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华,谢秀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 华,谢秀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因材施教,培养出能就业、会创业的新型人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中,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全程合作、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分阶段将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制定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双创”型符合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1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而其前提条件就是需培育出大量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此,高等教育责无旁贷,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扎实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将传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的深度研讨,共同制定出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不仅能适应道桥设计、施工、管理、造价咨询等企业岗位的就业型人才,还培养出能在这些行业中创造工作岗位的创新创业人才。
1.专业教育。传统的高职道桥专业的教育是知识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各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根据核心技能开设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学会本专业的某个岗位的技术技能,毕业后能顺利融入到相应岗位。专业教育的优点就在于解决学生对口就业的问题,是按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求职者的培养,是行业企业标准动作的培养。
2.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懂得专业技能,具有开拓进取的思想、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挖掘出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使其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岗位创业者的培养[1],是行业自选动作的培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单独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专业渗透方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与专题讲座、报告式的创业教育课程[2]。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不同阶段按创业的模式开展专业训练,逐级开设兴趣小组、工作室、模拟公司等仿真创业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对立的,其二者之间是递进提升的关系。以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缺乏专业知识教育,就谈不上创新,创业更没有基础。专业教育是用岗位技能的要求来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教育,是同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由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发展需求,将所学专业知识创新,加以综合运用并实践化,是个性化的。
仅有创新创业的理念和能力,缺少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实践运用,创新将没有载体、创业将落不到实处,创新创业将缺少后续发展的原动力。仅有专业知识的储备,而没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只能是技术应用型人员,是职业岗位的就业者,而不是职业岗位的创造者[3]。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全过程渗透,不仅能传承知识,还可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提升学生的开拓能力、冒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态度,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4]。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检视所培养人才属于就业型还是创新创业型的评判标准。鉴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培养出符合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我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全程合作,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通过依托一批能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企业,认真研讨、精心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各个专业教育学习阶段中。
第一个阶段为认岗阶段。在新生入学的一个月内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可从事的相关行业,为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在学生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认岗阶段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由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对道路桥梁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进行全面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现阶段道路桥梁有哪些企业、各企业都是做什么的,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这些企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将来会如何发展等。第二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由企业负责人或技术总工完成。在校企合作的学生培训基地,由企业的创办者或管理人员向学生充分介绍企业是如何成立的、各部门的技术技能要求、企业的运营情况等。让学生亲生体会道桥企业是如何创办的、企业的现状是什么、企业该如何经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企业将来发展方向等。
第二阶段为协岗阶段。在第1学期至第4学期内完成,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专项技能(或单项技能)实训的交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职业岗位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并初步具备该岗位的技术技能,基本能独立或协助某岗位完成单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能综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到实践中去。该阶段主要是由具有“双师双教”能力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完成。即在校从事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把合作企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某个单项技术技能作为训练项目,如道路中线的测量、绘制施工设计图、材料实验检测、路基路面的检测、桥梁隧道的检测、分项结构设计、工程量计算等,把实践融入教学之中。可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或集中训练等方式,实现工学结合。
在校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岗位,面向组建自己的团队成立相关的工作室或勘测设计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模拟真实的企业运营,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如在第一、二学期阶段,让学生成立“工程测量兴趣小组”、“工程CAD兴趣小组”;在第三、四学期阶段,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成立“道路外业勘测队”、“路桥设计工作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路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在训练工程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联系,由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来协助解决。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纠错、允许学生失败,在不断地改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该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学生经过该阶段的学习后能初步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储备,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第三阶段为预顶岗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就业准备和创新创业的基础准备训练,在第5学期内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创新创业的专门单项培养工作。在本阶段通过“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小型企业筹建与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在该阶段的培养中,将根据学生的创业需求,带领学生进入到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中,接受企业面对面的训练,接受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协作企业部门完成生产任务。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全面接受创新创业思想的熏陶,通过企业前辈的经验之谈,在学生的思想中注入创新创业的强心计。
第四阶段为顶岗阶段。在第6学期内完成,学生根据个人的特质和人生规划的需求,自主选择或由学校安排到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不同的岗位实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企业技术人员以“师徒制”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企业的技术、管理、文化。让创新创业精神持续发酵,为将来的创业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避免课程体系出现“层级化”和“条块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业理念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课内与课外、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创新意识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有机结合,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5]。
1.挖掘、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育上,扎实做好校企联动,根据企业的技术要求和行业的发展,在教学中融入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本行业的社会需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协作讨论、专项总结等教学环节,训练学生创新意思和创新方法。如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增加“起伏山地快速精准测量水准高程”等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集合讨论,最终总结出最合适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在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中,与校企合作企业开展紧密的研讨,适时增加创新创业内容。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学习并重,同步前行。如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增加“专业测量公司的工作范畴与责任”、“道路内业资料承包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教学情境,教会学生将来在道路勘测设计行业中,进行专门外业测量承包、内业资料承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做好将来创业的专业准备。
2.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选定必须遵循校企合作开发机制,不同学习阶段开设层次不同的创业课程,课程之间必须是递进式、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我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与行业、企业合作,研究除“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创业实践”递进式的创业课程体系。在一年级开设了“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等创业基础类的课程,二年级开设了“企业管理基础”、“财务管理基础”等创业管理类的课程,三年级开设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小型企业筹建与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创业实践类的课程。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专题讲座。进一步完善学院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规划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创业实训室、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训练提供基础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在合作企业内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如在校内,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实训基地”,利用预顶岗阶段,学生按自身特点成立若干个道桥检测模拟公司,在指导教师和校外技术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对实践基地的道路指标进行实地检测,撰写检测报告,接受专家的评定和修正。在校外,利用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修正。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能力。
聘请成功的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走进课堂,分享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与经历[6]。如聘请学校合作企业的董事长到校给学生开设创业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优秀校友开设企业管理专题讲座,如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交流企业的管理经验;聘请行业政策的推广者到校开办道桥工程行业的专题讲座。
4.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利用学院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将校企合作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在线开放。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入互联网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在学习中心平台与课程指导教师交流、进行学习程度的自检。在线开放的课程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学习行为自主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效率高效化的目标,使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不断适应和引导学习对象的不同需求[7]。
5.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教材。构建合作共赢、政行校企为多元主体的,兼顾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语言精炼、文字流畅、材料组织和逻辑安排按创新创业的要求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体例规范、内容安排与层次递进上均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个性需求的特色教材。教材建设以行业发展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为龙头,以专业技术技能为基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开发出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丛书,如《小型企业的创建与管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安全生产教育》等。
6.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导向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案例,将创新创业所需的“获取信息、评估分析、整体策划、团队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检查督促、评估反馈”等过程融入案例,将创新创业所需的“高度的社会市场的敏感性及洞察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风格、善于变通和沟通的能力、优秀的文化艺术美学品味、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等融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和沟通,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考核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学分体系,用多元评价体系创新考核方式。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包括职业道德、学习态度、职业情感、工作责任心、互助合作能力、EQ水平,自我评价能力及元认知能力等;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括自我、小组、教师、专家等;再次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包括过程评价、终结评价、自助考试等。在评价中,注入更多的学习、探索、思考内容,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学习、探索、思考过程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展示学生个性,体现创新性和创造性。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能就业,而且要会创业,能在行业内创造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设计中,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去,扎实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1] 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2] 张笑岩.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李萍,郑旭.美英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6):96-99.
[4] 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5):59-62.
[5] 李正,项聪,卢开聪.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29-31.
[6] 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34-35.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5(5):4-6.
(编辑:刘伟霄)
2016-09-06
2016年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立项项目:“基于校企全程联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孙 华(1971-),男,福建浦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