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域下美丽边疆建设研究

2016-03-07 01:16苏紫程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绿色

苏紫程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绿色发展视域下美丽边疆建设研究

苏紫程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这实质上是以绿色发展为指导理念和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治理战略。鉴于陆地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追求美丽边疆的价值目标亦是题中之义。建设以先进生态文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的美丽边疆,不仅有助于边疆公民民生福利最大化,而且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能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通过凸显“建设美丽边疆”在国家治理战略中的地位和功能、培育先进生态文化、创新生态文明制度等方式,可能助推全民共享绿色梦想的实现。

绿色发展;美丽边疆;生态文化;良好生态环境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7.009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国家治理的科学发展理念。作为国家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的边疆治理,必然在其顶层设计中须以绿色发展为价值理念,进一步指导边疆治理的行动,才能保障边疆治理的有效性,确保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建设美丽边疆亦是题中之义,这也是美丽中国战略在边疆地区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我国陆地边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和发展方式,追求美丽边疆的价值取向,通过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边疆各族群众民生福利最大化、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示范带动及辐射周边国家、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绿色发展与美丽边疆

理念是实践行动的指南和依据。高度理性化的边疆生态治理行动,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有效的发展方式开展治理,才可能实现美丽边疆的价值目标。因此,绿色发展既是实现美丽边疆的指导理念,又是必要的发展方式。

“绿色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理念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它整合了古今中外、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优秀的发展思维和意识,既呈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将生态文明战略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的科学发展理念。

“美丽边疆”是边疆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追求。即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边疆生态文明建设所达到理想状态和愿景。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框架内,应对边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的严峻形势,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先进的生态文化、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维护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目标,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健康、更幸福。

二、美丽边疆的内涵

绿色发展要求把生态环境资源视为国家治理的核心竞争力,把社会整体的行为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主要内容和途径,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因此,美丽边疆的价值目标客观上要求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共同繁荣的良好生态环境。

先进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灵魂,边疆民众的生态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实现生态文明、美丽边疆的核心追求。生态文化是“以人类为中心”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从狭义上讲,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生态系统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1〕。生态文化主要包括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生态情感、生态美感、绿色产权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化主张人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不仅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也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好家园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因此,追求美丽边疆,需要先进的生态文化,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即以生态化、绿色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GDP文化,摒弃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单一指标,引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和评价自然生态资产指标。以此为衡量标准,能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也就是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的最大资本。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谐共生”“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道德意识,这些前人朴素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追求,是我们树立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撑。三是边疆各族群众长期养成的生态意识和良好习俗。如藏族的“神山崇拜”、蒙古族的“祭海节”、傣族的“森林崇拜”,正如傣族谚语所言:“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大象跟着森林走,气候跟着竹子走,傣族跟着流水走”,傣族群众进一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形象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关系,正因为这样优秀的生态文化,今天西双版纳等地区依然保持着“青山与绿水常在、翠竹和红花并茂”的美丽生态环境。四是绿色的法律文化。即能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规范体系和各种制度。包括完备的森林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

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指依照生态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即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也是边疆地区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支撑,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传统的边疆开发与建设,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产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造成边疆地区森林植被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土质退化。生态系统的更加脆弱性,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建设生态文明,追求美丽边疆价值目标,首先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给广大边疆老百姓提供绿色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另一方面,由于边疆地区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使边疆民众从思想到行为各方面显得无所适从,呈现高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一次性消费的“环境不友好”生活方式,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极大。因此,追求美丽边疆,需要倡导崇尚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融入到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实现边疆民众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是衡量美丽边疆的重要标志,更是美丽边疆的根本特征。边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实现边疆民生福利最大化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是边疆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是边疆地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3〕。由于过去几十年对边疆开发中某些带有破坏性、掠夺性的非理性开发行为,会对疆域造成消极影响〔4〕,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对边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欠账较多。边疆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表现为:一是“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天蓝地净”的健康环境。基于边疆优良的自然生态基础,以构筑节点-廊道-屏障三维一体的完整生态格局,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气、土污染为重点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达到天更蓝、山更青、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土壤品质更优化。

