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仕菊 程明月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文明城市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擎
杜仕菊 程明月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尝试根据2015版《全国文明城市(区)测评体系》的具体指标,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实践,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风尚培育和诚信建设四个方面,论述文明城市创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引擎。
文明城市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擎
一个无法形成价值共识的社会是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寻求社会的精神基础的核心所在是形成一种新的“叙事”,这样的“叙事”可以为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提供明确的、可预期的秩序感,这就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精气神,是社会团结的基础,是集体意识的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的就是这样的功能。在“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文明城市的创建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现了有机的统一,“使文明城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成了创建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的核心和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新时期的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中国话语、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从而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心灵惯习”。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使之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文试结合2015版的《全国文明城市(区)测评体系》(以下简称《测评体系》)的具体指标,论述文明城市创建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作用。与2011版的9个维度相比,2015版的《测评体系》增加到12个一级指标,其中专门增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指标,突出了其引领的作用,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并通过具体实践,体现文明城市创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擎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了首要的工作。在2015版的《测评体系》中,从强化理念、遵守制度、外化为行为等诸多方面,规定了教育实践的内容,从而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进入社会生活。
首先,创新宣传方法,包括媒体、公共场所、通俗读物和文艺形式,做好推广与普及的工作。主要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持续有效宣传普及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词;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采取张贴悬挂、刊登刊播等方式宣传展示核心价值观;编写通俗读物,开展宣讲解读;运用文艺形式和民族民间文化样式传播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途径,让广大民众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很多城市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媒体宣传,力求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扎根群众心灵,尤其是利用新媒体,在“微”字上下功夫已经成了现阶段宣传的特色,微话题、微讨论,微电影、微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
其次,利用各种载体,包括基地、讲堂、守则和仪式,使其融入日常生活。依托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德讲堂等,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不少城市通过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以达到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等目的。
最后,发挥榜样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人们可以学习的行为。开展正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凡人善举”等学习宣传活动,推进文化界、体育界、教育界、科技界人士及企业家“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活动,体现榜样的力量。这里特别强调了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全社会向上正能量。就是通过大力褒扬身边的模范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导、先进示范,让人们接受榜样身上所蕴藏的价值观、道德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模范典型引路可以激发每个市民的向善向好之心,进而形成自觉奉行、主动践行的信念理念。其实,身边好人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其所展示的“文明就在我身边”的理念,能起到直接的引领作用。为此,各地都出现了一批“XX好人”,通过媒体的不断推介,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以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县级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其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持续多年深入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鼓励市民发现、推荐身边的先进典型。2008年以来,共宣传各类身边好人2000多名,营造了“好人好事天天有,身边好人大家学”的浓厚氛围。每年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活动,在城乡建设了一个公民道德教育馆、两条“好人街”、两个“好人主题公园”、三个“好人广场”、十面“好人墙”,每年吸引超过百万人次的市民参观学习,有力引导了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①光明日报专题调研组:《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精神文明导刊》2014年第10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培育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在2015版的《测评体系》中,文化传承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培育良好家风家教和培育勤劳节俭之风,提炼和宣传“城市精神”,以及广受民众欢迎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这些内容也成了我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首先,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首要载体。家风与社会风气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家风既是联结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也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良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作用。所以,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活动等内容成了文明城市(区)创建中的重要内容。如上海市奉贤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从挖掘“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内涵着手,围绕“做贤人、建贤城、扬贤风”主题,有效创设和运用各类载体平台,推进好家训好家风形成,努力使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转化为每个家庭的内在需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交出了很好的答卷,有力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区的文明程度。②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14年第13期。
其次,城市精神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在现阶段,各个城市虽然对城市精神的表述不同,但都植根于城市的历史,又体现了城市的现实,更要引领城市的未来,所以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宣传是文化培育的重要内容。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等城市精神,都是在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提炼而成的;而它一经形成,又为这个城市的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因此城市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弘扬城市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传统。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成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节日的价值看,那些特定的日子蕴涵了民族的情感,彰显了人性的意义,滋养了民族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记忆符号,更体现了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价值认同。”③陆才美:《“我们的节日”与我们的价值观》,《理论与当代》2015年第8期。春节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清明节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端午节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七夕节的忠于爱情、家庭和睦,中秋节的阖家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的尊老敬老、厚德仁爱,等等,每一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不同,但都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这个大主题。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响亮品牌,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隋笑飞:《传承节日文化弘扬核心价值》,《中国青年报》2014年4月6日。《测评体系》将其纳入其中,充分肯定了其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意义;同时,也希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助推“我们的节日”的主题活动,使其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中所包含的道德价值进行充分地挖掘,并与现实的需要相结合,实现它的当代转化,以使人们在节日中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文明道德风尚的培养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2015版的《测评体系》中,相关的内容都贯穿其中,重点表现为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和志愿服务制度的建立。
一是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习近平在2013年9月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指出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显然,先进模范展现的道德魅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而习总书记在给第五届道德模范活动的重要批示中,则强调了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求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以德育人,用道德实践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是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工作。自2007年至2015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已经过了五届,涌现了一批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的道德模范。
二是强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实践,也是推进全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志愿者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此,《测评体系》在要求落实中央文明办《社区志愿服务方案》,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目前,各个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实践中,创立了各种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诚信,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现时代,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明城市建设中市场环境的最核心要求。此项指标除了从监管的角度推进以外,重点放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首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在重点领域建立起信用记录,建设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的平台;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为此,各个城市在创建实践中,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建立了各种制度。如上海市长宁区构筑了“守信生态链”,主要是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复评迎检,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逐个突破,最终实现良性循环。以商务诚信为例,重在树典型。以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书为抓手,推动文明单位讲诚信,同时在全区开展“诚信企业之星”评选,围绕“合同守信、纳税诚信、食品诚信、质量诚信、劳动关系诚信”等五方面评选诚信企业之星。
其次,通过依法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制定守信优待政策,对失信违法者进行联合惩戒,开展失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诚信守法是本,所以建立相应的惩处制度也实属必要。如对“黑榜”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罚款、拘留及追究刑事责任等联合惩戒措施等,其威慑作用已经初见成效。
第三,注重诚信教育。除了媒体发掘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批评鞭挞失信败德行为以外,还要通过开展“质量第一”、“诚信做产品”、“百城万店讲诚信”、“诚信经营示范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放心消费创建”等活动,让民众感觉到诚信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此外,要经常开展集中性的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
总之,当前文明城市建设的要义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测评体系》设计者所强调的,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各种精神和意识的培育,是将“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容,转化为相对统一的规范和有序要求,融入全国各个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思想精神”的重塑,在千百万可感知、可重复、可修整完善的建设活动中,逐渐内化为市民的意识与日常行为,内化为政府与市民“文明共建共享”、“文明共治”的制度安排。①鲍宗豪、向昆:《当代中国城市文明新模式》,上海世纪出版公司、学林出版社2015年版,总论。正如埃利亚斯所言,“文明进程是人的行为与感觉在某一方向上的改变”,是从社会强制到自我强制的过程。②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5页。文明城市创建就是形成这样一种整合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民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托克维尔意义上的“教条式信仰”,这样就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肖舟)
Civilized Cities Creating:The Engine of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DU Shiju,CHENG Mingyue
(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herent with civilized cities creating.According to specific indicators of“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civilized city”(2015),combined with practicing of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crea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cultural inheritance,fashion cultivation,honesty and integrity construction,that civilized city creating is the engin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civilized city creating;socialist core values;engine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批准号为15ZDC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杜仕菊,女,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明月,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生。
D64
A
1008-7672(2016)06-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