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宁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火树银花里的愁思与憧憬
——从朱淑真诗词中对节日的描写探微其情感世界
李宁宁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朱淑真的诗词中,有着大量描写节日的诗词。这些节日诗词内涵深刻,蕴含着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此外,朱淑真喜爱描写节日诗词也有强烈的时间感、以乐景写哀情等情感因素。通过整理发现,对朱淑真节日诗词的研究成果颇少,而从其节日诗词探微其情感世界更是鲜有人问津。但朱淑真的节日诗词实与她的情感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讨朱淑真节日诗词中的情感世界,不仅能够丰富朱淑真研究,而且还能使人们更加了解其人其作。
朱淑真;节日诗词;情感世界;成因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其一生孤苦无比,内心的苦闷得不到排遣,与中意的恋人相爱而不能相守,同婚后的丈夫无倾心之语,这一切都化为满腹愁思郁结在心头。魏仲恭曾评价朱淑真:“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抒写心中不平之气。”[1]的确,愁思在现实中得不到化解,她便诉诸笔端,于是便有后人辑成的《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朱淑真诗现存337首,词32首。在众多的诗词中不难发现,其颇爱写节日诗词。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几乎都出现在其作品中,无论是除夕畅饮,亦或乞巧欢歌,再或中秋述怀等,也许这正是朱淑真用别样的视角展现她的情感世界。
1.中国传统节日的追溯。
中国传统节日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一些祭祀的日子。原始先民由于对图腾的崇拜,便会选定一些日子用来祭祀,此后便形成风俗。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人们会在每年丰收之际来祭祀谷神,因此有些节日是随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例如清明节。无论是对图腾的崇拜,还是对丰收的祈求,最初的节日都伴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到了秦汉之际,例如除夕等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才得以基本确定。魏晋至隋唐,国力强盛,节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宋元之际,逐步摆脱迷信色彩的节日融入了大量的娱乐活动,于是便出现了朱淑真笔下火树银花和爆竹除岁等热闹场面。日益丰富的节日,无论是赢得文人的赞赏,还是勾起离人的愁思,他们都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节日可以成为他们寄托情思的一种载体。
2.节日诗词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抒情的载体,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更是推动了节日诗词的大量涌现。例如除夕,有南宋范成大的《卖痴呆词》中“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带迎新岁”,该词简洁明了地向人们展现了除夕守岁的情景和祈盼新年的喜悦之情。再如中秋,有唐代司空图《中秋》一诗中的:“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中秋是花好月圆之期,是家人团聚之日,此夜若无银盘高挂,便觉悲从中来。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和喜爱,因为以节日为载体的诗词可以抒发文人或喜或悲的情绪。朱淑真也是如此,在其337首诗和32首词中,也有大量描写节日的作品,而且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几乎在她的诗词中全都出现过。有的节日诗词是为了契合祥和热闹的氛围,表达她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而有的是通过外界的欢歌热舞与自己的凄清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借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无论作者出于何种目的,都足以见其对节日描写的偏爱。
节日诗词是诗人或词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从节日诗词中我们可以窥探文人的情感世界。在朱淑真的诗词中,诸如除夕、清明、七夕、中秋等都多次出现在其笔下。朱淑真对这些节日的描写,无一不寄托了其深厚的情感。从其节日诗词中,可以把朱淑真的情感世界归结为以下五类。
1.对生活的憧憬之情。
朱淑真的一生虽凄苦无比,她的众多诗词也都是抒发其断肠之悲,但这并不是她全部的情感世界,其诗词中也不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例如她少女时期所作《中秋夜家宴咏月》:
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
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家人齐聚一堂,欢庆佳节。“清光”和“皓色”足以见其心情明朗,而“年年”一词更是直接表达了其期望每年都与家人把酒赏月的美好愿望。此外,在众多节日中,朱淑真尤爱描写元宵节。如她的《元夜三首》其二:
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
