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红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张乾红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实践能力的调查和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对于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核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与提升策略,为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爱心意识;公益能力
一、相关研究
有关高校公益领域的研究,国外的调查者很早就开始工作并且有了不少成果。以美国为例,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耶鲁大学已经成立了公益组织或是慈善事业研究的中心,并且围绕这一中心产生了一个有见解和行动力的研究群体。有相关数据显示,发展到目前,此类依托高校建立的研究中心在美国已经有了30多个,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纽约城市大学的公益事业研究中心、印第安纳大学公益事业研究中心等等。
在国内,对于研究生的德育思想状况调查,高校第三方公益平台开展的建议与意见等研究都备受关注。尤其随着Web2.0的发展,互联网给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革新。高校也积极尝试并开展各类互联网微公益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爱心意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二、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生的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童年成长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完美的人性,其内涵是让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和创造等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认为自我实现者的成就与其童年成长环境等情感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多数人的爱心及其自我实现意识的表达都受到了童年及其成长环境的密切影响。因此,如果要提升研究生的爱心意识,就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爱心意识和他们的童年成长环境进行相应的关联分析,找出核心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改进。
第二,高等教育背景
大学研究生之前的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对研究生阶段的爱心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初入高等教育的大一新生处在人格健全与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的核心时期,因此,大学期间的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对后续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大学阶段在公益事业或者爱心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这种能力会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加强。反之,如果在大学阶段错过了公益能力培养的核心时期,研究生阶段对公益事业的热心程度则大为下降。因此,我们发现,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背景对于研究生的爱心意识和公益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精神激励程度
研究中发现,研究生的爱心意识和公益能力的表达还受到了组织和环境的激励幅度的影响。这种激励程度既有内在的自我激励,也有外在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对而言,对于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研究生,其对外在的精神激励更为在意,影响效果也更为明显,自我实现的需求意识也更为强烈。如果能够有效的保障研究生的激励及评估制度,则团队的公益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提升策略
下面我们将结合对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查问题、促教育、多保障和跨宣传为核心纲领的爱心和公益能力的提升策略。
1.查问题
查问题是指在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提升与再教育的过程看作一个单向的过程,而应该看作一个多向和循环迭代的过程。即,在提升过程中,制定调查问卷和讨论专题,针对研究生爱心意识、公益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小组访谈、案例跟踪、专家讨论的形式,挖掘在公益实践中存在的隐性问题。同时这种查问题的策略需要迭代的,反馈的,以固定频度的多次进行,以达到发现问题快速改进,改进后快速验证,验证后快速评估的目的。使得培养方法能够在时效上与时俱进,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育对象,新的实践对象。
2.促教育
促教育是指在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渠道,多种方式,对研究生的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进行氛围的再造与重构。使得研究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对爱心与公益产生新的看法与认知,同时加固他们对于这种教育的认可程度。例如,通过课程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等方式加强爱心公益教育,促进研究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教育方式。例如,对于以往较多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通过课程教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理论认知,而对于较少实践过程的学生采取实践教育的方式,提升他们切实的公益实践能力与自我感知能力。
3.多保障
多保障是指在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建立针对性的多种保障措施,包括对活动自身的经济保障、人员保障,对于活动参与者的评价与激励制度的保障,对活动组织的建设保障等等。这种保障是多维度的,立体的和长期稳定的,例如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设立专门的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培养指导老师,专人专职,切实提升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效果,使得活动落到实处,教育落到实处,激励落到实处,加强研究生对于爱心公益组织的归属感,提升爱心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4.跨宣传
跨宣传是指在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突破以往的纸质(报纸/书籍)、课堂宣传等教育宣传手段,转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型信息传播平台进行活动的宣传与动员。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研究生人群多为90后,他们对于新事物、新媒体的敏感和参与程度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因此通过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人人社区等)就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宣传互动,从而达到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宣传与沟通效果。即,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院系人才与设备资源,努力搭载第三方高校微公益平台,来有效的拓展研究生公益活动的社会空间,达到7*24h无间断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既是当代研究生的必备素质也是高等教育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我院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培养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当今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集成以往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策略,更应该接受和应用现有的新技术与新成果,同时不断的循环改进,从实际与根本上去提升研究生的爱心意识与公益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贵鹏. 公益教育:一个亟待拓展的领域[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20):21~25.
[2]徐庆玲.硕士研究生公益活动参与状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邓江,王军华.大学生励志教育与自我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7,(Z1):182~183.
[4] 王斌,苏同营,贾强,等.试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青年工作论坛, 2008,(6):64~65.
[5]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64~6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 “研究生爱心意识与公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2-13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2-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