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静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评《农户空间行为变迁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罗 静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加速期,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共同特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获得了加速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和演变规律认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人地关系危机,体现在人居空间更新改造中的空间冲突和无序开发、传统社区文化的日渐衰微和传承断层、聚落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和历史风貌的日益肢解等方面。严峻的传统文化流失、空间冲突、资源匮乏和环境持续的恶化等问题促使人们广泛关注我国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途径和演变规律。李伯华学者的专著《农户空间行为变迁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对如何科学地审视和认知乡村人居环境的更新和改造,如何深入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的影响因子和动力机制,并寻求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适宜模式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城市人居环境,还是乡村人居环境均面临严重的系列问题。如,大中小城市“千城一面”,新农村等建设中以及大型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不可再生的乡土文化资源的破坏,人居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等。李伯华学者的这本专著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户空间行为驱动的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特征、作用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从农户空间行为的微观视角。探讨农户行为与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制,提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政策体系和发在路径。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作者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长岗村委研究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农户空间行为类别、行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以及行为变化的人居效应,并对此进行了数理和经验检验,完成了对农户居住、消费、就业和生产等空间行为特征的系统研究。该研究的切入点较好,能将宏观的系统性问题微观化处理,发挥了地理学优势,对农户空间行为的整体透视为专著后续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专著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构建了一个“制度变迁—行为响应—环境演化”的理论框架,即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来考察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外部维度就是国家制度约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在国家制度主导下发展的,制度的转变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质量等密切相关。内部维度就是农户空间行为,即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生变量。
作者对当代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路径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一直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需要因地制宜地分析建设时机、资金来源以及与城镇化的矛盾等问题,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未来的建设方向不宜大规模地撤村并点,而是需要调控农户空间行为,为将来的中心村建设打好基础。著作不仅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有着全面的分析,更是不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和演变动力的创新性见解。数据来源翔实可靠,结论科学合理,是一部优秀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