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运,窦庆寅,胡洪涌,钟威
(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5)
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韩运,窦庆寅,胡洪涌,钟威
(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5)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照组30例行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 305.5±350.8)mL、(4.7±0.6)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 536.9±405.4)mL、(5.4±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为(9.48±1.7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85±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植骨不融合率为7.50%(3/40),对照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50%(3/40)、7.50%(4/40)、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56.67%(17/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畸形的发生。
脊柱后凸畸形;椎弓根钉-棒系统;脊椎V型截骨术;疗效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PTK)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后凸畸形,其是因脊柱受创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固定失败而发生的骨折畸形愈合[1]。PTK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背部驼形或畸形,创伤部位持续疼痛等,随着畸形的持续加重,还可能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甚至发生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仍是治疗PTK唯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PTK的病理特点复杂,所有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其是脊柱畸形治疗的一大难点[2]。我院在PTK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PTK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均有创伤处疼痛、背部驼形/畸形、全身乏力等症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4.7)岁;受损脊柱节段:腰椎21例,胸椎19例;伤后2~4个月,平均(2.9±0.7)个月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0±5.4)岁;受损脊柱节段:腰椎16例,胸椎14例;伤后1~4个月,平均(2.7±0.9)个月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即前入路撑开椎体后,植骨成型,最后固定融合。观察组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手术方法:麻醉方式选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摆放体位,连接脊髓功能同步监护仪,患者取俯卧位,根据X线片检查对患处进行定位,以成像结果为依据在患者脊柱后部正中部做一长3~6 cm的纵形切口。逐层切开,经切口进入充分显露顶椎上下各2~3个椎体的椎板,X线机定位后在顶椎上下两侧各放置2或3枚椎弓根钉。在X线透视下调整椎弓根钉位置,位置调整满意后将顶椎的椎板、横突、棘突切除,同时切除上下相邻椎体的部分椎板,充分减压,再对硬脊膜周围的粘连组织进行游离。两侧顺着骨膜下做钝性剥离直至椎体侧方,使椎体两侧充分暴露,并对暴露椎体进行填塞止血。根据预估角度打入两把骨刀,X线摄片以明确截骨角度,并将其与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测得的角度进行对比,确定后“V”字形截除椎间盘组织和骨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好神经根、硬脊膜,然后在两侧放置固定棒。调整手术床以适应复位,并将两侧的固定棒下压至两侧椎弓根钉的槽口中,旋上螺母固定,再加压固定。固定妥善后,在X线机下观察到矫正情况满意后对各个螺钉进行锁定,安装横向连接杆。将截骨产生的碎骨放入截骨间隙及邻近椎板中,在硬脊膜上方覆盖明胶海绵片。冲洗止血,放置引流管,最后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手术全程进行脊髓功能监测,尤其是在放置螺钉、截骨、复位时,更要密切关注脊髓功能变化。
1.3 术后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观察下肢的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嘱患者尽早进行主被动活动,伴脊髓损伤者要在术后立即做相应的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程度较轻者,可在术后第3天开始自由翻身,使用8枚以上椎弓根钉的患者,可在术后第3天开始下地行走。术后注意加强营养,以加快康复进程。术后每个月进行一次X线片复查,植骨融合良好者,可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Cobb角;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融合效果、并发症及后凸畸形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h观察组(n=40)对照组(n=30) t值P值2305.5±350.8 2536.9±405.4 2.554<0.05 ) 4.7±0.6 5.4±1.3 3.001<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比较 两组术前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30) t值P值术前49.23±3.28 48.72±4.05 0.582>0.05术后9.48±1.75 13.85±0.98 12.294<0.05 t值67.634 45.835 P值<0.05<0.05
2.3 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植骨不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断钉/断棒/松动3例,均未出现不融合和高度丢失,在取出内固定时发现骨融合效果理想,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例(%)]
PTK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脊柱畸形,因创伤部位持续疼痛,甚至发生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TK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急性脊柱骨折后未及时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者,或合并严重外伤不宜行急诊手术而发展为陈旧性骨折畸形者;二是骨折后延误治疗而造成畸形愈合者;三是病理性骨折合并良性肿瘤者,在轻度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无明显疼痛的骨折,这类骨折极易延误治疗而发生畸形愈合;四是各类脊柱手术后,内固定松动、移位而发生脊柱畸形者[3-4]。
手术治疗PTK的目的在于纠正畸形,预防畸形进行性加重,解除神经压迫及疼痛症状。通常认为Cobb角超过30°的后凸畸形,若不进行矫正就可能逐步加重而引发疼痛[5]。目前,手术是校正PTK最为常用的手段,手术入路方式有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方式。颈椎段后凸畸形多采用前入路畸形切除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损伤引起的后凸畸形可采用钢丝固定、钢板固定、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等;胸腰椎后凸畸形则主要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6]。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能够有效降低脊椎高度,连接椎体截骨面松质骨,再加上手术不会切断椎体周围韧带,所以在进行内固定加压后十分牢固,并且椎体减少的高度会在校正后凸角度时得到相应的补偿,所以手术并不会对患者的身高造成影响[7-8]。在手术过程中,全程使用脊髓功能监护仪进行脊髓功能监测,能够有效降低脊髓损伤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这也是前路手术所不具有的优势。另外,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椎体进行了充分的减压,有效降低了椎体的高度,松弛了神经根,所以很好地避免了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发生,同时椎体高度的降低也有助于预防术后胃扩张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术式固定牢靠,植骨量小,且植骨融合简单,在截骨间隙和截骨区填充碎骨即可,不需要进行髂骨取骨,所以手术创伤更小,患者在术后能够更早地下地活动,从而更快康复[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文献[10]报道结果相符,说明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PTK,对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植骨不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的植骨融合效果相当。比起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综上所述,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PTK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并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畸形的发生,是治疗PTK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
[1]陈明,赵劲民,李兵,等.单纯后路双侧截骨并椎弓根钉置入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81-5685.
[2]郭继东,史亚民,侯树勋,等.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3):255-258.
[3]王正雷,高吉昌,贾丹兵,等.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1200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5): 1258-1260.
[4] Zeng Y,Chen Z,Sun C,et al.Posterio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posttraumatic kyphosis of the thoracolumbar segment[J].J Spinal Disord Tech,2013,26(1):37-41.
[5]Choi JH,Kim M,Park K,et al.Dynamic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as a complication of severe kyphosis:Jeopardy of the excessive thoracic kypho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168(5):5010-5011.
[6]宋若先,张永刚,张雪松,等.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1): 1476-1480.
[7]钱邦平,邱勇,季明亮,等.复位导向器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9): 793-798.
[8]陈汉文,李民,高书明,等.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29例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2(23):3530-3532.
[9]黄承夸,韦文,苏国生,等.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76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3):397-398.
[10]汪飞,邱勇,钱邦平,等.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0):946-950.
R681.5
B
1003—6350(2016)22—374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2.043
2016-05-07)
韩运。E-mail:jars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