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16-03-05 09:55孙永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师生

孙永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程小学 黑龙江 150010)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孙永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程小学 黑龙江 1500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目前素质教育是重点。另外,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内容针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为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源就无处不在。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止逐步走向教学课堂,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1]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实践探究

1.摆脱旧的思维,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会学生摆脱思考问题的旧思维,学会动脑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综合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就要努力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心情,老师努力将轻松舒畅的感觉注入整个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寻找解决办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2]

2.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既然要求语文课堂实现积极的实践效果,就要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语文课变成形式多样的课堂。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是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而语文的实践性也就体现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方面,所以,通过假设环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如果想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应该建议学生做好课前的实践探索工作,学生“口语交际”的课堂实际对课前的实践探究要求较高,所以,也就体现出了语文较强的实践性。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掌握他们的解题思路,并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思考方法。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并及时处理已发现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老师寻找机会,启发学生动脑,通过实践,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桥梁,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条件。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问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个思考的空间。语感是学生对句、段、篇加深理解的必要途径。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对句、段、篇的理解才会透彻、深入。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从词的语音、语义、语境、语气等方面着手,加以正确的引导,营造浓郁“阅读情感场”,让学生在阅读是投入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谐振,自然而然地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再融入一边读,一边想”,“读进去,想开去”等读书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实质与外延。[3]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愈来愈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但在新课程的大旗下,以玩弄技术来假冒新理念者也不乏其人,这一点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尤为突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恰当地运用,才能相得益彰,而且只能将它们作为辅助手段。

结语

只有打好语文基础,对于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才会有帮助,所以小学语文课需要创新,需要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要使语文新课程改革得以真正实施,必须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工作中自觉地实践和反思。

[1]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语文教学通讯,2012.(17).

[2]赵小勤.师生与时俱进培养语文素养——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

[3]陈维贤.理性思考科学践行推动语文新课改科学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与学月刊,2010(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