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绍成 陈常辉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伍绍成 陈常辉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与常规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1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3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0例,总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13例,无效52例,总缓解率为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在院期间有11例(13.75%)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老年化趋势的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死亡或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1]。经皮椎体成形术1984年在法国首先报道应用于临床,我国1992年最先发表文章介绍该种治疗方法,此后逐渐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目前已较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的治疗,此法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高和并发症少等特点[2]。本文旨在观察椎体成形术与常规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8.1±5.7)岁。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8.2±6.0)岁。均为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累及节段T11~L5。所有入选患者经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入院后行X线及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为新鲜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为椎体明显骨质疏松且呈楔形变压缩性骨折,MRI检查:T1像低信号,T2像混杂信号,T2压脂像高信号。CT检查:椎体后壁完整,无明显的椎体内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骨折责任病灶局部疼痛伴活动障碍。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病椎X线正侧位及CT、MRI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单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且椎体后壁完整。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 X线透视定位并标记伤椎椎弓根投影点,用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均选择单侧椎弓根穿刺,于体表投影向外旁开1.0~1.5 cm为皮肤穿刺点,使用配套的椎体成形穿刺针在穿刺点进针,X线反复双平面透视,确认穿刺针通过伤椎椎弓根,禁止穿刺针突破椎弓根内壁进入椎管,穿刺进入椎体中前1/3交界处,X线C臂机透视确定穿刺位置合适,正位穿刺针尖接近中线,侧位穿刺针达到椎体中前1/3交界处。将骨水泥混合均匀,使用1.0 ml注射器抽取液态骨水泥,待骨水泥粘度合适,拔出穿刺针芯,骨水泥注射器连接到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加压推注,避免渗漏分次注入骨水泥3.5~5.5 ml,穿入穿刺针芯,停留5~10 min骨水泥凝固硬化,拔出穿刺针,观察10~15 min,了解患者注射骨水泥后患者反应,无特殊情况,送返病房,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6~8 h,次日复查椎体X线片。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配合镇痛、针灸理疗、抗骨质疏松,并给予中成药促进骨折愈合,卧床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3]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4个等级,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3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0例,总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13例,无效52例,总缓解率为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缓解效果比较(n,%)
2.2并发症 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在院期间有11例(13.7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发生尿路感染,3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现便秘,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2.664,P<0.05)。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增高,老年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4]。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老年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也受到了医学及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骨质疏松症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常导致进行性骨量减少及骨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据有关报道[5],>65岁的老年女性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30%,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患者急性的剧烈的腰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卧硬板床4~8周,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配合口服止痛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D,并适当进行肢体肌肉功能锻炼。临床上可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血管意外等。长时间卧床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加速骨质丢失,使得全身性骨质疏松症状加重,加剧患者疼痛及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于1984年由法国医生Galiber和Deramond首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很好的疗效[6]。逐渐该技术开始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通过骨水泥注射后凝固达到稳定骨折椎体,消除椎体骨折后微动效应,同时骨水泥聚合反应产热效应对椎体内末梢微神经热灭活,骨水泥聚合反应产生神经毒素对神经灭活,均可能为达到止痛的因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操作安全、简单、组织损伤小,可使骨折椎体术后快速达到足够强度,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3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0例,总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13例,无效52例,总缓解率为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98,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在院期间有11例(13.7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发生尿路感染,3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现便秘,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2.664,P<0.05)。
总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由于本组病例尚少,观察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1]Sànchez-Riera L,Wilson N,Kamalaraj N,et al.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s.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0,24(6):793-810.
[2]李卉,顾一峰,李永东,等.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慢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疗效的非随机前瞻性试验.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21-926.
[3]张亮,黄子林,张福君,等.CT导向下介入125I粒子置入联合化学消融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9):969-973.
[4]刘煊文.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12):3483-3484.
[5]武仁华,贾丹,门宇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四川医学,2011,32(10):1518-1520.
[6]单玉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1,51(30):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17
2016-07-25]
529600 阳春市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