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康 郭庆功 杨广杰 肖亮 陈有 王永胜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周炳康 郭庆功 杨广杰 肖亮 陈有 王永胜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手术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易出现骨折的部位之一,骨折发生率较高。后踝骨折多发于中、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而骨折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是踝关节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同时,踝关节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也是踝关节手术治疗的关键点和难点[2]。本研究以88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后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知情同意。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5.8±6.3)岁;致伤原因:17例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12例扭伤;6例为开放性骨折,38例为闭合性骨折。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5.5±6.8)岁;致伤原因:18例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扭伤;5例为开放性骨折,39例为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手术。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钢板内固定治疗:针对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对其实施常规CT检查和三维重建检查,从而对患者后踝骨折块位置进行明确,并以此决定手术切口。考虑到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受伤机制,手术治疗应按照内踝、外踝、后踝的顺序进行。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肢做驱血处理,直到大腿根部,随后以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先进行后踝内固定复位,将一纵向手术切口作于腓骨远端,充分暴露腓骨长短肌。切开肌鞘,向外侧牵开腓骨肌,并进行钝性分离,直到到达腓骨长短肌和长屈肌之间,切开胫骨后侧远端骨膜,充分暴露胫骨后侧远端及后踝骨折块,彻底清除组织碎屑及骨折间凝血块。按照患者具体骨折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腓骨远端异形板,固定采用2~3枚螺钉完成,拧入螺钉,并确保钢板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手法复位骨折块,缓慢拧紧螺钉,利用钢板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并加压固定。在钢板远端,将1~2枚螺钉拧入螺钉孔,实施复位及加压固定,骨折近端以1~2枚螺钉进行固定,后踝手术完成。将切口远端向外踝尖处做弧形延长,对深筋膜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外踝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针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先对创口进行清理,再实施骨折内固定治疗,且确保手术顺序为内踝、外踝、后踝。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3]以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正常行走,骨折完全愈合,为临床治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基本能正常行走,骨折基本愈合,为有效;以治疗后上述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 44 11.6±2.4a6.3±1.5a72.4±2.2a对照组 44 17.6±3.2 9.8±2.5 96.9±2.6 t 12.554 11.554 12.658 P 0.000 0.000 0.000
内固定手术、解剖复位质量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影响后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性因素[4]。临床上认为,内踝骨折与外踝骨折的骨折位置较为浅表,因此临床治疗较为简便,且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后踝骨折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发病机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有研究认为,若患者后踝骨折块超过1/4可累及关节面时,需实施复位内固定治疗;而当患者后踝骨折块小于1/4累及关节面时,可能会导致距骨轻度向后半脱位,加大胫骨前方关节面的负重应力,促使软骨面磨损速度加快,致使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
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通过不断拧入螺钉加压拉拢后踝骨折块,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而且,钢板内固定还能调整螺钉松紧,从而调节骨折块的复位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块造成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患者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时,部分骨质会覆盖后踝的单枚螺钉,加上一些患者局部组织会出现粘连,增加寻找难度,需要实施反复透视,加重对组织创伤的影响钢板内固定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便于二次取出,减轻组织创伤。此外,钢板内固定还有利于后踝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使其更好更快地恢复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2%、70.5%,与文献结果相符[3]。凸显出钢板内固定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优越性。此外,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能促使其术后尽快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王红.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临床医学,2013,33(2):61-62.
[2]周建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8例.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81.
[3]王亚平.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57.
[4]孟小军.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伴脱位32例临床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83 .
[5]胡建锋.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吉林医学,2015,36(15):33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49
2016-05-10]
475000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