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林四六联民歌

2016-03-08 08:06谈玲玲
黄河之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衬词壮族古老

谈玲玲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浅谈上林四六联民歌

谈玲玲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2016年11月27日至29日,本人在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山歌文化园,对四六联民歌传承人韦有创先生及其徒弟作了采访。随后几天随同他与他的徒弟们一起演出,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方式对上林巷贤镇的四六联民歌进行了参与。经过询问和实地考察,得知四六联民歌源于唐朝,而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是笔者想研究的重点。

上林;四六联民歌

一、谓上林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北回归线横穿县城中心,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壮、汉瑶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占82%,是一个“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区首批20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单位。全县辖7镇4乡,面积189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县城距首付南宁86公里,有着“南宁后花园”的美称。上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人民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百姓聚居而居,人们自古发展稻文化。因为他们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且有着淳朴的民风,所以扎根于这片人杰地灵山水之中的人们,在民歌中也就饱含着劳动人民的热情与智慧,就不枉有“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的说法了。上林的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唐城遗址、龙母文化源头、徐霞客足迹、渡河公传说、壮族四六联民歌、师公戏等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壮族四六联民歌流传于上林的澄泰乡与巷贤镇,并在巷贤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

相传四六联民歌民歌的产生是在唐朝的时候。(现在的唐碑上,字里行间仍有相应的基因呈现。如:清琴响亮,韵雅调于菱歌;浊酒沦漪,烈芳香于茭席。这是说琴声响亮悦耳,所弹的旋律正与所唱《菱歌》韵调合拍,瓢乘美酒,飘香四溢。)当时唐朝的宫廷比较的混乱,一些清廉的官员总是受到排挤,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官员被贬职到边疆、南蛮等偏远地带,有一些官员甚至受到了加害。在这些官员中,有一位官员也是遇到了相应的遭遇,他被发配到百色、平果一带。正赶上春季农忙之时,人们都在田野间劳作,对唱解乏,场面异常宏伟壮大。他们都是坐着马车或者骑着马的,刚好路过上林一带,见到此情此景,不禁感叹,就作了首诗词。并对押送的官员说他就留在当地就好了,官员们不解,他说:“他说这里的人民勤劳,山清水秀我觉得挺好的,你们回去复职,说我就留在这里好了!”所以他就留在了上林任职,每天他都在田埂间散步,吟诗、游玩。特别是在清明节的踏春、扫墓的时刻,场面热闹非凡。在路上还能听见人们哼着曲调,对着歌,他觉得很有意思,深受感染,于是他就将写好的诗词给了当地的歌手,希望他能用当地的曲调唱出来,形式就是前面四个字,后面六个字。这就是四六联民歌的雏形。刚唱出来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也觉得好听,就开始流行了,最初是在红、白喜事里加唱,后来是在歌曲比赛的时候将其搬上来舞台,当时没有一个准备的名字的定位,就以这个民歌存在形式的方式称其为四六联民歌。

二、上林巷贤镇四六联民歌

上林壮族四六联民歌在巷贤镇先存着两种艺术形态,有“四六联古老调”、“四六联新调”之分。这里所说的“调”,仅仅只是当地老百姓对于这种歌种的称谓,和调式调性的“调”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古老调”,就是在巷贤镇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腔,保持了最初的民歌的形态,老人们怎么唱,后代们就原汁原味的学习,并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所谓“新调”,就是根据当地民歌的古老调子,对原始的壮族民歌进行后期的一系列改良。其中新、老调子共存的现象的产生于巷贤镇文化站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壮歌剧”有一定的关系。最初的“古老调”是为了送葬时使用的,演唱的就是死者的前世今生,阴阳神明,保佑子孙后代等等内容;后来的“新调”用到了结婚的铺床仪式中,唱的内容就是希望早生贵子,幸福长久之类的祝福之意。直至现在,为了配合剧情的发展需要,壮族四六联民歌传承人韦有创通过提高调门,加入拖腔,增多衬词,丰富润腔手法,改编歌词,等方式使巷贤四六联民歌的表现状态更加多样化,“新调”旋律性跳动性增强,加入了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格调,将低沉婉转的四六联民歌改变为朗朗上口的生活赞歌,使其更加的好学好记,吸引的更多的听众,而韦老师现在不仅收了很多的徒弟,更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兼任民歌欣赏的科目,让民歌实实在在的走进了课堂,使民歌不仅传承于民间也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同时让民歌传承得到了相应的保护。

