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2016-03-06 06:33王梦佳曹婉莉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龄化

王梦佳,曹婉莉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王梦佳,曹婉莉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上,老人自身的养老责任和潜能被忽视。基于家庭和社会所承受的养老压力过大,分析“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并据此从老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多个维度为增强个体养老能力创造条件,实现“独立养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独立养老;养老模式

一、引言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0.48亿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0.31亿人[1][2]。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目前针对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养老归位和优化社会养老。研究视角以他人意识为主,即认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人需要帮助。然而忽视了老人的自我意识,即老人是否需要帮助,错估老人独立养老的能力,导致养老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因此,在养老模式中,应重视老人养老的主体意识,鼓励老人自立、自理和自处,培养独立养老观念,提高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主动应对我国养老问题的挑战。

“独立养老”观念是一种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养老并发挥主导作用、主观上减轻对他人依赖程度、提高自身抵御养老风险能力、实现养老资源自我积累与他人供给相融合的养老理念。首先,“独立养老”观念是一种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新型养老价值观。其次,“独立养老”本质上是一种养老资源自我积累的长期养老规划。最后,“独立养老”需要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为老人自身高质量晚年生活建立厚实的养老支持。

二、培养“独立养老”观念的必要性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生育政策、居住模式、家庭结构及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严峻的挑战。

1.生育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逐步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子女数量减少、老人数量上升,“421”或“621”式家庭结构普遍化,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二孩”政策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养老责任、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但实施的效果受生育意愿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仍未达到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的效果。因而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2.共居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 517 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 244 608 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1][2],家庭规模呈现持续缩小趋势。加上人口流动性大,居住模式由“共居”变“分居”,造成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首先,伴随高龄化、病残化,老人的照料需求增大,分离的居住方式使得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存在困难。其次,子女在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无暇顾及老人,必然使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受到影响[3]。

3.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土地是农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养老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目前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在逐渐弱化。首先,伴随城镇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其次,农业生产机械化导致农作物投入成本提高。最后,农产品价格不稳,缺乏农业收入保险机制。土地收益逐渐减少,对于单纯依靠土地收益支撑养老费用的家庭,养老保障成为问题,经济供养难以维持。

(二) 社会养老模式具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4],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小,待遇水平低。首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还存在大量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尤其是在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其次,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明显过大。我国养老金管理实行现收现付制与部分积累制,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相衔接。但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远不能满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

2.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政府是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承担着巨大的财政责任。然而目前整个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5]。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弱,造成社会养老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

3.社会养老方式不完善

对于机构养老而言,第一,养老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一床难求”与“近半闲置”的失衡现象;第二,养老机构的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问题;第三,机构养老管理性重于服务性;第四,传统观念和入住费用使得老人对机构养老具有排斥性,阻碍了机构养老的推广与发展。对于居家养老而言,第一,以社区为载体的养老服务要求社区设施与服务水平高,然而社区网点尚未普及化、缺乏专业服务人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第二,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居家养老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很多老年人和家庭没能投入其中,社区居家养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6]。对于新型社会养老模式而言,第一,“以房养老”以老人自愿将房子抵押换保障为前提,然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养老市场运营不健全等因素使其发展受到限制;第二,“生态养老”要求适当的经济和身体条件,并且违背老人“落叶归根”的观念;第三,“文化养老”需要物质充裕的基础,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三、“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老人既是个体,又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养老责任不只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老年人自身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 老人层面

在思想上,老人应主动转变养老观念,打破“养儿防老”传统思维,树立“独立养老”的观念和意识,弱化对子女的依赖心理。在经济上,老人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经验与技能,再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从经济上实现自立。在生活照料上,老人要注重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轻他人照顾负担,从生活上实现自理。在精神慰藉上,老人应充分理解子女力不从心的孝道,减轻对子女感情上的依赖程度,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向社会,广交朋友,扩宽生活领域[7]。从思想和行为上减轻对他人依赖,增强自身养老独立性。

(二) 家庭层面

在思想上,家庭应创造一种有助于老人树立“独立养老”观念的氛围,挖掘老人独立意识,尽可能让老人自己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在经济上,子女应尽量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在生活照料上,为老人提供生活便利设施,例如在家里安装马桶增高垫便于老人上厕所、安装简易扶手便于老人走动、安装电动椅方便老人上下楼、安装紧急联络器方便老人求助等,减少老人对家庭、社会等养老人力资源的依赖。在精神慰藉上,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给老人提供娱乐设施,充实老人生活,增强精神养老。

(三) 社会层面

在思想上,要积极、广泛地开展对青年和子女的尊老、爱老、养老教育,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对父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8]。充分重视挖掘老年群体的自我养老潜能和资源,让老年人自身在解决其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积极重要的社会角色[9]。在经济供给上,政府和社区应鼓励老人发挥余热,创造老人就业机会,增加个人的经济收入。此外,政府和社区应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物质救助,如低保户、失独户等,使其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活照料上,政府应扩大和提高慢性病病种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要从预防角度加大公共医疗保健投入,普及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强化疾病预防干预工作,确保老人拥有健康的身体[10]。此外,社区设立老人生活救助中心,免费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对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常见病检测仪器,如体温测量表、血压测量表等,方便老人独立检查病情进展。在精神慰藉上,设立老年大学,构建专属老人自身的精神文化体系,加大对老人文娱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老人参加文娱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等,加强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社区每年定期举办老年才艺竞赛活动并设置奖项,提高老人参与积极性,丰富老人业余精神生活,弱化老人感情依赖。

四、结语

“独立养老”观念是养老道路上的新型养老价值观,是缓解家庭、社会养老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主动应对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积极对策。不论家庭还是社会养老,老人都应该培养自给自足的“独立养老”观念,提高个体养老能力。在“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的过程中,尊重老人角色的独立性和养老潜能,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实现“个人——家庭——社会”养老并轨,保证“独立养老”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老人“独立养老”生活的高质量。总之,“独立养老”观念介入养老模式是应对我国老龄化与养老需求矛盾的应有之策,也是我国养老道路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5-08-01].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5-08-01].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index.htm.

[3] 陈玉光.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69.

[4] 王剑华,张桂凯,张帆.老龄化时代社会养老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9):160-163.

[5] 新京报.“适时”下调社保费率,今年能做到吗[EB/OL].[2015-08-11].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1/11/content_556915.htm?div=-1.

[6] 刘辉.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7] 徐勤,郭平.老龄化社会需要提倡老年人自立[J].人口学刊,1999(3):57-60.

[8]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3):83-87.

[9] 杨静慧.互助式养老:转型中的理性选择[J].兰州学刊,2014(9):137-141.

[10] 黄闯.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探索,2015(2):125-129.

(责任编辑:李翔)

收稿日期:2015-10-18

作者简介:王梦佳(1991—),女,河南安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养老保障;曹婉莉(1980—),女,四川自贡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史。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110—03

An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roducing “Self-supporting” Concept into Old-age Care Mode

WANG Mengjia, CAO Wanli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Regarding the problem of old-age ca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obligations and potentials of the old aged have been ignore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amilies and society have suffered excessive pension pressure, we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self-supporting” concept into old-age car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ld aged,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old-age care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lf-supporting”.

Key words:aging; self-supporting; old-age care mode; necessity;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