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是天然 雅志在山川
——论汤显祖的山水诗创作

2016-03-07 08:12
关键词:临川山水诗汤显祖

高 琦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爱好是天然 雅志在山川
——论汤显祖的山水诗创作

高 琦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汤显祖是晚明诗坛上的一位优秀诗人。他在传统山水文化的滋润下,有着难忘难舍的山水情结,创作了不少抒发爱乡情怀、闲适情怀、山海情怀、亲民情怀并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山水诗,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汤显祖;山水情结;山水诗;地域特色

高琦.爱好是天然 雅志在山川——论汤显祖的山水诗创作[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290-294.

Gao Qi.The love of beauty is natural design; The noble aim lies in mountains and rivers——On the creation of Tang Xianzu’s landscape poet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3):290-294.

汤显祖是晚明诗坛上的一位优秀诗人。他遗存下来的2 300多首诗,涵盖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各个种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式俱全,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2 300多首诗里[1],经笔者初步翻检,大约有300首左右属于山水诗,值得深入研究和鉴赏。

山水诗的名目最早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提出来的。他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2]意思是说,南朝宋代之初的诗歌,体势和格调有所继承和变革,清谈老庄之学的玄言诗退出了文坛,而山水诗开始发展起来。山水诗的名目便就此确立了。何为山水诗?简而言之,就是歌咏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之美的诗。汤显祖所作的山水诗,有些确实写得不错,清新自然,空灵飞动,别有情致,显示了不凡的功力。

作为一个诗人的汤显祖,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本文拟对汤显祖山水诗创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引起诗论者和兴趣者对汤诗的重视和关注。

1 山水文化滋润了汤显祖山水诗创作的灵性

汤显祖山水诗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得益于我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滋润和自身的诗歌天赋以及深得前人做诗的真谛。

先对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传统作个简要的回顾。山水文化是我国儒道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和庄子是这一文化的开拓者。孔子说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3],将山水与人的仁义道德和智勇品格相对应,无论是仁者还是智者,他们都与山水密不可分,离不开山水的滋润。揽灵山丽水之秀色,吸天地山川之精华,这才是仁者智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庄子在《齐物论》中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4]”,即人与外界应和谐融合。庄子用艺术的情趣和审美的眼光来理解万物,认为只要人的情感全心投入,与万物会通交感,那物我的界限就会消解而浑然一体了,就能对人类现实生活起到一种调节、补充、净化、升华的作用。庄子的这一主张直接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回归自然的这一基本旨趣。因此,后来者活用庄学精神,有意识地将人物品藻与山川秀美相比照,把山川之美的特质渗透于人物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神韵。可见,儒道精神是构成古代山水文化的主要因素和内涵。

山水诗作为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笔端、铸于雅辞的诗歌,是对古代山水文化的弘扬和光大,成为诗人抒发情怀、表达意志、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重要载体。正如苏轼在《江行唱和集叙》文中所说 “山水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5]。数千百年来,那些引人入胜的山山水水总有前人的踪影留下来,总有人化的痕迹。诗人在面对大好河山发出咏叹之时,不可能作单纯的山水描写,必然会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加入生活的内容,加入对自然的审美判断和评价,表达对时代人生的某些看法。所以,山水诗应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两者交相辉映,才是它的全部内容。这样的山水诗,才具有它独特的美感魅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诗歌王国,山水诗是王国中的精华。诗坛代有才人出,诗人们留下了数千万计的山水诗篇,题材繁多,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

