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军
当前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军
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结构应该以课堂教学能力为“心脏”,以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为“躯干”,以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四肢”。当前影响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师范院校办学趋于综合化,非师范类院校师范教育资源不足,师范生培养方案对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不够,师范生培养对象难以有效确定,教师资格考试难以有效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等。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着力突出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特征,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构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体系,有效对接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大学训练和中小学实习实训。
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技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公民要想获得教师资格,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教师职业准入的关键指标”[1]11。教育教学能力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断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范生,为他们将来获得教师资格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根据不少中小学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刚刚走向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的切身体验,以及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当前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还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2]教育教学能力究竟包含哪些必要内容?当前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障和落实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切实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本文将尝试研究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师范生应该接受哪些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如果说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非常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需要教师本人终其一生去练习和养成的话,那么一个师范生要训练的就只能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通过四年的训练可以初步形成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内容非常丰富,比如班主任工作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语言接受与表达能力、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操作设备和仪器的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语言接受与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能力,写的能力可以分为写一笔规范字(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写一手好文章的能力。在这些能力中,究竟哪些应该是师范生必须训练和获得的能力呢?
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可以概括为教育能力(遵循教育目标,通过社会、生活和个人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科研能力(探索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人际关系的能力)四个方面。[3]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洁明了,但没有凸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时空因素。如果把时空因素考虑进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可以用表1表示。
表1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
分析表1,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从历时性角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分为课前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后教育教学能力,其中课堂教育教学能力是核心,课前、课后教育教学能力服务于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从共时性角度,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是核心,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服务于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育能力。显然,根据这个表格的架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那么,这个结论是否符合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笔者曾经在中小学任教多年,发现大家普遍认可的优秀教师,无疑首先具有上好一节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他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充分体现。所以,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应该以课堂教学能力为“心脏”,以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为“躯干”,以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四肢”。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上述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competence)一般包括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两个方面;而作为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观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两方面。如果说广义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两个方面,那么狭义的教育教学能力仅指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当我们说“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还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时,我们指的主要是师范生受到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而非获得的教育教学知识不足。
首先,现行师范教育体制不利于师范院校集中教育资源做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工作。目前,在构建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的原则指引下,我国师范教育出现了两种承担主体,一是正在走向综合化的师范类院校,二是新办师范教育的综合类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内容非常丰富,要想抓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必须全力以赴。但是,随着师范院校办学综合化(乃至于“去师范化”)的愈演愈烈,师范院校的办学资源不再集中于师范教育,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质越来越模糊,师范教育氛围越来越稀薄,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也必然越来越少[4];而综合类院校师范教育办学经验和办学资源先天不足,师范教育大环境不够浓郁,这类高校新办的师范教育专业,更是很难全面培养、训练和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5]
其次,现行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对师范生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严重不足,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课程比例严重失调。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而广义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既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又包括教育教学技能。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实行的师范生培养方案都过于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而相对忽视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又过于重视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而相对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和华中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培养方案来说明这一现象。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及管理办法(试行)》[6],我们发现,该校把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桥梁课程和实践环节三部分,其中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桥梁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类选修、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和教师教育相关任选课程四种课程,而实践环节主要指的是集中或分散的教育实习活动。很明显,在这份方案中,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训练主要属于“桥梁课程”中的“学科教学类选修”课程,它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明确强调。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7],我们发现,该校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生需要修习的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5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50学分)和个性发展课程(25学分),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全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又分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和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前者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3学分)、教育学基础(3学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1学分)、语文教学设计(2学分)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后者共包含19门课程,其中与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相关的课程占据绝大多数,而与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相关的课程少之又少。很明显,在这两份培养方案中,师范生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还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比例也严重失调。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培养方案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非个别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众多高等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方案中。
再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研究严重滞后,师范院校学生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的多样化趋势,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师上岗制度,以及愈演愈烈的中小学应试教育,使得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缺乏动力和效率。当前,人们对于谁是师范生、如何二次选拔师范生、培养师范生哪些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还没有形成共识,这使得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缺乏清晰的理论支撑。在师范类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全都是师范生,而以师范生的名义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将来不一定要做教师,这使得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对象难以确定,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课程设置要么过多,要么过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当前教师资格考试虽然也强调考查教育教学能力,但大量从未接受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却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说明这种试卷考查模式难以有效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也导致师范生对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和活动不感兴趣。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应试取向日益突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偏大,工资待遇偏低,这些也导致师范生职业理想不坚定,接受艰苦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动力不足。
首先,要肯定、强调和突出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特征。对于正在走向综合化的师范类院校来说,师范教育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应该是自己的“金字招牌”。忽视师范教育,强调综合化,甚至走向彻底的“去师范化”,师范院校必将失去自己的灵魂与优势。师范类院校的综合化是为了使自己的师范教育扎根于营养更为丰富的学科土壤,培养视野更为宽阔的师范生,而不是把师范教育和师范生置于不起眼的地位,贬低和排斥师范教育和师范生。只有肯定、强调和突出师范教育在师范类院校综合化进程中的中心位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才会得到充分重视。对于综合类院校兴办的师范专业来说,必须尽快明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在师范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尽快发现、选拔和组织有志于和有能力从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师资力量,尽快把学校办学资源和课程设置朝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方向倾斜。
其次,必须尽快构建科学、有效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体系。第一,要尽快明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对象。只有尽快确定有志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生,才能针对这些学生制定全面、系统、可行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方案。对此,不少学校采取了“大类招生、分段培养、二次选拔”的方式。通过二次选拔,把有志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生组成真正的师范班,就有助于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要科学规划师范生培养方案,尽快提高师范生课堂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对此,我们可以回顾并借鉴中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方案。改革开放后的中等师范教育之所以能够培养出来那么多的优秀师范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方案在兼顾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的同时,非常强调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如三笔字、普通话、板书、演讲、课件制作等。高等师范教育固然要重视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但更要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这是因为不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师范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就无法有效传播给学生。第三,必须尽快确定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实施细则。培养方案确定后,挖掘、组织和分配教师资源,开展训练活动,考核训练质量,强化相关研究,引入激励机制等,都需要有明确的制度保障。
再次,必须尽快完成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和师范生实习实训之间的有效对接。如果说大学课堂和校园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练兵场”,那么中小学课堂和校园就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主阵地”。练兵场上的训练再逼真,也不一定能够满足实战需要。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在中小学进行实习和实训。现在的问题是,虽然目前师范生实习实训制度早已建立,但效果并不明显。[5]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但关键在于大学和中小学在这方面的对接不够充分、细致和完善。这需要各方,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相关教育经费。
[1] 顾明远. 在“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C]//中国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教师资格制度的选择与理论建构: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秀红.高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117-118.
[3] 倪花.浅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2): 16-18.
[4] 高亚兵,何伟强.高师院校综合化后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1-6.
[5] 谢冬平.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生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12(4):85-88.
[6]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及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6-10-20].http://jwc.bnu.edu.cn/gzzd/sjjx/123532.html.
[7] 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EB/OL].[2016-10-20].http://jwc.ccnu.edu.cn/info/1118/4243.htm.
(责任编辑 孟俊红)
1006-2920(2016)06-0042-04
张红军,哲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洛阳 471934)。
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研究”(2016-JSJYLX-026)。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