三、追求美丽边疆价值目标的意义

加强边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美丽边疆的愿景,这是回应边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权益的需要,是实现和保障边疆民生福利最大化、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举措和重要战略,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会对周边国家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从而增强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

以美丽边疆为价值追求,有助于实现和保障边疆各族群众民生福利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追求美丽边疆,是边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战略,顺应边疆各族群众对更好生活的期待,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最惠及民生的工程。追求美丽边疆,就是要追求改善人民生活和生产的空间环境,营造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美好家园。因而,边疆各族群众将获得更高的生态权益、民生福利水平。首先,更强的幸福感。边疆各族群众可以喝上干净的水,自由呼吸清新的空气,放心吃下健康的食物,徜徉在迷人的自然风光里。这在更高程度上满足了生态权益的诉求,民众的安全感、归宿感、幸福感亦会随之增强,进而增加了边疆社会和谐与稳定。其次,更高的文化和族群认同度。边疆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保护和治理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民族共同体的共同诉求和愿望。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表达。从这一层面讲,追求美丽边疆,进行边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族群认同的整合,有助于边疆民族团结与和睦相处。第三,更好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美丽的环境、优美的生态是最富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边疆民众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自然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绿色产业,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增加边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而加快边疆社会建设,让边疆民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追求和建成美丽边疆,是实现边疆各族群众民生福利最大化的保障。

以美丽边疆为价值追求,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国陆地边疆9个省区,分别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西南丘陵山地、东北平原,区域内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密集分布,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国家“两屏三带”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由于历史上非理性的边疆开发行为,造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极其脆弱,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如西南边疆水土流失、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西北边疆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天气频发,北部边疆草场退化,东北边疆土壤品质下降等。可以说,美丽边疆建设成功与否,或是建设的程度高低都将影响、制约或决定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效用发挥。二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供给。陆地边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以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为例,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或流经该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3%,水能资源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0.5%〔6〕,是我国水资源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另外,云南的珍稀物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占全国的67.5%,居第一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23种仅云南独有〔7〕,因而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这是保障国家未来决胜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总之,通过加快边疆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内容,追求发达的生态文化、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的美丽边疆建设,必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持续发展。

以美丽边疆为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陆地边疆有漫长的2 200千米边境线,与14个国家陆地相通、山水相连,资源禀赋、自然生态、人文地理相似性高。譬如陆疆35个跨境而居民族,他们大多同宗、同源,具有相近或相通的文化,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同质或异质度较小的生态环境。因分属不同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两国边境群众民生福利水平的分化差距拉大,尤其较能直观感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差距,极容易形成相互比较、相互攀比的心态。享有良好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民生福利较高的一边,产生安全感、优越感、幸福感会多一点;而污染严重、环境恶化一边的民众挫折感、失落感、痛苦感尤为强烈。在现实反差比较与心理落差极大的情况下,必然迫使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的一方产生学习、模仿、追赶的心理,从而产生极强的示范带动效果,共同致力于边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与此同时,边疆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点,发挥边疆地区的资源环境优势,整合内地强大的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进而达到睦邻、友邻的目的。因此,通过追求美丽边疆、建设美丽边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效应,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而维护、拓展国家的利益边疆。

四、建设美丽边疆的主要路径

建设美丽边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需要“绵绵用力”,方能“久久为功”。笔者认为,实现美丽边疆的价值目标,最根本是重点凸显“建设美丽边疆”在“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治理战略中的地位和功能,并通过培育先进生态文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产业、制度建设等措施促进边疆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青山绿水”的美丽边疆。

