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书法艺术及其书画交谊

2016-03-07 08:12方亚伟
关键词:董其昌汤显祖万历

方亚伟

(抚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 抚州 344000)



汤显祖书法艺术及其书画交谊

方亚伟

(抚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 抚州 344000)

晚明时期,文艺思潮解放对文人书法、绘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时期的著名剧作家汤显祖亦工书法,有书法墨迹存世。汤翁一生雅好书画收藏,并与董其昌、詹景凤等书画名家均有交谊。本文从汤翁存世书法墨迹着手,探究其书法渊源、性情志趣,并查阅相关史料研究其书画交谊,以期进一步丰富汤翁的艺术人生。

汤显祖;书画艺术;交谊

方亚伟.汤显祖书法艺术及其书画交谊[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295-298.

Fang Ya-wei.The calligraphy art of Tang Xianzu and his soci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3):295-298.

晚明时期,在泰州学派和禅宗思想的直接影响下,文人士子们追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思潮得到进一步解放,其中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界,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书画界所进行的文艺思潮运动,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汤显祖所创作的诗文、剧作是中国乃至世纪戏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因此,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本文从汤显祖书法艺术及其书画交谊的角度展开探究。

1 汤显祖书法艺术与书画观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晚号茧翁。他出身于一门风雅的书香门第,父辈大都爱好弹唱曲艺,雅藏书画。汤显祖在《伯父秋园晚宴有述四十韵》记述云:

旧试朋簪合,新瞻佛座敷。

时时开画轴,日日隐香炉[1] 11卷,387。

正是在良好家庭文化的感染和教育下,他5岁开始读书学字,12岁就能作诗,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此时他已才名出众,文名远播。就书法而言,18岁时已能下笔如神,写就一手飘逸俊美的书法。如他在隆庆二年(1568)六月所书《行书自作诗轴》。

释文:红尘堆里懒低头,石路迢迢入乱山。拟向云边种黄独,几时容我屋三间。戊辰六月,汤显祖。

此作品用笔劲健潇洒,风流蕴藉;运笔果敢,注重用墨枯润变化;结字自然流畅,既体现了他豁达自信、不向困难屈从的积极入世心态,又表现出他敢于冲破樊篱、追求自由的思想。

汤翁的书法,传世的多为行、楷书。这大约也是因为行书较少约束而又能表达真性情的缘故。存世书迹不多,主要有《行书自作诗轴》(1568)、《行书册页》及墨迹《董元卿旗亭记序》(1603)、《续栖贤莲社求友文》(1614)、《行书诗卷》等。

汤翁所跋《续栖贤莲社求友文》是由近代画家黄宾虹所捐献,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纵29厘米,横239厘米。该跋文与明代吴彬所绘《莲社求友图卷》各占一半。落款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中元之吉(农历七月十五日)汤显祖斋沐谨题。可见,他对书写此跋是十分庄重的。

此跋以禅入书,笔法纯熟,顺锋取势,用墨枯润有致,注重文字之间上下顾盼、连带,气贯韵满,追求平淡无奇的思想境界,体现了晚年汤翁在阅尽官场黑暗,看透与拟古派、吴江派的思想交锋,加上好友相继辞世,家中又遭火灾与丧子之痛,便产生邀约友人汤嘉宾、岳潜初往庐山栖贤寺隐居共结莲社的想法,此跋应算是汤翁邀约友人共结莲社的夙愿,也体现了专心向佛的虔诚之心。后因为父亲去世,未能如愿。

汤显祖书法源于晋唐,得王右军的气韵流美,兼备颜鲁公劲健伟岸,并有李北海瘦劲奇险。在题书《董元卿旗亭记序》(1603)中,结字重心偏上,纵伸横逸,可窥及黄山谷的影子,得宋人意趣而自化。他在观摩王羲之书帖时,写下了《水亭观右军真迹得谁字》,诗云:

闭门学草初临池,何处高灯清宴时。

白日亭亭江上暮,此意悠悠知为谁。

开轩拂匣鸾龙色,满目琅玕宁可持。

不信归来焚万帖,今宵始见王羲之[1] 20卷,824。

可见,他对学习书法尊崇师古出新,抛开所谓程式化的临摹,只有这样才可以“今宵始见王羲之”。如他在《合奇序》云:

