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刘淑华,任熙男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张 敏,刘淑华,任熙男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十分紧缺。以财务管理本科生为主,在梳理现行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期为财务管理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实践教学;就业能力;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近的需求是就业,远的需求是职业发展。据统计,2013年辽宁省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布点数为13个,毕业人数达1 862 人。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财会人员的供给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较高创新精神的高技能财务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加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金融财会列为重点,提出要“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以“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目标,上述文件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学模式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提高实践教学、提升就业能力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关于就业能力的涵义,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不能只体现在就业率上,就业能力应包括个体就业能力和组织机构就业能力两个方面,并认为个体的就业能力是“学生获得一份工作的个体倾向性”[1]。Peter Knight和Mantz Yorke通过访谈的方式,基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学生眼中可以提高就业能力的课程[2]。刘丽玲和吴骄以经管类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提出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毕业应具备的基本就业能力[3]。胡伟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4]。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指其专业能力,更真实地体现为职业发展能力;第二,就业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推进过程,体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实现职业选择、获取职业晋升的潜力,以及规划设计职业生涯的本领。
1.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衔接不够紧凑
目前,在财务管理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都侧重强调应用性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彻底落实,财务管理理论、方法、技能的脱节,很难让学生学以致用,高校培养方案的目标及课程设置并未随着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随时调整,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不够,毕业生对财务管理理论大多能够掌握,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2.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执行力有待提升
目前,虽然高校已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仅仅简单地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验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撰写应用型毕业论文等环节,这对于教学实践环节的认识是不够全面和具体的。另外,大多数实践环节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比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本量利、变动分析法等内容上重复。实践教学上却多采取模拟某一企业的经济业务,教师讲解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完成会计分录等,没有实现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思维的训练。而对于“软件应用”这门应用课,几乎每个学生都对软件的操作了如指掌,但实验教学与企业现实的财务运用相差较远,与真实情况相脱节[5]。
3.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各高校虽然与校外的企业建立了联系,但多流于形式,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不愿意接受外来实习的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大范围地接受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加上毕业生的实习比较分散,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也无法有效进行。
4.培养导向仅关注就业率
虽然目前各高校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有些高校对就业率的重视习惯性地停留在关注就业率的数据阶段,而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及长远发展关注的较少。
1.指导思想
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仅辽宁省2013年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人数就达1 862人,加之有大量的会计学等经管专业的本科生参与岗位竞争,在一般财会人员的供给量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财务管理专业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结合本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和优势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师生互动、校企互动、同学间互动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实践模拟为主要形式,强化基础课、专业课、国际交流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为培养国际化、实践能力强、数理基础扎实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2. 具体措施
(1)培养计划的修订应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谢志远认为,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学术性、理论化,实践性和操作性差,会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6]。中国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实验教学课时数占到总学时的8 % - 20 %不等,而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实验学时都超过30 %,甚至是50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专业培养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计划的制定关系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在设置时应以夯实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原则,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尤其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上,在保证理论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比重,提高学生的手工及电算化账务处理能力,增加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ERP模拟训练、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验以及课内外相关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训练,在课堂上享受足不出“户”接受提升就业能力的训练。
(2) 教学方式方法应突出 “教与学”结合。目前,大学生已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参与者。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及课后的自习时间,但是课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是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竞赛中不仅仅包含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更包含了诸如资料的搜集、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以通过开展实验模拟、竞赛和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活动等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实践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组建“双师型”特色教学团队。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基本都是财务管理或相近专业毕业,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这类教师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未来应着眼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组建,由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水平都比较高的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是指学校在招聘师资时应择优录取工作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或是邀请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践课程;“走出去”是指专业实践教师应加强与实务界的交流联系,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学习,高校也应为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提供接触实务的机会[8],保证教师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指导。特色教学团队的成员构成不仅要有学院派,更要有企业家与实践者。
(4)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如今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十分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鼓励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业内专家的指导,不论是在专业性、操作性上,还是在企业管理和技术上,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建议,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开辟创业之路,提升就业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就业指导及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就业教育和服务主要依托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中心),学生通常在高年级时才会接触到求职指导和就业政策相关的内容,就业指导还停留在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就业技巧指导等环节。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高达1/3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9]。这说明,简单的提供就业服务对学生就业提升的作用有限。专业教师要从专业角度结合本专业发展前景,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训练等环节进行训练。并发挥专业教师的社会责任,推进毕业生信息的共享性、有效性。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级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包括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达到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1] LEE HARVEY.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 [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1,7(2):97-109.
[2] PETER KNIGHT,MANTZ YORKE. Learning, Curriculum, and Employ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 London: Routledge Falmer,2004.
[3] 刘丽玲,吴骄.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教育研究[J].2010(3):82-90.
[4] 胡伟. 会计应用型人才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74-75.
[5] 王李. 加强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J].教育研究,2014(9):145-149.
[6] 谢志远.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 25(1):90-92.
[7] 石党英,姚明亮.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8):45-49.
[8] 张国富,孙伟,仪秀琴,等.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11):64-65.
[9] 丁国钰,张书红,赵颂梅.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3):91-93.
(责任编辑 张瑾燕)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Mode for Improv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
ZHANG Min, LIU Shu-hua, REN Xi-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apital market, companies need financial management experts with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ocusing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builds a new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provide
for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employment ability;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6-03-17;最后
2016-04-11
大连民族大学财务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大连民族大学课程建设项目(2016)。
张敏(1984-),女,辽宁葫芦岛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2096-1383(2016)06-0622-03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