古代儒道山水文化传统和山水诗创作传统对汤显祖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汤显祖出身书香世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家有藏书四万多卷,各种典籍数千种。施教老师都是当地有学问有名望之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汤显祖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文化功底。再加上汤显祖慧根灵性,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出口成诗,下笔成文,表现出惊人的诗歌创作才华。另一方面,汤显祖善于借鉴学习,深得前人作诗之法,并为己所用。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说:“义仍少读《文选》,中攻声律。四十以后,诗变而之香山、眉山(笔者注:指白居易、苏轼)。文变而之南丰、临川(指曾巩、王安石)。尝自叙其诗三变而力穷。”[1]汤显祖在诗歌理论上是反对模拟之风的,提倡抒写性灵。他非常仰慕南朝山水大诗人谢灵运,深得谢灵运作诗之真谛,在汤的诗作中亦不乏有六朝山水诗之遗韵。汤显祖有些写景小诗就吸收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及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派的长处与特点,并加以活用。汤显祖游览山水,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大自然中去,从大自然中寻找乐趣,获取美感,但在作诗表达时对自己的思想情志着墨不多,隐而不露。有些诗甚至更未着一字,但可从诗句行间窥见诗人欲归烟霞企求隐逸的心情。这些都是汤显祖活学活用前人作诗之法的结果。通过含蓄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爱好自然的志趣和寓于其中的情操。

2 汤显祖难舍难忘的山水情结

在古代传统山水文化的滋润下,汤显祖的心中逐渐凝聚了浓浓的山水情结,并伴随着他的终生。

汤显祖那难舍难忘的山水情结主要体现在:其一,汤显祖在《牡丹亭·惊梦》中,着力描写杜丽娘游览后花园时的所见所感及复杂心情。通过杜丽娘之口唱出 “一生爱好是天然”(《惊梦·醉扶归》[6]),人的天然本性是爱好自然的,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进而还通过杜丽娘之口发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惊梦》)[6]的呼声,不亲自去游园赏园,怎知园中的景色如此美好。这唱词和念白其实就表明了诗人把向往大自然、追求美好的事物作为自己一生的心愿,永远铭记在心。

其二,汤显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养育他的临川山水,情有独钟,无限眷恋。在一首诗中他深情地写道“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二京归觉临川城小》)[6],高度概括古临川的风光特色,成为描写古临川的千古名句。诗句的凝炼,诗意的大气,诗境的华美,让人遐思无穷,真乃古今少有。如果没有乡根的深情、山水的情结,那就很难写出如此精妙的诗句。

其三,汤显祖的山水情结还表现在对前代山水诗人的敬畏和仰慕上。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在临川任内史,声名享誉临川区域。汤显祖非常钦佩谢灵运的人品与诗才,也常步谢灵运的游踪,流连于临川的胜迹红泉碧涧之间,并从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的诗句“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中取“红泉”二字作为自己的书斋名,名为“红泉秘馆”,还作为自己的诗集名,名为《红泉逸草》。这亦是汤显祖浓浓的山水情结使然。

其四,汤显祖一直存有游历祖国山川名胜的初心,表示要像李白那样“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一些诗作中多次表达过这样的心愿。他写道“名山纷我思”(《衙内望罗浮夜至朱明观》)[6]、“山水澹人心”(《将之广留别姜丈》)[6]、“山水妙明心”(《高座陪达公》)[6]、“雅志在山川”(《送帅机》)[6]等。只有深得山水文化熏陶的诗人,才能写出这些体味深刻的诗句。汤显祖正是对山水文化功能有着清醒认识的一位优秀诗人。

其五,汤显祖喜欢大自然中的灵山丽水,也很喜欢大自然中的奇花异草,往往托物言志,把它们作为人品节操的象征[7]。比如他对洁白的玉茗花特别厚爱。玉茗花是一种白色的山茶花,产于临川温泉麻源第三谷,有着纯白天真、“格韵高绝”的品性。于是汤显祖将辞职回归后在临川建的新居命名为“玉茗堂”,用玉茗花来作堂名,是以花的品格自喻,表明诗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洁身自好之人。

其六,汤显祖在金陵因上疏直言,得罪了朝廷的显贵们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 但他并没有为发配到荒蛮之地而悲观,而是以坦然面对的态度来宽慰自己。当他的一些朋友为他的处境而担心时,他倒“夷然不屑”,并说:“吾生平梦浮丘罗浮、擎雷大蓬、葛洪丹井、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得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见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1]汤显祖很早就有游览南国这些胜迹的梦想,于是在南下赴职途中,顺道游览了岭南的奇异风光,领略了山海气势,了却自己心中的夙愿。

