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默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论十二生肖词汇的可译性和限度性
张默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十二生肖词汇作为汉语中特殊存在的范畴词,在法语当中是否存在对等的语义呢?本文正是从翻译的角度来分析十二生肖词汇在法汉双语互译中的可译性和限度性。
关键词:可译性;限度性;十二生肖词汇翻译
乔治·穆南是法国普罗旺斯大学的教授,毕生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教学研究,被誉为当代法国翻译理论研究中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其最重要的理论作品为《翻译的理论问题》,书中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翻译,在法国研究领域树起第一面观点鲜明的语言学派旗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穆南在法国新时期翻译理论界的地位和影响,就好比奈达之于美国、费尔道夫之于苏联,其著作与费尔道夫的《翻译理论概要》、奈达的《翻译科学探索》以及英国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并称为西方翻译理论的经典著作。
穆南认为,翻译诗歌、戏剧、电影等文学作品时,许多非语言和超语言的因素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翻译活动的基础却主要是对原作和译作所进行的语言学分析,而实用语言学比任何技巧性的经验之谈都更能提供准确而可靠的启示(许钧、袁筱一,1998:24)。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果把文学作品比喻为一个建筑,那么来源于生活的文本和语言就是青砖红瓦。文学就是将现实生活和语言形象表达出来的艺术。十二生肖词汇无论在法语当中还是在汉语当中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用语以及谚语当中,那么随着汉法翻译活动的逐渐增多,相关词汇能否做到对等的翻译呢?本文正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法汉十二生肖词汇互译的可能性和限度性。
一、互译的可能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的认识、思维和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性的,而且人类概念系统基本上以隐喻的方式结构而成;其次,认为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第三,隐喻映射的普遍性是有差异的,一些具有普遍性,一些仅仅存在于某些语言中,一些是某种文化独有的。因此,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成的隐喻概念体系又会约束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而隐喻概念体系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又是相一致的(L&J:1980)。
十二生肖词汇概念隐喻的差异法汉习语有着相同的动物本体和隐喻概念,称之为完全对应的文化内涵。因此这就实现了互译的可能性。某些十二生肖词汇在习语中形象与概念隐喻完全一致,即认知的普遍性。
例如:Chien qui aboie ne mord pas吠犬不咬人
Tigre de papier 纸老虎
A vieux mule; frein doré 人靠衣装,马靠鞍
On le ferait rentrer dans un trou de souris胆小如鼠;他巴不得有个地洞能钻进去。
认知语言学认为,全世界人类之间存在着认知的相似性,认知决定语言,因此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这一点与穆南的语言共相现象是相吻合的。
二、互译的限度性
法汉十二生肖词汇双方有相同的本体却对应着不同的或完全相反的隐喻概念,称之为半对应的文化内涵。有些法汉习惯表达看似带有相同的本体形式,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有相同的隐喻概念,而事实上却隐含着不同的或完全相反的隐喻概念。
1.本体相同,概念隐喻不同
例1.La patronne est un vrai dragon这个老板娘着实是个悍妇。
C’est un dragon de vertu一个一本正经的女人。
在古代法语中,dragon意为“泼妇”、“悍妇”,虽然为旧时用法,但是在现代法语当中依旧用来指“刁钻、野蛮的夫人”,通常用在俚语当中,并且大家通晓这一用法。
然而在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历史当中,“龙”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当代汉语字典》,由此可见是吉祥象征。并且在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古有“乾隆皇帝”、“龙袍”、“龙裔”、“龙子龙孙”等词语来指代帝王后代或者帝王所使用的物品。除此之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常用“龙”字为孩子取名,希望吉祥如意。
例2.在汉语当中,“鸡”这一概念往往是贬义的,例如“鸡飞蛋打”、“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鸡零狗碎”、“鸡鸣狗盗”,这些词语共同表达了“嘈杂”、“零碎”、“捣乱”等概念。
在法语当中,le coq gaulois “高卢雄鸡”本身就是法国的象征,法国人也以此自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雄鸡被当作法兰西民族抵抗普鲁士入侵的象征。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卢雄鸡被当作法国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由此使得高卢雄鸡举世闻名。另外,在习语当中,Elle est comme un coq en pate,“她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由此可见,在法语当中,coq 为褒义词语。
2.本体不同,概念隐喻相同
此类习语在法汉里传递着相同的隐喻概念,只是运用不同的本体的动物词。例如:
Quand les chats n’y sont pas, les souris dansent老虎不在,猴子称王
Deux moineau sur un épi ne sont pas longtemps amis一山不能容二虎
Battre le chien devant le lion杀鸡儆猴
Chat échaudé craint l’eau froide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est la grenouille de la fable qui veut se faire aussi gros que le boeuf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On entendrait trotter une souris鸦雀无声
Mieux vaut en paix un oeuf, qu’en guerre un boeuf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3.本体不同,概念隐喻不同
有些法汉习语有着相似的结构,但是却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去解读。
Un chien vivant vaut mieux qu’un lion mort 好死不如赖活着。此句法语隐喻内意义为:富有生活色彩的简朴生活胜过空虚无聊的高贵而富有的生活。相比之下,汉语的隐喻概念是死得轰轰烈烈不如活一天算一天。
Il a une tête de cochon,cochon是猪的意思,但是不能直译为“他是猪头”,意思为他很固执,是法语习语Il est têtu comme un ane的另外一种表达。C’est pas cochon意思为“这很出色”。
三、针对限度性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由于社会文化因素,例如:民族心理的差异性,法汉谚语和习语当中并不总是存在本体与喻体的对等性。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从语言的角度认真研究十二生肖词汇在法语中的所指与能指,挖掘其引申义与本意之间的某种对应性。第二,结合法汉语言表达习惯,合理的增加或者减少本体或喻体。例如:Qui vole un oeuf, vole un boeuf 应翻译为“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谚语之间达到了交际的对能,在此情况下无需刻意的追求译文中也具有类似的喻体。
四、结语
根据乔治·穆南的语言共相理论,可以得知语言之间存在着可译性。但是鉴于不同语言具有的不同的民族社会文化特点,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翻译的限度性。因此我们在翻译法汉习语或者谚语是要具体分析生肖词汇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达到翻译活动要交际功能,避免了歧义或者语义的不对等。
参考文献:
[1]许钧.简论乔治·穆南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88,(4).
[2]郑福熙. 论乔治·穆南的翻译理论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H3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英语特色专业项目(TS12154)
收稿日期:2015-10-05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