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响翠軿。
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这是其晚年所作之诗,描写的是南宋京城杭州元夜的美景图。绮罗遍布十里长街,“香车”“宝马”更是穿梭于其间,尤其是最后两句,把元夜放的万千灯火比喻成星斗,可见数量之多。这元宵节的盛况无疑勾起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2.对家人的怀念之音。
亲情总是人心底无法割舍的东西,朱淑真亦是如此。朱淑真出嫁后幽栖愁苦的生活正是由其父母做主把她嫁给一个庸俗无趣的文法小吏所造成的,虽然她对父母的安排非常不满,婚后不幸的生活也使她对父母抱有些许怨恨,但是从朱淑真的一些节日诗词中仍能感受到她对家人的怀念。例如《寒食咏怀》: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诗的前两句刻画的是寒食节人们纷纷出游的景象,而后两句则是因节日的热闹和大好的春光引发了诗人的乡愁。而且一个“思亲怀土”更使得朱淑真对父母的恨意全无。再如《中秋闻笛》:
谁家横笛弄清轻,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中秋是团圆之日,可惜诗人远嫁他乡。诗人自称是“离人”,婚后生活本就不幸,当在中秋月圆,家人相聚的时刻听到悠扬的笛声,更觉断肠之悲。因此,郭清寰便这样评价朱淑真的作品:“出嫁以前是以诗词陶写景物,而出嫁以后则以诗词代替哭泣。”[2]
3.对恋人的情爱之思。
朱淑真在出嫁前有一个相识、相知、相爱的恋人,但是父母之命不可违,她最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嫁给一个文法小吏,而后她的婚姻生活过得凄苦悲惨。香港黄嫣梨女士曾说:“朱淑真是由于‘所配非伦’,而丈夫又纳妾将她冷落,使她在心灵极度困苦之下,与已经一早认识的恋人再续旧情,而且对这段恋情,表现得很坚贞,最后却负上‘不贞’的罪名,饮恨而终。”[3]的确,朱淑真与婚后的丈夫志趣不和。她看不上那种庸俗无趣的人,就更加思念以前能与她赏风吟月,共同出游的恋人。因此,在朱淑真的节日诗词中有一部分是描写她与情人之间思念或幽会场景的。例如其词《鹊桥仙》(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这首词虽与秦观的《鹊桥仙》同名,实则是对秦词的化用,但是意思却与秦词有极大的反差。秦观的词中认为既然是有情人,何须在乎朝朝暮暮。而朱淑真却认为正因为是两情相悦,才不能一年只见一次,更应该朝夕相处。从“暮暮与朝朝”和“年年岁岁”这些情感强烈的词语可以看出朱淑真与恋人相爱而不能相守的痛苦。
4.对自己的愁苦之叹。
从魏仲恭将朱淑真的诗辑录为《断肠集》,将其词辑录为《断肠词》可看出,朱淑真的诗词大多为断肠之作。而这一切都源于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婚后的朱淑真,没有了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取而代之的是每日的愁容惨倦和对自身凄苦寂寞的哀叹。例如她的词《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门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该词中“夭桃”“春衣”“燕子”等具有春天气息的意象向人们诉说着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这样的大好春光并没有引发词人对美景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而是勾起了词人无限的愁思。从不卷的“湘帘”可以看出词人慵懒疲倦的状态,“恼人”一词更是把其内心凄苦的愁绪展露无疑。这些都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对自己没有知音共话,对生活厌倦的愁苦之叹。
5.对女性的自主之怜。
深受封建思想和礼教所毒害的女子往往缺乏自主意识,朱淑真也正是处在理学兴盛的时期。那时候严酷的礼仪教化禁锢了女子的思想,使女性失去了独立自主意识,成为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而朱淑真却并不全是如此,她经常通过对一些节日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来表明自己敢于对抗封建礼教的自主意识。例如她的诗《中秋夜不见月》:
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
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天工抱有极大的不满。中秋之夜本应是花好月圆夜,而此夜却无月亮出现,破坏了把酒赏月的气氛。诗人借“蟾蜍”反抗天意来强调自主精神的重要性,这是她生命意识的觉醒。正如谭正壁所说:“最不幸的是她自己也去吃了‘智果’,从模糊中清醒过来,认识了自己也是一个人。”[4]
朱淑真喜爱描写节日诗词,在她的众多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节日的佳作。无论是描写节日里盛大欢歌的热闹场面,亦或是描写节日里自己凄清愁苦的惨淡处境,都是她用节日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心绪。朱淑真爱写节日诗词,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无处排遣的复杂情感。
1.自身强烈的时间感。
从朱淑真的诗词中不难发现,她对时间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度,而魏仲恭对她的诗词也多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进行辑录的。朱淑真出生在仕宦家庭,况周颐在《蕙风诗话》中曾说:“其家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5]富足的家境加上朱淑真的聪慧,使得她成为了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女。作为家境优越的知识女性,博才多学的她不是整日忙于女红,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容易对时间、外部环境的变化细心观察。例如其少女时期所作的《除夜三首》其三:
