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习观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路径

2016-03-06 16:26曹卫玲
关键词:学习力提升大学生

曹卫玲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高等教育研究

孔子学习观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路径

曹卫玲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孔子开创了中国学习思想的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关于学习志向、态度、目的及方法的独到见解,无一不为当代人提供了有益参考。从孔子学习观视角提出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举办多元化的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调整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促成学习力的生成、转化和提升;注重发挥教风、考风的先导性作用。

关键词:孔子学习观;大学生“学习力”;提升

大学生“学习力”水平不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众多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批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高校,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加了难度[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提出的学习理论为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传统和现实的追问中,探寻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学习力”水平现状

目前,学术界关于“学习力”的概念及其要素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从“力”的角度释义,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所谓“学习力”,是作用于学习过程的合力,是支配学习行为效果的深层思维意识和观念能量的总和,可以从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两个主要方面评判。目前高校大学生整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一)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制约学习行为和学风建设的深刻内因,对于“学习力”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意义。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必定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动力不足,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力”水平低下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力”水平低下,都是因学习动力不足所致。动力不足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多数学生因理想、目标、志向、兴趣等内在精神的缺乏或自制力较差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不少学生因外因所致,比如功利心严重,在奖惩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导致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能力主要指一个人关于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效果提升的能力,它不仅反映“学习力”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放在“四个学会”的首位,“学习能力”常被人们视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十多年寒窗苦读,但终日忙于学习,对于如何求知、如何学习并没有太多的思考,表现为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效果不佳。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缺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缺失或不科学。学习方法是制约学习效率的关键。不少师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缺乏应用的自觉性,甚至有些人的思想中根本没有学习方法的概念。因此,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勤奋,最终却因方法不科学或缺失而效率不高。比如,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差,习惯于高中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跟不上大学快节奏的主动学习,不能及时改变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自然难以提升,严重者还会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难与障碍。

当然,高校大学生“学习力”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的也有体制的,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解决的手段也是多样的。笔者借鉴孔子教育哲学中关于学习的丰富思想,力图为问题的解决打开一扇门。

二、孔子学习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2]4《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志于学”的坚定信仰、“志于道”的明确目标、“贵学”的学习态度,此外还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正是有了这种思想的支配,孔子才拥有不竭的学习动力,将学习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信仰,一生孜孜以求,不辞辛苦。孔子对于教育所做的卓越贡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学习的重视和实践[3]。

(一)“志于学”的坚定信仰和“志于道”的明确目标

孔子深谙志向的重要性并率先垂范“志于学”,他十分重视志向对学习过程及动力的影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矢志不渝的信念赋予他强大的学习动力,鞭策着他废寝忘我地学习和工作。“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论语》中关于学习目标有着多样化的表述,在孔子看来最为切要的莫过于“志于道”,其次是要弘道。孔子不仅自己虔心求道,而且要求弟子向道、弘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道”是君子人格的品质所系,也是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学习目的之一,它代表着孔门弟子较高层次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诉求,甚至是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价值取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正是这种“志于道”的崇高追求,支撑着孔子及其弟子们最终完成了精神蜕变,达到了“下学而上达”的水平和境界。

(二)“贵学好学”的学习态度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论述,首先体现在对于学习重要性的看法上,他认为得意门生颜回之所以拥有高尚的人格,恰恰是“好学”的结果。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问好学者也(《雍也》)。”《论语》不仅在篇章结构安排方面彰显了孔子“学而第一”的主张,而且在内容上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贵学好学”的主张,一方面,孔子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人非生而知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后天学习。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学习是成人、成圣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君子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增长,抑或“道”的获得都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不仅如此,他本人同样非常重视学习,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另一方面,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曾语重心长地从反面多角度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孔子还十分欣赏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人格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虚心向每个有特长的人学习,曾经向郯子学习古代的官名,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琴,还特意千里迢迢向老聃去学礼,更有甚者,“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三)学习与实践、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孔子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以及温故而知新三个方面。第一,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孔子从“学”与“习”的角度阐述了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在他看来,学与习有着各自的内涵与特点,都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对立统一地存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他甚至认为,实践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第二,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确保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两者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学习是思考的必要前提,思考是学习的深化和延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三,温故而知新。这是一种富有创新的学习方法,旨在通过反复地学习来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孔子学习观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路径

