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2016-03-07 14:01:46柯章华叶飞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兴媒体大学生影响

柯章华,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柯章华,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伴随新科技革命的深入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新兴媒体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新兴媒体的使用人群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对这一媒体有着较强的依赖与信任,本文通过理论剖析和实证探究相统一的方式,基于对新兴媒体价值观状况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探究,讨论改善新兴媒体价值观以推动90后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兴媒体;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演进,新兴媒体依托互联网而生,并依靠着移动通信、数字信息等一类的媒介技术迅速发展,开始进入且越来越作用于公众生活方方面面。新媒体是相对于杂志、报刊、电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的,是利用数字、计算机、通信工程等先进技术依托卫星、因特网、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等工具,以智能手机、电脑等为输出终端,为用户提供语音、视频、动画、图片等信息的新兴传播方式的统称。由于新兴媒体快速和大量的生产各类精神文化产品与意识形态的信息,并将其快捷传播出去,因此,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及环境之后的重要影响公众的载体。大学生作为新的一代,十分善于运用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但他们长期生活在象牙塔内,缺乏社会历练,心智并不完全成熟,无法辨识新兴媒体所传播信息的真伪,因此成为新兴媒体的主要影响对象。

一、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方式

在过去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上,基本都是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课程内容进行讲演,用已有的事实总结出理论再灌输给学生,从一定程度上形式和内容偏向单一,学生自主理解性不强,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思想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从新媒体出现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就广泛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即时的资讯,学习的方向和内容都比较灵活多样。对于这种发展趋势,高校也合理的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上,学校可以借用QQ、微信及论坛等学生使用度比较高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大大丰富了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提高了大学生对政治的参与程度

新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学生不只是旁观者,还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想法,积极了解政治新闻,自发的关心国计民生,当有了实际的了解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接受讲述的观点。当下的媒体传播形式活泼灵动,更加的接近民生,贴近生活,它更多的是一个发表事实、帮助流动信息和促进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良好的政治参与。

3.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更加紧密和高效

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念的教学中,很少有针对性教育的,在这个领域的教学资料是相对的缺少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的。而且在教育的方法上大学的老师是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的,是很生硬的,没有什么生动的教学方法,外加当代的高校对于这个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教育是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是反感的。 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极少数是在认真听讲的,还有极少数的逃课旷课。 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大学生的政治影响是极少的。但是最近才兴起的媒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有较多的选择方式。

(二)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疏离主流政治价值观

由于新兴媒体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年轻的大学生会因为自身的见识不够和诸多原因会对于大量信息无法识辨,没有控制自己的言论。 恶性媒体会故意将我们当代大学生一些不够成熟的言论进行扩大,然后扭曲让言论失去原有意思,再放到媒体中间,会故意的说当代大学生没有受到很好的政治教育,这样的扭曲现象对当下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不利的,打击了他们对政治关心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新媒体的言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节制而造成恶意的舆论肆无忌惮的散布,很容易让没有形成成熟的政治思想的大学生政治观念偏差,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失去维护政治正义的心态。

2.淡化大学生政治意识

新媒体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让很多“90后”的大学生可以了解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及观点,可以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现在,因为信息“把关人”的人员不足,致使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严重下降。纵然多元的价值观主要来自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态度的差异,也要非常重视西方那些政治势力的不善意的作为。比如,它们恶意放大中国的社会问题,将经济、法律问题政治化,怂恿大学生对党及政府树立对峙情绪。所以,在新媒体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所有好与不好的信息互相掺杂。对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人生的阅历以及辨别能力有限,没有足够的价值判断能力,一旦出现多方面的思想观念,他们将无法做出准确的筛选。西方的精神文化意识则乘隙进入了思想中,导致他们普遍受到影响。这必然将打破大学生之前形成的价值体系,使他们的价值选择不清晰,进而导致他们在多元的新媒体环境中迷茫。

3.滋长了极端的民主意识

新媒体推进了现代大学生和世界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同时在数字化的网络中为大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大同社会。其实,现实的世界并没有实现大同,各国之间的矛盾也都通过非常隐蔽的形式在网络中展现却不让大学生们察觉。虚幻世界中表现的那种全球一体化的大同社会只会让大学生们对现实的国家越来越失望,同时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中生存比国家和民族都重要,对现实中的矛盾也不发表任何意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普遍的提升了全球意识,但是国家与民族的意识却越来越弱,这也直接打击了中国长时间构建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让现代的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

二、推进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正向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新兴媒体网络监管力度

信息传播的速度将伴随着新兴媒体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加快,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要想更好地解决新兴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挑战,政府就必须适时地实现自身观念和身份的转变,由媒体的管理者转换为监督者。摒弃原先对信息传播进行严格管制的做法,转换为有效的监督,并对虚假、有害信息进行公开公正的处理。建议政府在对新兴媒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建立起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公共服务的价值。此外,还要求能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对新兴媒体平台的法治化管理。对于大学生而言,既要保证其充分享有言论自由权和合法参政权,同时也要对散布非法信息的人进行有利的打击,帮助他们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

(二)加强校园新兴媒体平台建设

这些年来,网络逐渐渗透到千家万户,校园媒体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管在内容还是在更深的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各大高校已经将新媒体引入了校园中,新媒体不仅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也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在各大高校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新媒体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学校组建了多个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全校师生共同行动,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发展。微博在目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网络交流工具,许多大学生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抒发自己的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将微博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平台,从国家到省,从省到学校,从学校到班级,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并在微博上进行师生互动,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系统。学校要充分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构建新时代思想教育的平台,促进网络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利用新兴媒体在大学生中宣传正能量

新兴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面对大量的信息,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正确选择积极向上的信息,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如今,社会上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大学生会感到彷徨,不知如何分辨,往往会跟风随大流,别人选择什么,自己就选择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正面引导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新媒体和传统教育方式结合,两者之间取长补短,构建完整的教育系统。新兴媒体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新闻时政,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运用学到的知识,自觉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进步,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可以从网络热词中进行讨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引导更多的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可以结合目前一些电视节目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热点问题,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三、结语

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和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功能。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慎重的对待,结合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成果。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形成导向,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当今高校的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李剑锋.价值和价值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赵守运,邵希梅.现行哲学价值范畴质疑[J].哲学动态,1991,(1).

[5]杜齐才.价值与价值观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6]李福海,雷咏雪.主体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路径研究”(2014B020)

*收稿日期:2015-09-03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2-0100-03

猜你喜欢
新兴媒体大学生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46:34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文化传承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1:57:00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