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琴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杨亚琴
目的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64例接受咽部手术患儿,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A、B组,各32例。A组患儿选取舒芬太尼麻醉,B组患儿经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均取得显著麻醉效果,但舒芬太尼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显著,临床可选择应用。
小儿咽喉部手术;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效果对比
小儿是手术外科较为特殊的人群,患儿各项机制尚未完善,认知功能尚未完全,耐受性差,给外科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此时小儿麻醉方式的选择,关乎到患儿手术实施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将64例行咽喉部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64例接受咽喉部手术治疗的患儿,排除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患儿家长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8±2.4)岁;体质量10~42 kg,平均体质量(29.6±4.5)kg。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组,各3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西泮和阿托品,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心电图监测,注意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两组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儿为舒芬太尼麻醉,取0.2 µg/kg舒芬太尼、0.8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行静脉注射,以此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根据每小时0.2 µg/kg输注舒芬太尼,取3 µ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期间根据患儿麻醉情况,追加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舒芬太尼,前10 min停止丙泊酚。B组患儿为瑞芬太尼麻醉,取 2 µg/kg瑞芬太尼、0.8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行静脉注射,以此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期间按照每小时6 µg/kg输注瑞芬太尼,3 µ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期间加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丙泊酚给药,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给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及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患儿术后5、30 min镇静、疼痛情况。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1]评估: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十分制计算,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 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各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B组比较,aP<0.05;与麻醉前比较,bP<0.05;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诱导后 插管后 拔管后5 min A组 32 MAP(kPa) 12.8±6.5 12.1±5.8 12.6±6.4 12.9±7.4 HR(次/min) 89±8 108±8ab110±9ab101±10abB组 32 MAP(kPa) 12.7±6.3 11.8±5.4 12.0±5.7 12.5±5.2 HR(次/min) 90±7 117±10b120±11b117±10b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镇痛、疼痛情况比较(±s,分)
注:与B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术后5 min 术后30 min A组 32 Ramsay评分 3.2±1.5a1.7±1.1aVAS评分 2.1±0.7a1.8±0.4aB组 32 Ramsay评分 1.7±0.6 1.1±0.7 VAS评分 4.8±1.1 5.0±1.2
据相关研究[3]表明,咽喉部手术会给小儿带来一定疼痛,术后存在中度、重度疼痛,则会引起小儿应激反应,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患儿中枢神经正常发育及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另外小儿是手术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认知功能不全、机体耐受力差、对各刺激敏感性高等情况,都会影响患儿手术效果。而且患儿在接受咽喉部手术时,手术期间需放置开口器,此时会加重患儿疼痛,影响患儿手术实施。因此良好的麻醉方法,对维持患儿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舒芬太尼是临床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其镇痛强度高于芬太尼5~10倍,镇痛效果显著,适用于术中和术后镇痛。同时舒芬太尼作用时间是芬太尼2倍,半衰期约为40 min,输注后起效快,仅需30 s即能起效,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作用显著。瑞芬太尼也为阿片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相似,起效迅速、代谢快,属于短效阿片类药物,需长期输注维持镇静镇痛效果。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加,且A组心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30 min镇静效果优于B组,疼痛程度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小儿咽喉部手术患儿运用舒芬太尼麻醉,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维持患儿术中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避免患儿术中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
总之,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均取得显著麻醉效果,但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持久、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患儿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术后残留镇静镇痛效果,术中应激反应显著减轻,效果显著,应用价值显著。
[1]张芳.小儿咽喉部手术中麻醉药物的效果对比.医药论坛杂志,2010,12(4):73-74.
[2]刘坤.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麻醉的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11.
[3]熊国强,黄小珊,覃军,等.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海南医学,2015,26(1):123-1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26
2015-11-16]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