所谓“四六联”,就是指歌词的结构每联以“四个字和六个字”构成。歌词的结构基本呈现的状态为两联一段,每首完整的歌曲至少有一段,多则百十段,甚至跟戏剧有相同的篇幅。巷贤的四六联民歌因为形态更加的丰富生动、悠扬规整,自由灵动,这也是因为是不同时代的产物,适应着不同时代百姓们的审美需求。

三、四六联民歌新老调对比

《上林欢迎你》:山清水秀,南宁之后花园;洋渡清光,一马平川万里;西燕佛子,和气集市镇圩;巨龙吐珠,和谐澄泰大地;文明礼仪,遍渡三里塘红;行行贤雄,共同攀峰造就;玉带双舞,齐绕上府林都;永绿不涸,一颗宝珠明亮;各各景点,迎接百样乔贤;上林壮乡,一派饶天澄泰;五湖四海,宾集客盖如云;一一欢迎,来到上林游览。

上林欢迎你创作于2008年,灵感源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欢迎你》。因为当时有本地著名的节日三月三的民歌比赛,韦有创的师傅就创作了这首“古老调”《上林欢迎你》。为了迎合现时代人们的审美韦有创老师将其改编成了的“新调”《上林欢迎你》。此曲用词精美,对仗工整,韵律极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这里以巷贤的四六联民歌《上林欢迎你》的前四句作为对比:

巷贤镇四六联古老调:

上例是“上林巷贤镇四六联古老调”,这是一个四句体单一部曲式。全曲迂回式走向,四句歌词都有完整的旋律,每一句又都呈现出独立的状态。第一联为第一句,起音与落音都在“徵”音上,纯四度跳进是其主要特点;第二联为第二句,起音和落音均为“徵”音,中间出现了纯五度的大跳,旋律在高音区行走;第三联为第三句,起音在“徵”音,落音为“羽”音,以纯四度开始也以纯四度结束;第四联为第四句,起音为“徵”音,落音为“羽”音,中间有纯五度大跳,纯四度及大三度跳进,但是最后还是落在了主音上,平稳结束终止。其中衬词衬腔灵活,拖腔为主要特色。

巷贤镇四六联新调:

上例是“上林巷贤镇四六联新调”,这是一个四句体单一部曲式。全曲同样是迂回式走向,四句歌词都有完整的旋律,其中衬词“啊”、“呀”及新的衬词“呦”“嘞”等。第一联为第一句,小二度平稳进行中间有小三度、纯四度跳进,旋律性较强;第二联为第二句,以大二度起音,落音均为“徵”音,第三联为第三句,起音在“角”音,以小三度和纯四度为主;第四联为第四句,中间有小三度、纯四度,落音为“徵”音。整体中使用的和谐音程,跳进幅度相对平稳其中衬词衬腔灵活,有“快”、“慢”、“快”拖腔为主要特色。

总的来说新调子比古老调更加灵活,旋律更适合当下新时代的我们。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准明显比古代更加的开放,人们的思想也不再受到禁锢,所以在使用原歌词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随和的改变节奏、节拍、速度等要素,完全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和审美,因此巷贤镇的四六联民歌更容易存活,因为有这样的变化,才使得其经久不衰。文化在繁荣、时代在变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发展和促进其不断前进,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不断向前。■

[1] 韦桂喜.广西壮族民歌演唱风格的探析[J].民族音乐,2012,01.

[2] 樊原朱.广西忻城县壮族民歌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2.

[3] 李珊珊.广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探析[J].音乐创作,2016,06.

[4] 朱创伟.广西民歌创作中民族元素“音声”的运用[J].民族艺术, 2015,01.

[5] 马莹莹.广西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歌海,2011,04.

[6] 刘玲玲.“非遗”保护理念与广西民歌传承保护[J].歌海,2014,02.

猜你喜欢
衬词壮族古老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最古老的九大树木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古老的瑞典
我住的地方,是一首古老的诗
幻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