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
残腊馀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
该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祈盼春归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让人赞赏的是在除夕这样家人团聚,举杯共饮的时刻,诗人也不忘记后园那争早报春的梅花。一句“唯有后园梅”境界全出,透露了诗人强烈的时间感,及早地注意到了除夕之夜春回大地的讯息。因此,朱淑真对节日描写的喜爱一部分也源自她对时间的敏感与重视。
2.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更觉其情之悲,朱淑真便是如此。在朱淑真的许多节日诗词中,有些是为了通过描写节日的乞巧欢歌来排遣自己的愁思,衬托自己的凄苦处境的。例如之前提到过的《寒食咏怀》,诗人在前两句用“风流”“丝管”“胜游”来突出了淮南寒食节的热闹场面,人们细心装扮,竞相出游。而后两句却情绪骤变,看到外面这么繁华的景象,自己不禁“思亲怀土”,一腔愁绪涌上心头。诗人通过描写寒食节的盛况,三五好友结伴游玩来衬托自己的悲凉处境。再如之前提到的《浣溪沙》(清明)也是如此,词人也是通过热闹的清明来衬托自己的凄清惨淡。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副夭桃吐英,风和日暖,燕子纷纷筑巢,人们换上轻薄的春装出游的一派祥和的春景图。而下阙词人笔锋一转,开始诉说自己慵懒而苦闷的处境。湘帘懒卷,生活无趣,又到了清明,看着外面盎然生机,细数自己的寂寞,不免感伤起恼人的春景。以乐景写哀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法,而通过节日的欢歌笑语来寄托自己内心的忧伤之情也是朱淑真所善用的。
正因为朱淑真颇爱描写节日,所以我们也能从她的节日诗词中了解其情感世界。作为南宋的多情才女,其一生既享受了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也体会了少妇时期的凄苦惨淡,并且在郁闷惆怅中走完了一生。从朱淑真众多的节日诗词所寄托的情感来看,其一生可谓三分喜悦,七分愁苦。在少女时期她喜于歌颂中秋宴饮、除夕团聚等,在少妇时期她也善于用节日来寄托情思。总之,朱淑真的情感世界与她的节日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其节日诗词来探微其情感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郑元佐,冀勤校注.朱淑真集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
[2]郭清寰.朱淑真的恋爱事迹及其诗词[J].文艺月刊,1936(8):45-48.
[3]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92:47.
[4]谭正壁.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188.
[5]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生查子误入朱淑真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1.
Class No.:I206.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Exploration of Emotional Life of Zhu Shuzhen Elaborated in her Poetry for Festivals
Li Ningni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Guangxi 530000,China)
In Zhu Shuzhen's poems, there are a lot of poems about the festival. These festivals poetry is profound, containing a rich and complex emotional expression. which is also of a strong sense of times. The study result of Zhu Shuzhen’s festival poetry is quite small,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emotional life has attracted few people’s attention. But Zhu Shuzhen's holiday poetr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er emotional life.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life of Zhu Shuzhen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study of Zhu Shuzhen, but also make people more aware of her works.
Zhu Shuzhen; poetry for festivals; emotional world; cause
李宁宁 ,硕士,广西民族大学。
I206.2
A
1672-6758(2016)11-0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