状山水之貌,为山水传情,实为自我写心。汤显祖的山水情结,让人感动不已,值得点赞。

3 时空转换彰显了汤显祖山水诗创作的地域特色

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用几句话来概括汤显祖山水诗的创作特色,而应根据诗人的人生经历、游踪轨迹、地理环境来研读汤显祖的山水诗,体味其山水诗所彰显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明代晚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少文人学士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转而隐逸参禅,寄情山水,以求自我解脱。他们尽可能地不放过任何一处风景,不错过任何一次游历的机会,自我写心,山水传情。汤显祖亦如此,所到之处尽量去游览当地山水名胜,去体会当地山水的韵味,留有诗篇,寄托情怀。

3.1 畅游临川美景,抒发的是爱乡情怀

汤显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临川度过的。抚州临川,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个风水宝地。临川山水养育了汤显祖,临川大地提供了汤显祖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无论是读书求学,还是为官从政,直至后来的隐居故里,只要在临川,他都会去畅游临川的山山水水,咏赞家乡的美景风物,写下大量充满感恩之情的山水诗篇。

汤显祖的乡根、乡情牢不可撼。所写赞美故乡美景的山水诗作主要有《西城晚眺呈沈郡丞》、《浒湾春泛至北津》《白水》《江岸》《西陵夕照》《秋日西池望二仙桥》《灵谷对客》《七夕文昌桥口占》《夕林》《秋江》《西池》《江宿》《津西晚望》《移筑沙井》等几十首,这些诗作清新自然,别有情致。

先看两首诗。《白水》:

庭光欲尽山明归,古木溪头灯火微。

客子行舟随地转,闺人破镜一天飞。

多名楚雀暮枝急,无数河鱼春水肥。

归去文昌门外井,红桃香露满人衣[6]。

《津西晚望》:

西津西望绿冥蒙,流水花林秋映空。

三峰忽自飞灵雨,凌乱金光日气中[6]。

一首是七律,一首是七绝。白水村在临川北,西津渡口在临川西。两首诗写的都是古渡口的落日景象,但《白水》诗描绘的是晚春夕照,而《西津》诗展现的是暮秋黄昏;前者写“河鱼春水肥”的朗朗春色,后者写“灵雨忽自飞”的蒙蒙秋景。两相对照,各有特色,给人以山水美的享受。这两首诗都是赞美临川山水的优秀之作,就是放入唐人的七律七绝中也毫不逊色。

再看《江宿》一诗: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6]。

这首小诗是诗人回归故里的晚年之作,写得更为老成含蓄。画面形象生动,境界宁静幽美,透着清丽和蓬勃生气。这首描写临川山水的名篇同样能与唐诗相媲美。

汤显祖对临川一往情深,感恩在怀,写了大量赞美故乡的诗篇,抒发了对临川山水的热爱之情和感恩之情。

3.2 留连金陵胜地,抒发的是闲适情怀

汤显祖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后,留京观政一年多,后到南京任职近七年,在南京共呆了八年之久。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也是南中国的形胜之地,山水古迹很多。南京曾是汤显祖两次读书的地方,一次是万历四年(1576),一次是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对这里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

汤显祖在南京的任职比较轻松闲散,于是常常和文友外出游山玩水。南京的燕子矶、莫愁湖、木末亭、乌桥村、秦淮河、雨花台、桃叶渡、明孝陵等风景名胜是他常去观赏游玩的地方。在游山玩水中,汤显祖的诗兴很浓,写了不少观游之作。由于他的才名,在南京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在诗写出来后,南京人争相传抄,一时纸贵。

在此期间,其传世的山水诗作有《雨花台所见》《金陵西园作》《汉西门楼春望》《游献花岩芙蓉阁》《莫愁湖》《高座陪达公》《听乳林呗赞》《朝天宫》《阳谷店》《觐回宿龙潭》等几十首。这些诗作比早期的单纯写景有所进步,视野扩大、境界更高,写得洒脱清丽,自然快畅,表达闲情逸志有独到之处。

