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视域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独特属性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思考

2016-03-07 10:46龚佑臣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准计划农民

龚佑臣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常德 415000)



教育扶贫视域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独特属性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思考

龚佑臣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常德415000)

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湖南电大系统承办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在“系统性、实用性、网络性、示范性”等方面日益呈现出了自身的独特属性和优势。同时,围绕助力精准扶贫,面对新形势也急需融合“互联网+”思维,在资源项目结合、经费保障机制、配套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教育扶贫、农民大学生、独特属性、发展路径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1]为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无疑是“五个一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对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湖南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各级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参与,湖南电大系统承办实施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教育扶贫的全面推进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自身独特的属性。

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独特属性

一般而言,农村义务教育能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启蒙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能对教育扶贫效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既能促使贫困人口向上层流动,又能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能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因此,要发展多层次的教育,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率。[2]“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作为电大成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实现教育扶贫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属性,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系统性

2014年9月,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湖南省《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湘组发〔2014〕12号)明确提出,“为满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省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并且明确指出了主要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培养。湖南省各市州及下属区县(市)根据湖南省的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依托本地电大系统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进行了明文规定。相对于依托职业院校或各类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发挥湖南电大的系统优势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能够确保高质量、大规模地进行职业农民教育,提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自湖南省2004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即“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前身)以来,湖南电大系统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为全省8000个贫困村培养了大量的致富带头人,为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贡献了力量,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中所涉“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有关数据及信息主要来源于2016年4月8日在湘西召开的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的相关会议材料。

(二)实用性

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主要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2015年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共招生8181人,招生专业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畜牧兽医和茶叶评审与营销6个专科专业和行政管理(村镇管理方向)、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2个本科专业。为真正培养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农村实用人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针对“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历+技能双证教育”的培养模式。全省各地州市及下属区县(市)电大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例如:湘西电大围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了专业设置“实用化”、教学方向“职业化”、技能培训“专业化”、紧扣湘西“两叶两果”、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采取基地式教学,依托教学基地强化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常德电大紧密对接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现实,创设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四维培养模式”,即“学知识+强能力+懂技术+交朋友”的四维培养模式,提出了“双证”培养目标,要求学员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还要获得一门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资格证方可毕业,明确了“三能三识”的人才培养规格,“三能”是指基层执政能力、技术致富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三识”是指市场经济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农村服务意识。湖南电大系统通过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大学生在农业和非农业领域的就业技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三)网络性

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是电大系统的一大办学特色和优势。为顺应“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农民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搭建了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推出了“O学派(学习PAD)”,探索实施“空间教学”。“O学派”既是一部“智能手机”,具有一般“智能手机”的功能,也是一个移动学习的平台工具。“O学派”包含了农业实用技术APP、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APP等学习软件,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APP包含了养猪技术、花卉栽培等十大类近100个农村实用技能的微视频资源,真正让“农民大学生”实现了“掌上读大学”的梦想。

(四)示范性

农民大学生大部分是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在带头致富、扶贫治贫以及村级事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提高农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发挥其创业创新、带头致富能力,能够对当地农村扶贫攻坚起到典型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例如:怀化芷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生、芷江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龙四清通过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拓宽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视野。在她的带领下,村里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组织成立了柑桔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申报“舞水牌”柑橘,筹划“舞水柑橘节”,招商签约资金达到1140余万元。带领村民发展2000亩猕猴桃、6000亩红豆杉、10万羽绿壳蛋鸡,帮助100多名村民就业,解决了所有残疾人、贫困户家庭的就业问题,每月基地农民工资总额达到18万元。

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发展路径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施,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为农村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就目前而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围绕助力精准扶贫迫切需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解决资源项目整合、经费保障以及相关配套激励机制的问题,切实增强助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一)着力做好“结合”文章

