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舜
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脊梁。一个国家的教师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进而决定着人才的质量、科技的质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与潜力。所以,人们常说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一个学校对老师的培养,促进教师成长是何等重要。
一、培养高尚的师德,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
学校的环境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师有了一定价值取向后,必须进一步树立老师的专业思想,形成坚定的信念。职业道德观念强的教师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使老师从被领导的角色变成学校的主人。我们相信,任何人都有自尊、自爱,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关键在于引领者如何引导。以师德观念强,为事业做出贡献,深受学生和社会好评与敬重的教师为典型,引导教师向上、向善,同时又把社会和家长对不负责任的教师的评价反馈给老师,让这些教师明白不做好工作就会“内外不是人”,迫使这些教师不得不按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做好工作,逐步养成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形成了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生理念和高尚的人格。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挖掘校本培训途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因素在学生,而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关键,课堂教学能力是根本。对我们面上高中来说,由于师资力量不平衡,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立足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这个中心,着重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重视新教师培训,发挥老教师的作用,落实“传、帮、带”。我校每年由教导处组织对新调入的教师进行师德、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各个学科选派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扶,通过“师徒绝对”活动,指导新教师备课,处理好教材,把握重难点,拓展教材,把握教学的要领。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使新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依托教研组活动,实现两个的目标。一是通过教研组组织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听课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完善。二是通过教研组的活动,促进教师明确目标,加强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度。
3. 通过教学反思,提炼教师思想。我校所有老师都要写教学小札,把个人教学的亮点和弱点以小札的形式呈现出来,收集成册进行出版,鼓励全体教师加强教师反思,锤炼教学基本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炼学科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三、大胆起用新教师,发挥教师能动性
选拔好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先决条件。学校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让教师看到希望,让老师有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和激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我就发现学校在教师管理上存在一些弊端,“长期稳教高三的老教师老调重弹,缺乏创造性,产生惰性,新教师看不到出头的希望,出勤不出力,低年级的教学常规得不到应有落实,导致高一、二的基础教学与高三脱节,影响了高三的冲刺”。这些弊端的产生是缘于领导对青年教师缺乏了解和信任。不敢起用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新教师,重者则障碍了新教师的成长,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两个极端,造成教师青黄不接;轻者导致教师队伍搭配不合理,无法实现新老互动、互补、共促进。都会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1996年我负责学校教导处工作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甲子中学未来要发展必须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因此,把有计划培养、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列入教导处的计划,从而扭转被动的局面,解决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选好教师、用好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合理评价教师是选拔好教师前提。对教师的评价,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并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