,常畏触坏”。从镇远到武陵这段路程,顺流而下半月可到,但如果是逆流而上就不止一月了。

王士性还提到思、石之间的水路要道乌江,其发源于播州的南部,下游和涪江合流,是“川、贵商贾贸易之咽喉也”。

贵州交通虽为不便,却又可称为云南门户。王士性在《广志绎》“云南篇”中提到,“云南全省四路:一自贵州乌撒卫入曲靖霑益州为通衢,乌撒卫实居四川乌撒府之地;又一自贵州普安入曲靖;又一自广南府……;又一自武定路,从金沙江出四川建昌卫,今亦莽塞。”②(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1页。云南四路有两路从贵州入,且剩余两路中有一路还已经不通。可见贵州对于云南而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实属门户。

王士性游历贵州时,贵州的物产也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贵州土产则水银、辰砂、雄黄。”他对雄黄的使用情况还有所描述,“雄黄一颗重十余两者,佩之宜男,土官中有为盘为屏以镇宅舍者。”③(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5页。他还提到“辰砂”虽名中带有“辰”字,但其实并非辰州出产,而是在贵竹出产。

王士性还在《广志绎》“贵州篇”中提到了养龙司(坑)这一地方,“在两山之间,停蓄渊深,似有蛟龙在其下。当春时,腾驹游牝,夷人插柳于坑畔,取牝马系之,已而云雾晦暝,类有物蜒蜿与马接者,其生必龙驹”④(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6页。,其地有龙马之典故。据史载,明初之时,四川大夏国王明升归降大明,从息烽养龙司购得一匹良马贡献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匹马身长九尺,全身如雪,无一根杂毛。传说这匹马是藏匿深渊的蛟龙与放牧岸上的牝马交配而生,故名龙脉天马,又称龙马。朱元璋得此良驹,龙颜大悦,赐名飞越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文学家宋濂曾作《天马赞》,其中有云:“振鬣鸣,万马惊,闪流电,逐飞星,九霄仿佛从龙行,但闻潇潇风雨声。”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无题》诗中写道:“龙马先朝出养龙,御前赐名飞越峰。人间神骏宁无种,天上孙阳不易逢。”

王士性对于贵州的民风记载不多,但提到了当地人对于“为盗者”的处罚办法。“夷人法严,遇为盗者,绷其手足于高桅之上,乱箭射而杀之”⑤(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7页。,这是相当残忍的处罚措施,而且当地人射术精湛不会直接射向心脏,而是让其慢慢死去,所以虽然“夷性不畏死”,但“畏缓死,故不敢犯盗”,特色地域的特殊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士性还将贵州南路和西路的治安分别作了描述,“贵州南路行,于绿林之辈防御最难。惟西路行者,奢香八驿,夫马厨传皆其自备,巡逻干掫皆其自辖,虽夜行不虑盗也。”⑥(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7页。针对贵州这一民风民俗所取得的治安效果,王士性认为“夷俗固亦有美处”,总体而言,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王士性在《广志绎》“贵州”篇中以播州为尾,借此探讨了播州杨应龙叛乱的原因。首先播州的地理位置在于贵州而言十分重要,“播州东通思南,西接泸,北走綦江,南距贵竹”。其次“万山一水,抱绕萦回”,王士性称之为“天生巢穴”,且“七日而达内地”。王士性继而分析“其地坐贵竹而官系川中”,所以“杨应龙伺川中上司则恭,见贵竹则倨”①(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7页。,从而导致“川议赏,贵议剿”的极端反应。王士性认为杨应龙叛乱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杨应龙是被动接受的,“及王中丞继光仓卒举事,挫辱官兵,于是天讨难留,而又加以七姓五司之素被伤残,赴阙请剿”②(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7页。,杨应龙则是“畏惧天兵之至,情愿囚首抹腰听勘处分。”至于他不敢入重庆,王士性认为这是因为“子死巴狱,而又防七姓之侵陵”。王士性这里还提到其弟圭叔(族叔王宗沐的次子王士琦)守重庆,知晓杨应龙为何不入重庆,所以“单车入往谕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乃于安稳搭盖衙门,听司道赞画,入勘赎锾而罢”,王士性称赞他这一行,“实贤于数万师矣”。