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苏子瞻画枯株竹石绝异古今画格,乃愈奇秒,若以画格程之,几不入格。米家山水人物,不用多意,略施数笔,形象宛然,正使有意为之,亦不复佳[3] 32卷,1077。

他对宋人崇尚意境、融合了禅宗思想“无意乃佳”的文人书画是非常赞赏的,文中借用苏轼、米芾“非程式化”文人画的意境来表达追求“新奇”的文学思想,合理地运用于戏曲、文学创作之中。

此外,汤翁承家风,平生雅好书画。他在“发疾弥留”之际,写到:“两都三十年,买书几千帙。存亡递抄写,颇亦费纸笔。校寿无停晷,金石销弱质。若成文士名,粗与时贤匹。爱惜复何意,壮志未云毕。念此益人智,侯彼承家一,高楼留丹青,以拟蓬莱室。……”[1] 17卷,673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一场大火,烧掉了他一生珍藏的书画,为此他写下《癸丑火,书画尽毁,失去褚兰亭为缺,思万乘之力有不能存所宝,亦复了无恨耳》云:“古瘦今肥自不论,水衣风带共成尘。拼教换与梨花折,未必吾家有世臣”[1] 16卷,651可见,汤显祖家藏的书画被大火尽毁,包括所藏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摹本《兰亭序》,更是万分惋惜。一次,他看到以前收藏书画没有好好整理时,写下了《见故时书画狼藉惜之》,诗云:“牡丹赋作官厨镇,蕉雪图支漆竹门。自是一时珍重意,落花依草更何论。”[1] 19卷,780

2 汤显祖与书画友人的交往

汤翁一生不事权贵,却十分重视师恩友情,结交许多志同道合朋友。其中与其交谊的书画家主要有:罗汝芳、徐渭、吴彬、董其昌、詹景凤及同乡吴撝谦、吴钺等。

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人称近溪先生,南城人。哲学家、教育家,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嘉靖三十二年(1553)赐同进士出身,历官太湖知县、刑部山东司主事、宁国知府、东昌知府、云南道巡察副使、右参政等。罗汝芳擅书法。相传,罗汝芳十三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梦见王羲之送纸砚墨给他,醒来意识到是书圣启示他努力学习书法。从此,日写夜练,心慕手追,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书法名家。《续书史会要》将他与三国时名书家钟繇相提并论,称其书法“小楷精审,有钟元常笔法”。 目前,南城从姑山壁刻“飞鳌峰”,福建九侯山石门题刻“天开”,乐安流坑的“董公中冈先生祠”题额和“怀德堂”匾额,安徽黄山松谷庵匾额“东土云山”,安徽宁国山门洞上石壁的“凤鸣”和“云光”等地方都留有墨迹。

嘉靖四十年(1561)罗汝芳探亲返乡。在临川讲学时,汤父命十四岁的汤翁从明德夫子游学。他在《太平山房集选序》中云:“盖予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磋,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予天机拎如也。”[1] 30卷,1036回忆了跟从先生游学的情况。虽然汤翁这段文字没有说明跟从先生学习书法,但是学习“台阁体”书法是必修课程,也是文人士子科考的基本功底。后来,汤显祖在《奉怀罗先生从姑》诗中亦有“蓬壶别贮生春酒,京洛传看小字笺”之句。此外,他在《明德罗先生诗集序》中云:夫子在而世若忻生,夫子亡而世若焦没。吾观今天下之善士,为知吾师,其为古人远矣。”表达对先师的崇敬心情[1] 32卷,1084。

《汤显祖诗文集》中收录,记述汤翁与先师交游、谈学盛况的诗文有十余篇,先师去世后,汤翁亦作诗凭吊,表达对先师的敬重之心。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田水月、青藤道人、天池渔隐、金垒、山阴布衣等,浙江绍兴人。诗人、书画家、戏曲家。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他以诗书画糊口,纵情山水。他在《题墨葡萄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又作对联云:“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以自嘲的方式记录下个人的真实写照。

