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浅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魏伟
目的评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本组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治疗;同期选取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方案,并予以系统性随访,并对两组入选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定。结果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盆腔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内膜癌;转移;复发
为了进一步提升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水平及临床疗效,对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的临床可行性进行客观评定,作者选择本院接收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6例进行重点分析,同期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6例进行对照研究,给予两组入选患者不同术式治疗,通过观察其临床效果,选出适合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方案,具体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组),年龄最大64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45.00±6.88)岁;疾病类型: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4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7例,子宫内膜样癌18例,管状腺癌10例,鳞腺癌7例;合并症: 并发糖尿病7例,并发高血压10例。同期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年龄最大65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7.80±7.11)岁;疾病类型: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3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8例,子宫内膜样癌19例,管状腺癌10例,鳞腺癌6例;合并症: 并发糖尿病6例,并发高血压11例。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确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方案,手术程序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操作。治疗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治疗: ①术前,给予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以及B超检查,对其肌层组织的侵犯深度进行观察,并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迹象;②如果患者宫颈未受累,需予以全子宫切除手术;③如果患者宫颈受累,需予以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附件切除手术联合治疗;④对患者腹腔组织的冲洗液、腹水等进行细胞学检查;⑤术前需切除患者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组织,切除范围直至机体肾静脉组织处停止;⑥术后给予所有入选患者系统性随访,时长2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入选患者手术指征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37.11±8.03)h,对照组(57.33±8.24)h;治疗组患者出血量(55.22±20.75)ml,对照组(78.97±20.22)ml;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长(8.03±2.11)d,对照组(13.62±4.02)d。此外,治疗组中有1例(2.17%)患者复发,对照组中有8例(17.39%)复发,两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入选患者淋巴结组织的切除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入选患者并发症情况 研究中,观察两组入选患者的并发症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创口裂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类型并发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h) 出血量(ml) 住院时长(d) 淋巴结组织的切除时长(min)治疗组 46 37.11±8.03a55.22±20.75a8.03±2.11a68.95±25.78a对照组 46 57.33±8.24 78.97±20.22 13.62±4.02 52.67±24.11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子宫内膜癌属于妇科临床上十分多见的一种病症,其性质属于恶性肿瘤,以绝经后妇女与绝经期妇女为好发对象,该病症不仅发病率极高,而且患者病死率也逐年递增,无疑给女性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尽管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但业内专业人士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又将子宫内膜癌细分为不同类型,包括Ⅰ型(雌激素依赖)子宫内膜癌以及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子宫内膜癌。①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仅有少量患者为黏液腺癌。②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为主[1]。
李春梅等[2]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以腹膜后为主,同时淋巴结组织的形态会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机体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组织出现转移现象,不仅会给患者治疗带来巨大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其预后。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临床治疗时的首选方案是手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即为其中较为常见的术式之一,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也体现出可行性特征:①术前通过开展影像学诊断以及术中检查,即可对患者淋巴结组织的转移性质进行准确判断,通过切除机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提升淋巴结组织清除质量,防止阳性症状的淋巴结出现遗漏现象[3]。②患者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治疗后,医师可根据其临床指征制定出后期辅助性放射治疗方案,并且准确定位患者放射治疗部位及其照射范围[4]。③较之开腹手术方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不仅出血量非常少、创伤较小,而且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加快其康复速度,同时还可以提升淋巴结组织的清除效率,安全性极高,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远期疗效[5]。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治疗,同时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方案,结果发现治疗组入选患者排气时间(37.11±8.03)h、出血量(55.22±20.75)ml、住院时长(8.03±2.11)d,而对照组分别为(57.33±8.24)h、(78.97±20.22)ml和(13.62±4.02)d。此外,治疗组中有2.17%患者复发,低于对照组的17.39%,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表明,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准确判定患者疾病分期外,还可提升患者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是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活动的随访时间有限,且入选患者数量不足,因此研究程序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为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建议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到研究中,通过有效优化方案,从而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1]杨纪实,周留林,周秋霞,等.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临床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3):225-228.
[2]李春梅,罗颖,毛邱娴,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8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224-226.
[3]胡春艳,田燕妮,刘晨,等.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30例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中国药业,2015,24(19):102-103.
[4]叶天仪,姚洪文,吴令英,等.3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其与Lynch综合征关系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15,42(8):432-436.
[5]赵静静,姚丽军,张洁清,等.系统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69-3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29
2016-01-12]
274000 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