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线索”题分析及其备考策略

2016-03-07 01:16唐小忠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6年1期
关键词:线索全文考查

唐小忠

文学作品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综观2011-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其中文章的线索考点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这五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至少有13个省市都对文章的线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考查,特别是全国新课标卷,近三年都对文章线索进行了考查。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在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对文章线索的考查题,有的是一题一问,有的是一题两问。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2至6分。例如:

1.填空题

2015年湖南卷第15题:文章以_________为叙事线索;第三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_____。(4分)

2.选择题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1)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2013年北京卷第17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3.问答题

(1)通过设问直接考查线索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2)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例5 2015年江苏卷第14题:文章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2)通过设问间接考查线索

2011年北京卷第18题:作者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012年湖北卷第18题: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2013年浙江卷第14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2)题: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二、备考策略

加强对考题的研究,了解高考语文试题对线索考查的设题类型。既要授学生以鱼,又要授学生以渔。这里所说的“授学生以鱼”是指让学生储备“线索”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常用的线索有哪些,文章线索的一般作用是什么,线索结构类型有哪些。“授学生以渔”是指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文章线索。

(一)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13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2版)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孙家富、张文明等编《文学词典》,2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1版)。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二)文章常用线索有哪些

文章常用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实物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行踪线索、事件线索等。

(三)线索的作用有哪些

在一般文章中,线索的作用就是把一个个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作品中,线索的作用就是把足以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连贯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没有线索,材料、故事是零散的,就难以形成文章或文学作品。线索不确定,就无从谈结构。

有的文章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总而言之,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有的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有的是情感表达的载体等。

(四)线索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1.单线型结构

指作品只有一条线索。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事)物展开情节,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线型结构。如莫泊桑的《项链》就只有一条线索。

2.双线型结构

指作品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长篇小说中常用,中、短篇也可适用。不过有时两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如鲁迅作品的《药》就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

3.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作者的视角来发射的,是以一点放射出多条束状的线索。常用在某个主要人物的幻觉、追忆或意识的流动中,偏重于情绪化。

除了以上三种线索的结构类型之外,还有多线型结构、板块型结构等类型。对高考来讲,一般都不会选择线索结构太复杂的作品,所以这里省略不讲。

(五)如何寻找文章线索

1.时空缀“线”法

有的文章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考生阅读时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以物求“线”法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事物经常作为文章的标题或者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3.反复出“线”法

阅读时考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隋、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4.标题判“线”法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线索。

5.以情导“线”法

前四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是隐伏于内容之中的,这就需要考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三、典例分析

1.填空题

例1 2015年湖南卷第15题:文章以_________为叙事线索;第三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_____。(4分)

【试题解析】本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形式上有创新。

【解题策略】叙事线索一般为人、事、时、地、物、情等六种,采用以物求“线”法,很容易找本文的线索,即以“□或碗”为线索。

2.选择题

例2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1)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试题解析】上例为多项选择题,选项当中“E”项是围绕“线索”而设计的。

【解题策略】对于涉及“线索”的多项选择题,适合采用“寻谬”法。所谓“寻谬”就是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表述中找出有误的选项。对选“最恰当的两项”类的题,考生认真仔细地去发现某三个选项有误,自然剩余两项是答案。对选“不正确的两项”类的题,考生认真仔细地去发现某两个选项有误,自然这两项是答案。

例2中A项“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不准确,文中没有大量地描写四脚蛇的动,而更多的是写四脚蛇的静,如文章第三段写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蛇芯子,与石头们赛呆”。所以说以动衬静不当。B项“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不正确,原文“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强调的是肥汉的状态。D项“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错,小说中最突出的是对人物动作、肖像、神态的描写,而没有“心理的细腻刻画”。所以最准确的两项是C、E

3.问答题

例3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2)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例4 2015年江苏卷第14题:文章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试题解析】以上两例通过设问直接考查线索,一题两问。一是答出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二是答出线索的好处或作用。

【解题策略】概括材料,找出线索,说明具体表现,分析效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时空线、事物线、情感线、事件线、行踪线等。要回答线索的好处或作用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等。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有的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是情感表达的载体等,具体还要依据文章来分析,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参考答案】例3: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作用: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例4:①线索:气味。②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例5 2011年北京卷第18题:作者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例6 2012年湖北卷第18题: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例7 2013年浙江卷第14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例8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2)题: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试题解析】例5到例8通过设问间接考查线索,设问方式多样;在组织答案时,都要往线索方面想。

【解题策略】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找出“××”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然后再把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某些方面的性格)、情感表达(“××”是作者某种感情抒发的载体)、文章的主旨(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等。采用分条分点的方式组织答案。

以例5为例解析,其余略。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的鉴赏,对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雪”是这篇散文所使用的意象,作者用饱蘸感情的艺术之笔写下他对祁连雪的一腔情怀。文章第1段写到,实地一看才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第2段便解释了“富庶”的原因是有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生命体系,可见“雪”与河西走廊的关系极其密切。第3段描写了祁连雪岭之壮景,正因为有雪,祁连山才更显壮丽,才使人的内心趋于宁静,可见“雪”与祁连山的景致密切相关;第4段写到祁连山的吸引力还在于神话和历史,第5段便接着说祁连山引发了“我”的历史感悟,第6段的前3个句子承接上一段内容,一派空蒙的雪岭呼唤出了历史感和时间感,可见“雪”是祁连山历史的见证者,能引发人的历史感怀。第6段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天涯过客们面对祁连雪岭时的感觉,作者对此产生的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感,可见“雪”是作者感情抒发的载体。文中所写的内容处处与“雪”有联系,“雪”贯穿始终,因此“雪”是文章的线索。

【参考答案】例5:①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②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③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④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⑤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例6: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率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7: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例8: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②鞋就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结语:综观近年来高考“线索”题的命题形式,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考试题中,命题者还会青睐“线索”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明了此类考题形式,积极复习备考,加强练习,掌握解题技巧。

猜你喜欢
线索全文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