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豪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孙俊豪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较低,这是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面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要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由于自身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农业院校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市场有限[1]。英语专业作为文科性的应用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多,办学时间长,学生群体庞大,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毕业生就业大体有以下几个去向:英语师范类方向的毕业生大多到中小学做英语教师;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大多到企业从事外贸相关业务;旅游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大多从事涉外酒店、涉外导游等工作。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多是近年来新上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条件、教学资源等和成熟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这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2]。
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学英语热潮的蔓延,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出版社等单位是接收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大户。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甚至艺术类院校都开始大规模地招聘师资,设置英语专业。地方性院校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力比不上重点院校,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又导致生源质量下滑,出现了农业院校、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3]。
(一)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不足
具体表现在翻译、口语和听力水平差[4]。英语专业在农业院校不属于主干专业,在校级层面对于英语专业建设投入不足,很多教学资源向主干专业倾斜,长期以来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既承担全校的英语公共课,还要承担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不同的课程体系要求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进行调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授课模式和全校英语公共课是一致的,翻译、口语和听力等教学课时偏少,难度设置较低,不能达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目的,很多院校忽视翻译能力专门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机会较少,仅靠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学生的专业特色不明显
具体表现在未充分结合院校特点设置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总的来看,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和综合性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专业能力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学和使用的教材也基本是一致的:在大一大二阶段先进行英语基础课精读和泛读、口语、听力等的学习,在大三大四阶段陆续开设翻译、语言学和文学等专业课程。但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同等的条件下就业竞争力低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这主要是社会公众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了解不深带来了偏见[5]。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具体表现在师资来源五花八门,缺少语言类院校或者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引进。长期以来农业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对于地方性农业院校,由于教学任务重,待遇和教学科研平台较低,很少能成功引进名校的博士,地方农业院校教师的来源大多为本地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引进设置的条件明显低于综合性院校。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导致学科发展缓慢,对于口语、翻译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多由本土教师担任,教学效果难以和外教、有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相比[6]。
二、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
(一)招生生源差
农业院校招生生源本身就不好,多年招生录取分数低于同批次的综合性院校、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作为农业院校的非主干专业,报考人数少,绝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的。由于招收的生源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人就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报考了农业院校,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精读、听力、口语、翻译等课程,还要在教学中补充中学阶段相关的知识,英语专业能力培养速度落后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同级的学生,这也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高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二)专业实践实习机会少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翻译、听力、口语等专业能力,仅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农业院校对于英语学科的发展投入少,具体表现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专业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远不及同校农学相关学科,专业实践实习机会较少,使学生的翻译、听力、口语等专业能力培养受到限制,专业核心能力低下,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三) 学校、企业、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前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是本省招生、本省就业,毕业生去大城市实现有效就业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省内企事业单位作为本地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其招聘规模、不同学科人才需求直接影响本年度的就业率。农业院校本校组织的招聘会主要是以农业类学科招聘为主,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参加英语专业毕业生招聘会,竞争力又比不上综合性院校和语言类院校,此外学生自身的地域选择、单位类型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就业率。
(四)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如今,高校尤其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有不少毕业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应用脱轨,知识转化率低。四年中共学了几十门专业课,其中必修的十几门课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在工作中用得上的,都是选修课内容,而且是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匆匆忙忙学的。
三、促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专业的农业院校特色
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培养要立足于农业院校本身,突出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和目标导向,以细化的专业培养瞄准细化的就业市场,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面向传统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外,还要瞄准三农建设、涉农外贸、农业物资进出口等领域需求,及时调整农业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增添农业相关知识,努力在农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上闯出新的特色之路。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新高校外语教育理念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学好英语离不开实践,农业院校要比综合性院校更加注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和企业联合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科学有机地优化组合,实现英语学与用、学与练的统一。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学双方的能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做到学以致用。力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为内容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三)提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提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解决当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专业英语教师作为英语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着,是决定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院校要将持续提升专业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作为解决毕业生专业能力低下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以专业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以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取得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和胜出。
(四)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设置。学科中心主义是传统课程的特征,新的课程设置应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体现鲜明的时代感。调查显示大多数岗位要求求职者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技能、应用文写作技能。因此,高校外语教学,要以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外语水平的需求为培养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体系设置,紧跟社会市场需求来构建教学体系。
改革外语教学方法。发挥教师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的作用,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轻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乐学。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语音教室进行听说课,在多媒体大教室进行综合课。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以教材的更新为主。要顺应时代要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个性化、立体化教材,因材施教。
(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网络环境中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模式。网络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模拟各种角色,如教师、医生、警察、工程师等,可以进行各种角色的感受和体验,锻炼在实践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途径、广泛的交互渠道和灵活多变的评价手段。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云燕,袁永华. 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33-35.
[2] 刘政元. 河南省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因素及对策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80-182.
[3] 李磊. 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16-118.
[4] 王云燕,袁永华.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6):59-66.
[5] 于春梅.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策略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6):185-186.
[6] 张霞. 农业院校涉农外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52.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12-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河南省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014-JKGHB-009)
作者简介:孙俊豪(1974—),男, 河南鄢陵人,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115—03
Studies on the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of English-majored Graduates from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SUN Junha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raduates to get employed,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low-leveled professional competiveness, poor professional uniqueness and a poorly-equipped professional faculty. To solve this difficulty, it is imperatively crucial for us to highlight the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promote English-majored teachers’ teaching art.
Key word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majored graduates;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