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芳,姜剑云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咏絮之才,林下之风
——浅论谢道韫其人与其作品
张诗芳,姜剑云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东晋才女谢道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意象典故,可以说几乎在历朝历代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中皆能寻觅到她的身影。结合《世说新语》《晋书》等典籍中的一些记载,分析谢道韫其人和其作品,并通过后世文学作品中对其形象的阐发,进而丰富谢道韫的个人风采。
谢道韫;《晋书》;《世说新语》;作品;形象
谢道韫,东晋著名才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名韬元,以字行。[1]陈郡阳县(今河南太康)人,安西将军谢奕女,东晋名士谢安侄女,东晋永和十年嫁与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儿子,时为江州刺史的王凝之为妻。约生于成帝咸和末,约卒于安帝元兴后,年当七十。[1]
《白虎通·姓名》曰:“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2]古人的名字通常都具有深刻的蕴含。出身于王、谢这两个钟鸣鼎食之家族的谢家,谢道韫其名字自然涵义丰厚。据《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3]唐代高僧释法琳所撰《辩证论》卷七“信毁交报篇”第八有言“谢氏通魂,见亡子而祈福”一句,陈子良注引《晋录》曰:“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4]一说“韬元”为“道韫”音误。曹道衡、沈玉成在编撰《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时则直接表述为“名韬元,以字行”。[1]而南京南郊出土的载有较完整的谢氏家谱的谢玄子谢珫的墓志则记为,安西将军谢奕有八子四女,四女即为道韫、道荣、道粲、道辉。且墓志中显示“长姑讳道韫,字令姜”。[5]由于资料有限,究竟何种说法为准,如今不得而知。但是通过查阅《汉语大字典》可知,以上资料所载的关于谢道韫的名与字皆具有非常美好的内涵。四姐妹名字皆以“道”字起头,可见“道”为谢氏家族女性辈分的标字。《广雅·释诂四》:“韫,裹也”。《集韵·隐韵》:“韫,藏也。”《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韫”字皆取蕴含,包含之义。而“韬元”之“韬”亦有包容、隐含之义,如《庄子·天地》:“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郭象注:“心大故事无不容也。”成玄英疏:“韬,包容也。”“元”更有“开始、第一”之义,如《说文·一部》“元,始也”。《谢珫墓志》中所显示的“字令姜”之“令”即美好之义,《尔雅·释诂上》:“令,善也。”《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广雅·释诂四》:“姜,强也。”[2]由此可见,魏晋士族阶层的长辈对后辈寄予无限的期望和企盼,以及从侧面进而反映魏晋女性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已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谢道韫儿时生长在家世门风源远流长的陈郡谢家,长大后嫁到“簪缨不替”豪杰辈出的琅琊王氏,两个家庭都为其才情与品性的塑造与发展提供了温润的土壤,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皆是精英与名流,耳濡目染自然使其增长见识和提升境界。
谢道韫其父安西将军谢奕,《晋书》卷七十九记载“少有名誉”“初为剡令,有老人犯法,奕以醇酒饮之,醉犹未已。安时年七八岁,在奕膝边,谏止之。奕为改容,遣之”,且“与桓温善”“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在其从兄卒后,“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3]可知谢奕为一介狂放不羁之名士,但亦本分尊礼,并积极更正自己的过失。尽管史料中对于谢奕直接教导女儿谢道韫的描写较少,但其卓然不群的品行与人格必然间接地给予谢道韫以影响。
其母阮氏,根据《谢珫墓志》记载:“陈留阮氏讳容,字元容。”[5]虽然史书之中对于阮氏没有记载,但是她亦是名门出身,陈留阮氏中较著名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父子二人,皆以各自独特的文学魅力见称于世。由此或许可以推出阮氏的教育在子女的成长中意义重大。
其叔父“江左风流宰相”谢安,《晋书》卷七十九载,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可见年少时的谢安已有重名,得到许多名流的赏识。成年之后,更是屡受重任,“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3]这样一位极具文韬武略的倜傥真率之名士,在当时重视家学门风的时代背景之下,自然非常重视子弟的教育。“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3]在如此有雅量,风流脱俗之叔父的培养下,在其道德熏陶和人格感化下,谢道韫等后辈的秉性和人格必然潜移默化地受其感召。
其夫王凝之,为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次子,《晋书》卷八十记载,凝之“亦工草隶”,“《全晋文》卷二十七辑王凝之文三篇,其中有《风赋》一篇。他参加了兰亭集会,作《兰亭诗》二首,一为四言,一为五言,至今犹存,见《晋诗》卷十三。”[3]据《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初适凝之,还,甚不乐”,[3]并通过比较,发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3]的愤慨,后世学者有论二人的婚姻是由于家族利益和门第观念而导致的一场悲剧,但由于时代使然,无可奈何,因而不对此多作讨论。
或因年代久远皆已亡佚,虽然谢道韫少时即有“咏絮”之才,但其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却极其稀少。《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可并没有在其下收录具体作品。《世说新语·言语》中,刘孝标注解时,引用《妇人集》曰:“谢夫人名道蕴,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6]但是距离谢道韫所处的东晋时代较近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中,亦未见收录其作品。唐魏征等人编撰的《隋书·经籍志》中有“晋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谢道韫集》二卷”,[7]《通志》卷六十九《艺文略》第七亦有“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谢道韫集二卷”,[8]但今皆已佚。《全晋文》卷一百四十四仅收录《<论语>赞》。《全晋诗》卷十三有《咏雪联句》《拟嵇中散咏松》《登山》三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十三亦收录《咏雪联句》《拟嵇中散咏松》《登山》(《泰山吟》)三首诗。
在谢道韫出生之时,豪门世族已安居在了明山秀水的江南,生活较之从前相对稳定与富足。罗宗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一书中指出“豪门世族,从京洛南迁,来到了明山秀水的江南安顿他们的庄园,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令他们惊异的全新环境”,“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但南北割据已成定局。这样的局面有利于追求安宁、追求平静。于是走向内心,去寻求另一个广阔天地,去寻找精神的慰藉”。因此,“是偏安的政局,是江南的山水,也是士人们特有的文化环境把他们引向了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与感情韵味的人生境界里”。[9]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东晋那种重和平宁静心境的追求,高雅脱俗、悠游闲适而又情韵无穷的风神格调,亦对谢道韫诗文的创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提到“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3]“林下风气”是说谢道韫有与竹林名士相类似的俊逸清雅、超凡脱俗的名士风范。以下即就谢道韫的具体作品进行赏析,进而领略其与汉魏六朝其他女诗人之悲情哀怨,相思伤怀所截然不同的气质与独特风格。
