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孝东?朱庆磊
近年来,淮南市擦亮历史文化名城招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化保护,让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激活了文化产业“一池春水”。
目前,淮南市拥有花鼓灯、火老虎和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该市的剪纸、寿州窑、紫金砚等技艺也已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好传承工作,淮南市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最好的保护不是把‘非遗送进博物馆,而是要让其‘活化,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在实践活动中传承下去。 ”淮南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该市积极发掘非遗资源,在注重原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路径。该市以繁荣花鼓灯艺术为重点,带动火老虎、推剧、马戏灯、彩莲灯等特色民间艺术演艺产品开发,创作推出大型花鼓灯歌舞剧 《凤凰台》《瞧这帮鼓架子》以及《千里长淮一条线》等一批艺术精品,曾获得国家群星奖及荷花奖。据了解,该市目前已发展各类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30多个。
此外,淮南市还注重保护非遗传承人,积极培育接班人。围绕保护寿州窑、紫金砚手工技艺,该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和紫金砚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后继人才培训培养制度,并与淮南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为大中专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将非遗资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唤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这是淮南市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方式。淮南市剪纸协会会长、东锦旅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传锦将宣纸和剪纸两大非遗项目巧妙融合,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安徽宣纸染色剪品,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2013年,寿州窑技艺传承人朱兆龙创作的寿州窑金樽,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近年来,淮南市天宝双遗文化园开发出了凤鸣壶、八公丹心养生壶等寿州窑陶瓷工艺品,龙砚、龙印等紫金砚新品也相继推出。
如今,淮南市不仅将非遗资源列为保护对象,而且正在将其打造为该市文化产业的品牌。据了解,该市正在进行剪纸博物馆建设、新型豆制品研发及花鼓灯和推剧新剧目的编创等一系列非遗资源开发项目,在立足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历史、艺术和市场价值。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是充分发挥其价值。淮南市对当地非遗项目进行活态化保护、开发式传承,不仅拓宽了保护与传承之路,而且繁荣了文化产业,实为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