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中创设主线,注重思维训练

2016-03-07 10:47沈静丹
中学生物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贫血症镰刀基因突变

沈静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学习第七章“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说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征等内容,通常的做法就是教师一项一项地带着学生学习、总结基因突变的内因、外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繁杂。

其实,这些总结性的语句大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归纳,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内部的关系理顺,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之外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经典案例,教师不妨用这个例子将所要讲述的知识串起来,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跟着你思考,然后习得知识。另外,除了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征等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概述基因突变的意义。

1.2 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实例的分析,形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智能训练和反馈,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

2 引入

教师在课前展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照片”,上课后以一连串追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出本节课题:

你们知道右边这位科学家是谁吗?因为什么事而认识她?她为什么获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无独有偶,70年前,也有三位科学家因发现青霉素而获诺贝尔奖,青霉素在二战中同样拯救了千百万伤员的生命。当时青霉素价格昂贵,现在却非常便宜。因为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筛选出了高产青霉菌。你们知道培育高产青霉菌的原理吗?这就涉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对屠呦呦铺天盖地的报道,引出基因突变的话题,在不知不觉间又渗透介绍了两次诺贝尔奖,引导学生对科学界动态的关注,并在他们的心间播下对科学热爱、关注的种子。

3 事例分析,复习旧知,构建概念

关于基因突变,教师还是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说起,展示一份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理报告:镜检对比发现,病人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对病症做了主要介绍以后,教师提出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红细胞异常,请利用所学知识,考虑下一步检查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确定是血红蛋白的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那么血红蛋白为什么会变化呢?你接下来又会检查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并且讨论是模板出错还是过程出错,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补全书本P81页“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核酸部分。教师投影一学生的结论,请他说出分析过程,并请其他学生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巩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以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在学生详细分析讨论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后,教师再次引用前面教材中提到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病例——囊性纤维病,告知学生囊性纤维病患者的跨膜蛋白CFTR蛋白只是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其余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没有变。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推测:为什么CFTR蛋白会缺少一个氨基酸?甚至在学生推出“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以后,接着追问:“为什么是缺少3个碱基,如果缺少1个或者2个碱基会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案例(此案例碱基对的变化类型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同)入手,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打下基础。

最后教师用示意图表示两种疾病的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囊性纤维病分别为碱基对的替换和缺失。并告知学生还有增添的情况。这些都称之为基因突变。

教师尝试给基因突变总结概念,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着重注意3个地方:发生变化的主语是基因突变的碱基对而不是基因,发生3种类型的变化后导致的结果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也就是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两个案例的铺垫,学生总结出概念,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入和深刻。

4 文本阅读,分析原因

师:在了解了概念以后,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什么原因使得基因发生了突变呢?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你能说出一些吗?

设计意图:设问句将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对基因突变原因的探究。

师:如果你不是很了解,可以打开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锦囊”1(以下为放在一个信封里的阅读材料):

1943年,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极少数的菌株自发突变能达250单位/mL,产量很低,不能满足要求。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青霉菌死亡,少量生存下来。在存活下来的青霉菌中,产生青霉素的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有的青霉菌株产生的青霉素的量提高了几百倍(最高达到20 000单位/mL),从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株。

现在,科学家利用紫外线与2-去氧-D-葡萄糖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的高产青霉菌株,使发酵效价和总产量分别提高12.2%和10.9%。

教师提出问题串,带领学生阅读:

如果不处理,青霉菌株会不会发生高产突变?

既然不处理也会基因突变,为什么还要处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联系学过的“致癌因子”这一内容和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外因会诱发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在预设学生回答有困难的地方,准备“锦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锦囊材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高产青霉菌”的培育,与开始相呼应,并且该材料可形成后面探究基因突变特征的主线。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回答完后,学生无形中对自发突变、诱发突变、诱发突变的频率增加、哪些因素会引起基因突变等内容就已经掌握了。

师:请你说一说:为什么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你能还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

5 举例说明,概括特征

师:从“锦囊”材料可以看出,自然条件下,青霉菌株的突变频率是高还是低?并用表格展示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自发突变频率,提出问题: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共同点?(频率都很低)继续看“锦囊”材料,经诱导而发生基因突变以后,得到的都是高产青霉菌株?存活下来的菌株产量一样吗?

教师补充果蝇眼色突变的例子,引导学生概括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师:果蝇是一种模式生物,常用作实验材料,科研工作者常用一些方法诱导果蝇使它突变,诱导后是不是只有控制眼色的基因会发生突变?推及到不同生物,基因突变是否确定发生在某个细胞、某个DNA分子、某个DNA分子的固定部位?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下这个特点?既然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可以遗传吗?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可以遗传吗?

设计意图:以“锦囊”材料为主线,再辅以表格、图片、问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行得出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频率很低、不定向的和随机发生的特征。又自然引发“基因可遗传吗”的讨论,过渡自然并不突兀。

师:你能再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基因突变的例子吗?

教师补充更多基因突变的例子,提出问题:基因突变还有什么特征?

师生总结: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符合课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的要求。

6 分析讨论、体会意义

师:各种生物都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什么结果呢?你能说说看吗?如果你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打开“锦囊”2。以囊性纤维蛋白为例,CFTR基因在第7号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请问发生3个碱基的缺失突变以后,CFTR基因还在不在?和原来的CFTR基因一样吗?这个基因是原来在自然界有吗?

设计意图:用材料加问题引导,让学生体会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师: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者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那么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产生新的性状呢?

设计意图:自然引发对“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改变性状”的讨论。

师生总结: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性状。

师:如果性状改变了,有害还是有利呢?请大家看一个例子:英国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基因突变形成的两种体色,灰色和黑色。19世纪中叶以前,该地区没有被污染,黑色突变应该是(有害的)。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树干被熏成黑褐色,黑色突变应该是(有利的)。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教师总结:基因突变能(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性状,如果性状不变,往往既无利也无害;如果产生了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所以说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设计意图:以实际例子引发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理解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师:有人说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很低,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7 总结反馈,埋下伏笔

总结本节课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辅以3道课堂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和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

师:胡桃冠的鸡相互交配,后代除了胡桃冠,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的表现型,是不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呢?请先思考分析,在课后进行查阅。

设计意图:以实例检测学生对基因突变特征的理解情况,并为下节课“基因重组”埋下伏笔。

8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让整堂课具有主线,节奏紧凑,过渡自然,学生专注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不仅习得了概念知识,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另外也培养了学生保持思考、探究的习惯。

上课的语气略显平淡,激情不够。学生的活动还可以更丰富些。

猜你喜欢
贫血症镰刀基因突变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身患贫血症 食疗可纠正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
镰刀与铁锤
访美归来绝望自杀,富家公子死于精神“贫血症”
要消除体育文化的“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