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

2016-03-07 09:20蒋翠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

蒋翠婷(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

蒋翠婷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国魂、铸民魂的宏大工程,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客观实际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新要求并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相结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原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过程中,既要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也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还要与理论相结合,遵循一些重要原则。

一 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成型体现了很强的学理性,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传播这种深刻的学理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一个富有层次性的有机整体,内涵完整丰富,学理性强。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了价值观分歧及整合的逻辑路线,从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提炼出来的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居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紧密相连。它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解说和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系统的逻辑性,使人们充分、正确理解其中要义,最大限度地产生价值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在学理上做充分的研究、阐释和传播外,还要特别关注实践性。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产生于实践,认识的变化和更新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循环不断地重复来实现。价值观是理论形态的一种,它的树立和变化也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从根本上说,价值问题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实践问题。”[2]在全社会引导树立一种价值观念,其目的是要以此观念来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这种功效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人们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乐意身体力行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树立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一方面需要探索多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宣传普及路径,采用教育、引导、示范等多种方式从外部给予正向刺激,创新手段、载体和平台,鼓励和引导人们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切身体会;另一方面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强大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氛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内化为自身认同和外化为价值行动的动力。

二 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价值选择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但主体的自由选择会受到客观规律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引导主体对目标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地选择,同时也要注意价值观形成的客观规律,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冲击下,构建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对本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进行正面引导,同时也能抵御外来不良价值观念的植入。西方学者约瑟夫·奈对柏林墙的倒塌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以此来描述价值观较量的重要性。在当前中国,最核心最符合全体人民利益,最能承担中国价值观念引领者重任的莫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在此基础上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又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如此密集又持续不断地宣传和关注,目标非常明确,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在全社会倡导并力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构筑价值根基。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引导的同时,注意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规律尤为重要。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在内在矛盾转化过程和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完成。在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人们需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和越准确,认识转化为良好价值实践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基础。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过程中,会产生价值情感,价值情感是价值行为发生的催化剂,积极的价值情感会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消极的价值情感会阻碍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这一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意志,价值观念的树立或者转变并非易事,持之以恒地践行更是重大考验,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参与,否则价值认识很难转化为价值实践,更难以得到长期坚持形成品德习惯。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锻炼坚持和践行的意志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践行目标。在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中,主体参与现实生活、外部环境的塑造等活动非常重要。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现实的物质生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影响制约着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时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时也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主体与环境在实践中双向互动。因此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也是遵循规律性的重要内容。

三 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体是人,不是观念中抽象的人,是现实中参与社会实践的人。任何社会的价值观念都有其特定的主体立场和利益,一种价值观念如果不被认同或被抛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脱离了它的价值主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理论研究中,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不能热衷于建构‘哲学家的世界’,而应当立足于‘群众的世界。’”[5]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重视现实的人,坚定人民主体性的立场必不可少,这是根本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价值导向和利益需求的集中表达,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共同愿望,但其作为一种价值目标,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为人们所熟知、认同并践行,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带动多数,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坚持先进性原则的“先进”理解为人员层次,主要指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各行各业的模范表率等国家精英阶层。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更高的水准,能够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做好培训、引导等工作,集中力量抓好精英阶层的价值观念培育,在公共活动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能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强烈的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和督促他们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定位是全体人民,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因此在广泛性方面也不能有丝毫懈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它要掌握最广大的群众除了要有科学彻底的内容,还需要有最优的语言和形式。“应该与群众采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形式,树立为群众所容易掌握的和群众所熟悉的,即群众自己的形式,大众化的形式。”[7]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一样,要强调“理论、媒介、语言”三位一体。现在的媒介发展速度飞快,理论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日益更新,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系也尤为重要,普通大众很难接受晦涩难懂的语言,这必将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性目标。

然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先进分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能会有更优秀的表现,如将“敬业”在行动中表现为“奉献”,将“友善”在行动中表现为“助人”,可以成为广大群众的榜样和表率,部分特别突出的甚至可以作为生动形象的个案用以讨论和学习,以更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方式给民众以感悟。他们还能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引领社会风潮,从而调动人民大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善社会风气,也能为先进分子的努力提供信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四 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吸收了世界各地各国的有益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凝聚十几亿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它是我国现阶段整合社会价值观念的最优价值准则,起着引导全社会价值取向,凝聚人心的作用,可以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着深刻影响,是党和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整合和统领价值观,引导社会价值走向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国魂、铸民魂的宏大工程。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改革,利益格局随之发生巨大变动,再加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价值主体诉求多样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对于这样一些与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异的价值观的存在,应当更多地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差异,这是核心价值观的兼容性,也是核心价值观自信的表现。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行为模式的差异是可以被理解的,不同价值诉求体现在价值观念选择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当被宽容以待,绝对地唯我独尊的价值倾向是不理智、不自信的表现。当然在理解多样化价值观念存在的基础之上,“要处理好核心价值观与多样化追求的关系,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证多样化追求的合理性,同时,划定利益的界限。二是引导多样主体认同核心价值观”[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多样价值观念的合理发展,努力培育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借助各种平台,采用恰当的方式有效整合价值分歧,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实践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6.

[2]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25.

[5]寇东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自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5):84.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7]彭真.改造我们的党报[N].人民日报,1948-02-11:第1版.

[8]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9.

[9]杨桂华.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N].学习时报,2014-11-24:第11版.

(责任编校:王晚霞)

作者简介:蒋翠婷(1987-),女,湖南永州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2014研究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4C04 89);湖南科技学院2015年度党建研究课题“推动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djyjy b03)。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D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076-0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