众所周知,在谢道韫年少之时,即作出令后世人每提及她则必然会一并想到的绝妙不朽之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据《世说新语·言语》第七十一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笺疏》在此则故事后引用宋陈善《扪虱新话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余嘉锡则曰:“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6]自此之后,“咏絮”之才似乎便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谢道韫本人亦由此千古流芳。
接着,便是表现其高洁淡然之品格与清逸旷远之风致的咏物、写景的诗作《拟嵇中散咏松》和《登山》。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拟嵇中散咏松》[10]
本诗为嵇康《游仙诗》的拟作,描写了“隆冬不能凋”的“山上松”,希望在松下休息,得以经常瞻仰松树的英姿,通过赞美“山上松”备受严寒坚韧不拔的品质,并运用仙人王子乔的典故寄托了作者不群的志趣与对美好理想的无限神往。“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则抒发了其内心深处的时不我与,世事无常的人生感慨。明代“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名媛诗归(卷三)》中评价为“雅静无嚣烦之气,正以拟似为工”。[11]清代文学家王夫之更是对其称赞有加:“入手落手转手,总有秋月孤悬。春云忽起之势,不但古今闺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当年,犹有凝滞之色,方斯未逮也。”[12]据《晋书》卷九十六《列女·王凝之妻谢氏》载,“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被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3]联系史实更能体会谢道韫其人临危不惧、坦然自若的气度与超凡放达的精神风貌,自然能够写作刚劲遒健、风骨傲然的诗篇。
另一首写景佳作《登山》诗,则通过诗人登山之时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巍峨壮阔、峻拔灵秀之气势。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登山》[10]
全诗以“峨峨”起篇,凸显山之高,又以一个“冲”字,极尽表现出山的峻拔之势。在登山途中,见到山洞清幽怪石嶙峋,变幻莫测,诗人内心深处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诗的末尾“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似写惟愿幽居于此,颐养天年,心境平和,仿佛在回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晋书》载“及遭孙恩之难……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3]可见谢道韫晚年遭逢战乱,又丧夫丧子,不禁抒发生命之叹惋与身世之感怀,但其超出常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寄情于雄奇壮丽的自然美景,表达一种豁达洒脱的心境。
《<论语>赞》则云:“卫灵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 ,未之学也 。’庶则大矣,比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归宗,粗者乖本,妙极令终,嗟我怀矣,兴言攸同。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未见蹈仁而死者矣。’”[13]在这篇赞文中,谢道韫借助“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这一典故,亦表达了对儒家“仁”“中庸”等观念的肯定与赞赏。
谢道韫少年时便极负盛名,《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贤媛》篇,以及《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有她传奇性的故事,很多脍炙人口的意象典故时常令人称道,如“咏絮”之才 “林下风气”“步障解围”等,为后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亦提供了写作素材,故而常被引用。如李商隐《过招国李家南园》“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和陈师道《雪中寄魏衍》“遥知吟榻上,不道絮因风”皆是运用了“咏絮”之典故,而苏轼《题王逸少帖》“谢家夫人淡手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则借助对谢道韫有“林下风气”的称颂赞美了其超逸洒脱的气质。由此可见,后世文人对谢道韫之才情与风采的赞赏。透过这几篇存留下来的谢道韫的作品,以及结合典籍中的记载,可知谢道韫作为魏晋女性的代表,体现出了时代所赋予女性的独特精神面貌和自由风范,独立旷达的人格与生命意识逐步觉醒,具有其特有的思想价值与时代意义,为我国传统文化增光添彩。
[1]曹道衡,沈玉成.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6:456,456,456.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唐)房玄龄,等. 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16,2080,2072,2075,2102,2516,2516,2517,2517,2517.
[4](唐)释法琳. 辩证论[M]. 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5]华国荣.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J].文物,1998(5).
[6]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M]. 周祖谟,余淑宜,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3:131,131.
[7](唐)魏征,等. 隋书[M].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554.
[8](宋)郑樵. 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1644.
[9]罗宗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912.
[11](明)钟惺. 名媛诗归[M]. 清刻本.
[12](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点校.古诗评选[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232.
[13](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65.
Class No.:I206. 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Discussion of Xie Daoyun and Her Works
Zhang Shifang, Jiang Jianyu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China)
As a cultural symbols and allusion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talented Xie Daoyun is almost quoted by many writer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Combining with some records of ShiShuoXinYu, JinShu and other books, we analyzed Xie Daoyun and her works. The aim is to enrich her personal style illustrated in the later literary works by some writers.
Xie Daoyun; Jinshu; ShiShuo XinYu; images
张诗芳,在读硕士,河北大学。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1672-6758(2016)06-0109-3
I206.2
A
姜剑云,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