二、王士性《广志绎》反映的明代贵州自然风貌

贵州号称“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是一个山的国度。王士性对贵州诸山走势简而概之“上中高而外低”。同时还认为诸山之中以关索为“贵镇山”,并提到了其名称的由来:山上设有重关,挂索以引人,所以称之为关索。在关索岭旁边还设有名为顶站的查城驿,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盗贼之辈实繁有徒,缙绅商贾过者往往于此失事”,所以特意派遣一名卫尉统率士兵巡逻于此。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溶洞众多。王士性游历贵州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贵州多洞壑,水皆穿山而过,则山之空洞可知。”③(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4页。王士性还详细记载了不少溶洞的情况,如“清平十里云溪洞,水从平越会百里来,又从地道潜,复流,云洞尽处,水声汤汤如溪流”④(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4页。,王士性还提到当地百姓利用这云溪洞之水灌溉农田。此外又提到了一处名为母珠洞的溶洞,“发卫六七里,陟降高崖,即见流水入山椒穿洞过,出水处亦一洞,乃名母珠,尝有樵者至洞中,数石子随一大石,似子逐母,夜有珠光,故名也”⑤(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4页。,将其名称由来详细记载,这是前人所未有之功。在众多溶洞之中,王士性以普安碧云洞为“最奇者”,第一奇在“为一州之壑,州之水无涓滴不趋洞者,乃洞底有地道,隔山而出。”普安一州之水都得流经此洞。第二奇在“洞中有仙人田,高下可数十畦,石塍回曲界限,俨如人间”,洞中的仙人田让王士性不得不发出“岂神仙所尝种玉禾者耶”的感慨。除了碧云洞为最奇者外,偏桥飞云洞也是一奇洞,“由月潭寺左拾级而登,仰视层岩如蜂房燕巢级穷,上小下台,石栏围绕,台后岩嵌入巉绝,岩上如居人,重檐覆出,而石乳悬窦,怪诡万状,洞前立二石”⑥(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4页。。王士性还提到了其它地方的洞壑,但是因为路线相左或其它原因而不能一一记之。明朝另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王士性之后也曾游历贵州,相较于王士性,他对贵州的溶洞进行了一番较为深入的考察。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统计,徐霞客提及的溶洞有三十个,他入内考察的有十三个,这是一个不小的飞跃。得益于两位旅行家的记载,使贵州众多风景秀丽的溶洞得以被世人所知,弥补了志书遗缺,也为后人研究贵州溶洞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令人遗憾的是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未曾提到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相较而言,徐霞客实地浏览了黄果树瀑布,并作出了精彩的描述:“度桥北,又随溪行半里,忽陇箐亏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①(明)徐弘祖著,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91-592页。。黄果树瀑布经由徐霞客之笔,名扬四海,此后文人骚客游历于此络绎不绝。

贵州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青藏高原东侧,属亚热带,而且距海洋仅四百余公里,除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外,还因地形、地势复杂,造成了贵州天气气候的若干特殊之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之间,乍寒乍暖;百里之内,此燠彼凉。”充分说明了贵州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王士性自然也注意到了贵州的天气气候,《广志绎》中提到“间三五日中一晴霁耳,然方晴倏雨,又不可期”,频繁的降雨,以至于当地人每次出门都必“批毡衫,背篛笠”。《徐霞客游记·黔游记》中也多次提及徐霞客游历贵州时遇雨良多,还有因雨天不便而不得不改变出游时机的。

王士性作为一名江南人,从小巧伊人的江南水乡来到峰峦起伏的十万大山,用自己淡雅清丽的文字记录了下了贵州独具一格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风光,贵州的风貌让王士性流连忘返,给了他不一样的心灵洗涤。总之,王士性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在其地理学名著《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中翔实地记载了明代贵州的历史人文风貌和自然地理风貌,为后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贵州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有助于今天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责任编辑:黄万机

From “Guang Zhi Yi” written by WangShixing who is the Ming dynasty's geographer in Zhejiang province learns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Guizhou

WangShixing , the famous geographer of Ming dynasty, introduced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Gui Zhou in details in “Guang Zhi Yi”.According tothe experiences of himself, he not only records the Human geography of Gui Zhou, including history,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raffics, products, custom and so on and so forth, but also it accounted and reviewed the natural landscape excellently, which reflected the advanced theory of human geography. This work provides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our studying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 in Gui Zhou,of which is helpful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sagesto openingGuizhou historical resources today.

WangShixing ;Guang Zhi Yi;Guizhou in Ming Dynasty;Humanities, natural style

I206.2

A

1000-8705(2016)01-91-95

龚剑锋(1963—),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环东海研究院硕导;

温正灿(1991—),男,浙江平阳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13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五岳点校中华书局
古籍文献点校成果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五岳独尊
五岳独尊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建筑史话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五岳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