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一个带有明显公益性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任务较为艰巨的系统工程。[3]因此,围绕助力精准扶贫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电大系统内外的资源整合力度,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我省精准扶贫相结合。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明确提出,“统筹抓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全省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要紧跟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着眼于助力全省精准扶贫的战略高度,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重点解决理念滞后、知识薄弱、技能欠缺等扶贫攻坚中遇到的现实难题。二是与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结合。湖南省《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湘组发〔2014〕12号)明确提出:“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其他专业主要依托省内具备培养资质的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养。”因此,在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过程中,湖南电大系统要加强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以及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大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与相关部门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目前针对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除了职业院校,还有科技、人社、农业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要加强与科技、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尽量与相关部门的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防止多头培训、重复培训,提高农民大学生技术技能培训教育的成效。四是与农村社区教育结合。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目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均成立了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要与社区教育工作统筹安排,将农民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步推进,从而带动广大农村居民综合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既可以有效地整合电大系统内外的资源,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农民大学生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实际能力,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湖南省《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湘组发〔2014〕12号)虽然明确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学员,参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贴办法A类工种补助标准予以学费补助,所需资金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按一定比例对学员给予学费补助,原则上学员个人承担学费不超过30%。湖南省各地州市均出台了文件,对学员学费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补贴,个别市州甚至实现了学费全免。例如:湘西州为减轻农民学员就读经济负担,依托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全额补贴学费,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实行“一村一大”学费全免的地区。常德市部分区县通过各级财政补贴也实现了学员学费“零负担”。但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地区的学员都承担了一定数额的学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从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的角度出发,要杜绝“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的发生,在农民大学生学费负担方面,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大学费补贴力度,经济条件差的地方要积极向上争取相关补助计划,争取从扶贫资金、就业培训资金、教育费附加等渠道解决学费问题,最终实现学员学费“零负担”的目标,切实解决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顾虑。

(三)融入“互联网+”思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贫困地区建制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现有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互联网+”时代,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乎个人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在促进远程教育、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实施个性化的培养。

要系好教学环节的第一粒扣子。发挥电大系统“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培养农民大学生首先需要解决农民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首要问题,对农民大学生实施“网络空间教学”只能是天方夜谭,无法有效开展。因此,要着力强化对农民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辅导和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一项基础的技能目标贯穿到培养的全过程。从计算机操作培训、办公软件导学以及移动终端学习三个模块对学员实施培训与辅导,特别是通过学习PAD等移动学习终端,达到最大程度地个性化“教与学”,帮助农民大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

要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衔接。“线上”教学主要依托“网络空间”,要侧重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线上”教学要针对农民大学生的特殊情况做实网络基础课程、做优网络特色课程,引导农民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和交流,逐渐掌握较为全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线下”教学主要依托面授教学和实践教学,侧重于重难点知识的辅导和技术技能的实际操作培训。相对于“网络空间教学”,面授教学次数和时间有限,因此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重难点理论知识问题。实践教学要针对农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引导农民大学生学会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强化对农民大学生在农业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技术技能培养,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既要有所区分,又要紧密衔接,做到“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线下”两互动两促进。

要坚定“产学”融合的培养方向。“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真正产生实效,关键是能否让农民大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特别是能否真正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和脱贫致富。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引导和促进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湘商电〔2016〕6号)明确提出,“探索我省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为产业扶贫和贫困户增收服务”,“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农村产业融合、利用电商产销一体化是发展趋势。“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主动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学”融合,建立“互联网+知识技能+生产营销”的培养模式,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加大电子商务的培训力度,帮助广大学员熟练掌握网店的开店流程、网店的装饰以及网络营销、网络支付与收款、网店安全等电商经营技巧,将农民大学生培养成农村网络电商的带头人,引导广大农民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传统市场,更要关注网络虚拟市场,以此示范带动广大本地村民“触网”、开店、脱贫、致富。

(四)建立和完善配套激励机制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除了要加强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培养管理,对农民大学生的后续使用以及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激励机制能否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农民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具体来说,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致富创业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脱贫致富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特别是项目运作、财政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助和倾斜;二是晋升录用方面。自“一村一大”实施以来,湖南部分地区出台了系列措施,很多“一村一大”学员通过考选等方式成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学员甚至通过考任等方式成为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也需要相应的晋升录用政策,畅通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人才晋升之间的渠道,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让优秀的农民大学生人才留在基层、服务基层,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人才的培养。目前,由湖南省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全省电大系统实施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精准扶贫方略,实施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的重要创举。“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真正能够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人才,为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19-220.

[2]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 .复旦教育论坛,2012,(3):70.

[3]彭瑛.基于远程条件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探索——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0.

On the Unique Attributes of the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lan” and its Development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GONG You-chen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the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lan" run by 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ents its own unique properties and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systematicness, practicability, network, and demons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new situation need a fusion of "Internet +" and a new breakthrough in resource projects combination, funds safeguard mechanism, form a complete se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 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uniqu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path

2016—05—27

龚佑臣(1986-),男,常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办公室副主任。

G725.83

A

1009-5152(2016)03-0016-04

猜你喜欢
精准计划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暑假计划
精准扶贫二首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