重点凸显“建设美丽边疆”在“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治理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上追求美丽边疆的价值目标的意义分析来看,以美丽边疆为价值追求的边疆生态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边疆各族群众的民生福利,而且能保障内地人民的生态福利;不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既对周边国家产生强大的示范带动及辐射效应,又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建设美丽边疆,不仅仅是边疆治理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必须突出其在国家治理战略中的应有地位和功能。

培育和弘扬先进生态文化,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是破解人类生存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化。先进生态文化能有效凝聚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边疆。因而,建设美丽边疆,需要积极培育和弘扬先进生态文化,让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植根于边疆各族群众的主流价值观之内。一是在边疆全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3〕。二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的国民教育体系,将生态文明列为国民教育教学课程和公民终身教育课程。特别要作为边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公务员培训的主干课程,形成生态思维和生态意识,带领边疆民众建设美丽边疆。三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生态文化为重点建设内容,充分挖掘人类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包括边疆各民族淳朴的生态文化,并上升为国家生态文化,成为主流生态文化价值观,引领全国人民共同致力于美丽边疆建设。

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主要位于陆疆地区,虽然近年国家不断加强对生态安全屏障的治理,局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总体形势不断恶化,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建设美丽边疆,必须“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3〕,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一是完善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为重要支撑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二是推进西藏地区水源涵养、西北边疆草原荒漠化、西南边疆石漠化等生态修复工程,有序实现休养生息。不断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形式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陆地边疆地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江河安澜”的自然风貌。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陆地边疆地区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这是两难的选择,根本的对策只能是发展环保经济、绿色产业。一是边疆各级政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边疆绿色产业体系。如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既能容易争取到国家政策支持,又能拉动边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二是利用边疆丰富的特色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陆疆地区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十分丰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三是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陆地边疆地区大多具有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蜿蜒峰回的雄山秀河、幽深奇险的峡谷溶洞、风光旖旎的清池雅湖,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最大资本。

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因此,制度建设及创新是建设美丽边疆的根本。建设美丽边疆,不仅关系到亿万边疆民众的福利,而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最根本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法治保障。因而,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边疆治理主体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一是完善重大公共问题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边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建设美丽边疆的政治领导力。重大公共问题一般都涉及到资源环境保护,如边疆地区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否承接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制造业等等,如果边疆治理主体创新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机制,就可能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从源头消除或减少资源环境问题的滋生。二是健全政绩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三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以达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目标。

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建设美丽边疆,是一个规模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仅依靠个别或部分的边疆治理主体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是无法达成的,必须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动员最广泛的边疆治理主体,包括边疆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一是国家主导和重视美丽边疆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以国家政权的力量才能动员各种资源,集中力量解决边疆生态环境问题,才可能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二是边疆各级政府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生态产业体系建立,提供绿色、生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各种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积极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四是边疆各族群众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形成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方式。通过四种边疆生态治理主体的一致行动,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美丽边疆的规模效应一旦形成,那么全民共享绿色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1〕余谋昌.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J〕.新视野,2003(4):64-67.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3).

〔3〕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1).

〔4〕周平.论国家疆域的治理〔J〕.思想战线,2015(4):1-8.

〔5〕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1).

〔6〕云南网.云南水资源介绍〔EB/OL〕.(2011-05-07)〔2016-03-05〕.http://special.yunnan.cn.

〔7〕高正文.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社会主义论坛,2005(9):41-43.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Fronti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Development

Su Zicheng
(C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Proposed"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hina"in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and"adhere to green development"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CPC Central Committee,are state governanc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with gree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concept and the mode of development.In view of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 frontier governance in the state governance,it'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value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the beautiful border.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ecological culture,green production,green life style and sou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of building beautiful border,which does not only help maximize the welfare of citizens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frontier,and further enhanc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but also ensur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By highlighting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frontier"in state governance strategy,cultivating advanced ecological culture,innovating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 ma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en dream shared by all of us.

green development;beautiful frontier;ecological culture;sou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616

A

2096-2266(2016)07-0051-06

(责任编辑党红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56);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3C179)

2016-03-18

2016-05-20

苏紫程,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