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古
1992年,一位前来淮南市参加一个节庆的台湾商人在参观了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后,询问东道主:“怎么没看到紫金砚?”紫金砚是在明代就进贡皇帝的名砚,主要产于八公山区闪冲回族村。八公山古时别名叫紫金山,紫金砚就产于此地。据北宋《云林石谱》载:“紫金砚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早在西汉时期,紫金砚就成为文人墨客、王公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紫金砚还与历代文化名人有过不解之缘:李白曾用紫金砚研墨,写就《白毫子歌》、《寄淮南友人》等著名诗篇;宋代文豪欧阳修携紫金砚临淮水,写下“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共此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宋代词人李清照和其夫赵明诚共著《金石录》,并用紫金砚研墨,留下了一系列千古名词。
历史上,由于八公山在淮河边上,历史上多次出现以淮河为界的南北对垒分治,特别是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的战争达百年之久。长年征战使得八公山人烟荒芜,紫金砚由南宋始,至清代基本绝迹。
1997年,淮南市八公山区政府在组织有关专家依据史料和稀少存世的紫金砚,历时三年后,重新将紫金砚又开发了出来。其质抚如凝脂、发墨如油、纹理华美。今天的民族紫金砚厂以质量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内,面向海外,树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正将紫金砚的美名推向国内外。在17名职工中,有少数民族9人。1999年民族紫金砚厂生产了各种档次的砚台1200多方,并分别销往日本、新加坡、台湾、港澳等地区和国家。澳门回归时,该厂还向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骅先生赠送了紫金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