如《觐回宿龙潭》诗:

是岁春连雪,烟花思不堪。

雨中双燕子,今夕是江南[6]。

写得很有情致,笔调含蓄。龙潭在南京东,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大码头,出入南京的门户。诗人赴京上计(述职)时曾有两次在龙潭留宿。此诗表面上是写“春雪”、“烟花”、“雨中飞燕”,然则往事不堪回首,科考仕途均不顺畅,双燕尚且都不留恋北方的春雪,而要冒雨飞向江南避寒,这就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而要回归故里过隐逸闲适生活的心情。这首小诗迂回含蓄,景中寓情,用词精炼,堪称写景抒情之佳作。

再如《听乳林呗赞》诗:

绛桃春尽摄山幽,地涌千峰月气浮。

忽散梵声惊睡起,绕天风雨塔西头[6]。

乳林,南京郊区的寺庙,有墓塔,钟乳状洞穴林立,每天晨钟暮鼓。诗人留宿寺中,被梵声(诵经声)惊醒,听着那赞叹歌咏之声,余音绕耳,烦恼全消,有一种心平气和之感。真是一首清新可诵之作。

3.3 饱览岭南风光,抒发的是山海情怀

汤显祖被贬广东徐闻,当时徐闻还属边远且尚未开发的烟瘴之地。然山高水壮,胜迹很多。汤显祖在赴任途中,顺道或绕道游览了罗浮山、香山、澳门、阳江等南方名胜,了却“雅志在山川”的夙愿。

汤显祖尽管在徐闻呆的时间不长,前后总共一年多时间,但为当地做了些实事,并写下一百多首诗作。其中就有不少的山水诗,如《秋发庾岭》《打顿》《曲江》《韶阳夜泊》《浪石滩》《冯头滩》《大庙峡》《贞阳峡》《白沙海口出沓磊》等,这些山水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岭南的壮丽景象。

汤显祖以诗人敏锐独特的眼光,高雅不俗的审美情趣,尽力捕捉或撷取岭南奇峰、南海碧水中最能传情达意的景物,而加以着力刻画描写,并经过诗人主体心灵的过滤与镕铸,传达出一种南国独有的山海壮美,表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那种孤寂感但又与命运相抗争的豁达的胸怀。不妨从几首诗作来体会这种感觉。

《秋发庾岭》: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辉。

梧云初晻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6]。

这是诗人岭南之行的首篇山水之作,描写的是岭南秋色,抒发的是复杂心情。景随船移,“岭色”不可错过,“江光”给人力量,“孤鹊”不畏独行,“南飞”勇往前方。读这首诗不要为“落寞惆怅”之评所束,可否在诗境中捕捉到另一层意蕴?

《韶阳夜泊》:

秋光远送芙蓉驿,乱石还过打顿滩。

独棹青灯红树里,露华高枕曲江寒[6]。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南下在韶关夜宿的景致,写得委婉含蓄,具有唐诗韵味。在赏读时,除了体会到诗中描绘的那种浓浓的孤寂气氛之外,是否还可揣摩出诗人的另外一种心情:为什么诗人在这样孤寂环境里还能坚持“青灯”夜读赏景?还能不畏“凄寒”而“高枕”呢?

再如《白沙海口出沓磊》诗:

东望何须万里沙,南溟有此泛灵槎。

不堪衣带飞寒色,蹴浪兼天吐雪花[6]。

诗写大海的壮观景色,大海的开阔气势,特别是三、四句中的动词“飞”、“吐”用得精妙贴切,实乃高手所为,显得气势磅礴,撼人心魄,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想象。

可以说,汤显祖南下的一些山水之作,是写得最成功的,也是最耐读的,亦属精品力作。

3.4 寻访遂昌仙境,抒发的是亲民情怀

汤显祖从徐闻调往浙江遂昌,担任县令五年。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峰峦叠嶂,山高水远,溪涧灵动,民风淳朴,有着“世外桃源”的景致,汤显祖称之为“仙县”。然而这里地少田薄,交通不便,又是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县。汤显祖施政期间,实施“有情之天下”,坚持“情治遂昌”,亲民爱民,把遂昌治理得旧貌换新颜,民众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气象。