万历八年(1580),这位比汤翁大整整29岁的旷世奇才,看到汤翁《问棘邮草》诗集,极为赞赏,在《汤义乃书》云:“渭与客所读《问棘堂集》,自谓平生未尝见,便作诗一首,以道此怀,藏此久矣。顷值有客出尊乡者,遂托以尘,兼呈鄙刻二种,用替倾蓋之谭。……”[1] 附录,1545又赞叹云:“真奇才也,生平不多见。”明人沈德符云:“文长自负高一世,少所许可,独注意汤义仍,寄诗与订交,推重甚至。”[2]之后两人一直都交往,想必汤翁在书画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得到了诗书画大师徐渭的指导或影响。后来,汤翁在《寄余瑶圃》信中云:“尊公老师,已裒然易名之请。蕞尔郡社,何关迟疾。贵治孝廉陆君梦龙,成其才,不下东海长卿,知门下弦歌清暇,倘一问之。林下人闲心及此。不尽。”[1] 47卷,1331拜托山阴知县余瑶圃对徐渭后人多加关照。可见,汤翁与徐渭忘年交的深厚友谊。

吴彬(生卒年不详),宇文中(仲),自称枝庵发僧、枝隐庵主,福建莆田人,画家。《画史汇要》:当为下榻。徐天池后必零落,门下“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时官中书舍人,善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皆对真景描写……能大士像亦能人物。”官至工部主事,天启年间获罪去职,而后游历四方,与江南文化交往较多。晚年多作人物画,尤擅佛像,笔法更为纯熟,为后人所重视。有《莲社求友图卷》等绘画作品存世。

目前,尚未查到吴彬与汤翁的交往史料。但据王小红的《吴彬〈莲社求友图卷〉及画主考》[3]考证,画中人物即为汤显祖本人画像,道光十八年(1838)清画家陈作霖摹本《汤显祖像》与本图中人物极为相似。另外,许嘉的《吴彬〈莲社求友图〉泛论》[4]进一步论述了吴彬与汤显祖是有过交往的,再次确认了画中人物与汤翁本人身份特征都是非常吻合的。既然画中人物像是汤翁像,二人有过交往也是情理之中的。

詹景凤(1528—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大龙宫客等,安徽休宁人。诗人、书画家。隆庆元年(1567)乡试中举,但其后春闱屡挫。万历八年(1580)六月始选江西南丰教谕,后历任湖北麻城教谕、南京翰林院孔目、吏部主事、四川保宁教授、广西平乐府通判。他一生爱好书画,在当时与吴门书画家祝允明、文徵明相并称。

万历十六年(1588),詹景凤南京翰林院孔目、吏部主事,时年,汤翁由南京太常寺博士改任詹事府主薄,此后两人同在南京为官,这为两人交谊打下基础,加上詹景凤曾任近三年的南丰教谕,对当时南丰、临川的风土人情较为熟悉,进一步加深两人的友情。汤翁对徽州也是非常向往的,他在《送詹东图,詹工书画,署中有碎茶轩作》:

新安山水峻沦漪,白岳如君亦自奇。

河朔风尘为客蚤,江东云物向人迟。

淋漓墨妙衔杯日,盘薄春光啜茗时。

千卷贮书那不畏,深心只遣鬓毛知[1] 10卷,372。

表达对齐云的钦羡和对东图的赞美。此后,万历十九年(1591)汤翁贬为广州徐闻典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詹景凤谪任四川保宁教授。

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画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1626)辞官,以太子太保衔致仕。卒后,赠太子太傅,谥文敏。

董其昌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通禅理、精鉴藏。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尤以小楷自负。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体,书风飘逸空灵,平淡古朴,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其昌擅长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首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画史绘要》评价:“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很大,乃至近代画坛都有较大的影响。

董其昌与汤显祖也是十分交好的。在思想方面都是受到共同的朋友李贽影响较深。万历二十二年(1594)冬,汤显祖转任遂昌知县已近两年,此时赴京上计。次年春,上计返程,汤显祖同吴令袁宏道一道出关。曾作《乙未计逡,二月六日同吴令袁中郎出关,怀王衷白、石浦、董思白》云:

四愁无路向中郎,江楚秦吴在帝乡。

不信关南有千里,君看流涕若为长[1] 12卷,459。

表达了对董其昌等朋友的浓浓思念之情。其中石浦,即袁宗道,董思白,即董其昌。

另外,在《玉茗堂尺牍》中也保存了两封《寄董思白》云:

其一:“卓达二老,乃至难中解去。开之长卿石浦子声,转眼而尽。董先生阅此,能不伤心。莽莽楚风,难当云间双眼。披裂唐突,亦何与于董先生哉。……”[1] 47卷,1343

