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人民小学(223002)唐冬梅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成和预设的完美对接
江苏淮安市人民小学(223002)唐冬梅
[摘要]有效的教学离不开预设,教学过程中免不了出现生成,教师善于捕捉和把握教学生成,找到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平衡点,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对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成预设对接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预设,教学过程中免不了出现生成,有时生成与预设不谋而合,有时生成和预设发生冲突,教师善于捕捉和把握教学生成,找到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平衡点,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对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达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平衡,助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预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预案,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闪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许会事与愿违,让教者措手不及。教师巧妙借用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激活学习动力,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实施添彩增趣。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对计算器已经没有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这时,生1突然大喊:“老师,我的计算器上的小数点键坏了,按下去没有反应。”面对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笔者灵机一动说:“谁能帮助生1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比如他在输入2.5时,可以输入25÷10,这样就能得到2.5。”听了生2的话我连忙点赞:“生2的点子真绝妙,原来计算器还可以这样用。计算器还有很多操作方法可以揭开我们的计算速度。”学生一听,好奇心上来了,于是我继续引导:“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按键计算0.80×2,比一比谁的按键步骤最少,谁的操作方法最为便捷?”学生情绪高涨,探究动力十足,很快就探究出最便捷的操作方法。
以上教学,教师面对课堂中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随机应变,调整教学预设,提高了课堂效率。
某些教学生成或许是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当生成和预设不期而遇,教师要巧妙应对,有时可以将临时生成适当转移,移花接木,完成生成与预设的整合,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班级联欢会”时,笔者在教学“组织调查”环节时,一直为“你能想到哪些节约费用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感到困惑。原定是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经验直接向学生介绍省钱的办法。谁知在笔者组织学生估一估、算一算举办班级联欢会一共大约需要多少钱,再算出全班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之后,生1说了一句:“哇,每个人竟然要出这么多钱,要是能少一点就好了!”于是笔者紧接着生1的话茬:“可不是嘛,要是能少花点钱就好了,有什么好方法能节约费用呢?”笔者将瞬间即逝的生成转移到“节约费用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中。“多跑几家商店,比一比同一种物品哪一家商店价格便宜就到哪家买。”生2提出一个好主意。“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也可以去批发市场批发。”生3想出一个妙计,“促销价特别便宜,我们可以等商品促销的时候再去买。”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并灵活地进行转移,找到新的生长点,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解教学中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教师可以让预设为有意义的生成让路,还可以把预设与生成实现巧妙对接、有机融合,使得教学更加灵动完美,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卡片、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和一把小剪刀,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激动时,一位女生忽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我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推导面积,您发给我们的平行四边形卡片怎么没有用?”她的提问让笔者一愣,笔者原本预设多一个角度去探讨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剪刀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观察比较每个梯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课堂中并没有学生想到这种推导方法。于是笔者对该名学生说:“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来进行另外一个探究活动的:请你们利用这个平行四边形,找出它的中心,并沿着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直线,用剪刀沿直线剪开,看看分成两个怎样的图形,对比梯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新的结论?”笔者顺水推舟地将这一教学环节与另一个环节对接,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总之,生成和预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的开放性与动态性让教学预设不再机械,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留心教学生成,抓住预设和生成的平衡点,实现生成和预设的完美对接,为教学预设锦上添花。
(责编莫秋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