在“多有闲瑕”时,汤显祖便看书写作,游历访友。几年间,他游览了浙江的山山水水,龙游、丽水、缙云、新昌、天台、嵊县、钱塘、绍兴、雁荡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写作的二百多首诗。当然,汤显祖在遂昌的出游,不单纯是游山玩水,而是寄情山水,顺带调研访问,将亲民爱民的治昌理念和情愫充溢于诗里行间。其山水诗作主要有《石门泉》《平昌钟楼晚眺》《雁山大龙湫》《雁山迷路》《雁湫白云庵》《唐山寺》《过缙云》《天台县书所见》《过诸暨》《平昌青城山》等几十首。读这些诗,犹如一股暖流沁入心田,清新温和,久久不能散去,再读不厌。

先看《石门泉》诗:

春虚寒雨石门泉,远似虹霓近若烟。

独洗苍苔注云壑,悬飞白鹤绕青田[6]。

青田石门以瀑布著称。汤显祖去游览温州时顺路观赏了石门瀑布。诗人为瀑布的雄奇壮观而惊叹,被瀑布倾泻而下的气势所吸引,诗兴勃发,写了这首有名的山水之作。诗作语句精炼,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石门瀑布的景色,洋溢着诗人热爱山水之情。

再如《天台县所书见》诗:

池暖风丝着柳芽,懒妆宜面出山家。

春光一夜无人见,十字街头卖杏花[6]。

杏花时节,诗人漫步山城,无意中看到山城清晨的美丽风光,用白描手法将印象尤为深刻的“山城民风的淳朴、卖花姑娘的纯真”捕捉入诗,展现了诗人亲民爱民的情怀。

《雁山迷路》诗:

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

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6]。

雁荡山景象秀丽,为东南奇胜。诗人在游览雁荡山时被烟霞迷路,巧用问答的形式描写雁荡山的景致:山峰重重叠叠挡住去路,采茶女爽爽朗朗笑语指路。此诗构思奇巧,写得天然有趣,清新朴实,同样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水、亲民爱民的情怀。这两首诗写出了山城的风情美,雁荡山的奇峰美,卖花姑娘的纯真美,采茶女的心灵美,让人美不胜收,是两首难得的山水之佳作。

总之,抒写性灵,释放情感,是汤显祖山水诗创作的主基调。汤显祖的山水诗,不拘一格,风格多样,因时空地域的转换而异彩纷呈。有的空灵飞动,清丽淡雅;有的含蓄委婉,气韵深沉;有的明晓畅快,朴实无华;有的刚健大气,直抒胸臆。其中不乏有精品力作,妙言佳句,值得我们发掘出来,打磨发光,让它像唐诗宋词那样闪出耀眼的光彩。

[1] 汤显祖诗文集(上下)[M] .徐朔方,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刘勰.文心雕龙[M] .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65.

[3] 四书详解[M] .刘琦,韩雏志,注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50.

[4] 老子·庄子[M] .刘庆华,陈方,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92.

[5]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品读辞曲[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1119.

[6] 汤显祖全集[M] .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7] 高琦.笔力雄健 体亦多变——论汤显祖的辞赋创作[J] .抚州师专学报,2000(3):51-56.

The Love of Beauty is Natural Design; The Noble Aim Lies in Mountains and Rivers——On the Creation of Tang Xianzu’s Landscape Poetry

GAO Qi

(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Tang Xianzu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poets who lived on the late Ming Dynasty.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untain-river culture,he created some landscape poems of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 to convey the enthusiasm for his hometown and it’s people.These poems are a rich and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Tang Xianzu; landscape poetry; local characteristic

2016-08-10

高 琦(1946—),男,江西东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文化研究。

I206.2

A

1674-3512(2016)03-0290-05

猜你喜欢
临川山水诗汤显祖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临川四梦(乡音版)
论汤显祖《紫钗记》之悲剧因素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临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