其二:“门下竟尔高蹈耶?蓴鲈适口,采吴江于季鹰;花鸟关心,写辋川于摩诘。进退维谷,屈伸有时。倘门下重兴四岳之云,在不佞庶借三江之水。芳讯时通,惟益深隆养,以重苍生。”[1] 48卷,1403

不仅反映汤、董之间的深厚情义,而且可以看出两人对李贽、达观、屠隆、袁中道等共同友人的关心,也表现汤翁对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的赞赏与勉励。

万历二十五年(1597),董其昌推荐汤显祖长子汤士蘧(1578—1600)入国子监读书,黄汝享称赞士蘧为“餐英披秀,凤冠人群”。汤士蘧十九岁由廪生选为贡生,在当时影响较大。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汤士蘧在南京参加乡试时病亡,痛失爱子对汤翁心理造成了较大打击。

吴撝谦(生卒年不详),字汝亭,号文台,临川人。隆庆四年(1570)中举,庆隆五年(1571)进士,授遂安知县,后任南京工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任镇江知府。十三年,改为两淮运判。万历十六年(1588),由绍兴兵备再贬两浙运判,后升任按察佥事。历官所至,皆有政绩。《抚州志》记载,吴撝谦善书大字。至今仍可见其大书石刻、题额。如万历二十四年(1596)篆书《顺庵严公墓志铭》题额。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桂林龙隐洞上石刻的草书“龙池”;同年,他在绍兴城内卧龙山越王殿后山崖上题书“龙湫”等。

两人即为同乡,又是同年中举。汤翁辞官归家后与其交游雅和较多。先后作了《庚子七月晦吴观察得月亭举烛沾醉,云各有子秋试,望之,怅然成韵八绝》《八月三日吴观察得月亭夜宴,已而客病主人别,有悽然感人事问之何常,怅为欢之不易,率然成韵,并有怀人二首》《为得月亭小仙祠四绝》等诗。汤翁好友金溪籍谢廷赞在尺牍《柬义仍兄》中云:“明行中丞、汝亨司寇一时归假,伯兄当不寂寞,同年臭味,自与萍梗不同。盖不肖弟一二年间,周旋两公之侧,受益颇多。……”[5]其中,“明行中丞”即周孔教,字明行,临川人;“汝亨司寇”,即吴撝谦。可见,汤翁与吴汝亨两人交谊之深厚。

吴钺,生卒年不详,临川人,曾任御史[6]。汤翁在《玉茗堂集》中评曰:“吴钺诗与字俱有法。”

此外,汤显祖与怀庆知府朱子得等人均有书画交谊。《汤显祖诗文集》记载的有《朱子得太守索颜抚州二姑坛帖》《题刘季允先人吏部画竹祠卷》《为郭考功题赵松雪山水歌》《题画送苏判南还,怀唐少屿二首》《书郭武郎画扇》等诗文,都是汤翁以书画会友的见证。

[1] 汤显祖诗文集 [M] .徐朔方,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3] 王小红.吴彬《莲社求友图卷》及画主考[J] .书画世界,2010(2):40-44.

[4] 许嘉.吴彬《莲社求友图》泛论[J] .新美术,2012(5):49-57.

[5] 谢廷赞.步丘草:第19卷[M] .明刻本.

[6] 杨安邦.汤显祖与同时代的临川名人[J] .抚州师专学报,2000(3):67-72.

The Calligraphy Art of Tang Xianzu and His Soci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ANG Ya-wei

(FuzhouFederationofSocialSciences,Fuzhou344000,China)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emancipating thoughts about literature and art mad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The famous playwright Tang Xianzu in that period was also good at calligraphy and some of his scripts still survive today.Tang had an elegant hobby of collec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ll his life and he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amous calligraphers and painters like Dong Qichang and Zhan Jingfeng.By taking Tang’s existing calligraphy scripts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ang’s calligraphic origin, his character and interest as well as studies his soci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By thus doing, the author hopes to display more of Tang’s colorful life.

Tang Xianzu;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2016-08-10

方亚伟(1980—),男,安徽砀山人,抚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辑部主任、《抚州社会科学》副主编。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主攻方向抚州书画史。

J292.1

A

1674-3512(2016)03-0295-04

猜你喜欢
董其昌汤显祖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董其昌作品欣赏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论汤显祖《紫钗记》之悲剧因素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