孔子学习观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就是要重温经典,在孔子思想原点的学习借鉴中,找寻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一)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态度是全部学习思想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根本所在。“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一个人学什么、学多少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态度。孔子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超过了很多人,他“贵学好学”的学习态度,至今依然为许多心态浮躁的人所缺失。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者有之,自傲自负、满足于一知半解者也有之。因此,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必须从态度的转变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然而,学习态度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的转变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应试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为考试而学习”“为学习而学习”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根深蒂固。可以开展主题多元化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摒除错误的观念、心理和行为。教育学生要像孔子那样高度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强烈的求知欲,真正从思想和心理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教育学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骄不躁、不耻下问的心态,努力做到脚踏实地、敏而好学、刻苦勤奋。

(二)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力”水平高的人必定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是培育优良学风的关键因素”[1]。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本质所在,是连接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桥梁。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正确学习态度和强大学习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孔子学习观中虽然没有关于学习动力的直接表述,却论述了影响学习动力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有益参考。孔子认为,志向、目标、理想、兴趣等都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尤其重视志向、目标对于学习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志于学”“志于道”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立志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立志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发动机。志坚动力大,志弱动力小。”[4]59学以立志为先,坚定的志向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前提和保障。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明确的目标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无论是理想志向,还是目标兴趣,都能够赋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演讲、征文、各种赛事和活动,督促大学生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制定合乎实际的学习目标,鞭策并鼓舞他们在奋斗拼搏中追求进步。

(三)改变学习方法来提升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古今一也。学习亦如此。学习方法是学习观的精髓所在,也是制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是以学习成效的显著增强为标志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习目标、取得优异成绩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孔子学习思想的形成是以学习方法的确立为主要标志的,他对学习方法有着自觉和深刻的认知,“由孔子开始有学习方法的自觉,因而奠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础”[5]63。孔子诸多学习思想都充满着科学、辩证和理性的光芒,合乎人类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借鉴、传承乃至发扬光大。尤其是孔子倡导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习理念,对于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四)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学习力”归根结底是一种能力的表征,它的提升、转化和功用,最终都要落实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实践中来。无论是学习动力的增强,还是学习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的激发和驱动。

根据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需求,我们应有目的地开展三种不同层次类型的实践活动。第一种当属最为常用、最为便捷的课堂实践,它是理论学习的拓展、延续环节。具体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互动活动,或分组讨论,或主题报告,或自由发言等,以此来交流思想,交换学习心得与体会,从而增强学习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分别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实践活动,它们是第一层次的有益补充。尤其是社会实践,对于学习动力的激发极为有效,有些失意的大学生往往能够在社会实践的磨砺中重拾信心,找回迷失的自我,再次出发。

(五)注重发挥教风、考风的先导性作用

在制约“学习力”的诸多客观因素中,教风和考风的风向标作用尤为明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风是学风的先导,教师的学习观、教育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日常教学中,都将对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孔子向来重视教风对学风的影响,他不仅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达到教而不教的目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考风同样具有风向标作用,对于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优良学风的形成亦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严格的考风意味着优良的学风,能够对学生日常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高校一定要通过狠抓考风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考核、评比、督导等手段来强化考风的作用,为大学生“学习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孔子的学习观不仅为广大师生学习动力的增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点,而且为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和高校学风优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路径。时代赋予了孔子学习观以新的责任和使命,也带给它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使之拥有了更加广袤的发展空间。孔子的学习观也必将在实践中再次得到检验与升华,在与时俱进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明江.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8):80-82.

[2]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 何芳.论孔子学习观的现代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4.

[4] 牛欣芳.人怎样才能更聪明[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5]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2001.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6-02-23

作者简介:曹卫玲(1980—),女,河南确山人,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哲学和近现代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4—0102—04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Confucius’ View of Learning

CAO Weiling

(Soci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Confucius initiated Chinese thoughts of learning and left precious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Especially,his original view on both the study ambition, attitude, objectives and methods all benefit the modern. The useful methods of promoting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view of Confucius’s learning view are as follows. Firstly, we should hold pluralistic theme conferences and lectures to help students to set up a correct learning view. Secondly, we can take diversified means and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s. Third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by changing the old methods of learning. Fourthly, it is effective to take part in the multi-layered practical activity in order to bring about the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learning ability. Fifthl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guiding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exam styles.

Key words:Confucius’ view of learning;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promotion

猜你喜欢
学习力提升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