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玲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小学)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及解决出路
李志玲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小学)
如今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从小学语文教学抓起,从新课改的特点出发,谈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出路。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出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局限于书本,也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小知识来进行辅助教学;而在教学方式上,老师不要只顾着讲,学生不要只顾着听,老师不要只采用这种传统方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学生想要看教学的,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反而转变为“学生讲,老师听”,学生可以提问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答问题,而老师只要负责正确的指导就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老师要以平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合作伙伴,不会认为老师是很“威严”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变得非常融洽,而且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交流,就会了解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再通过与学生良好的沟通,问题就会很和谐地得到解决,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兴趣,会越来越喜欢学语文,师生之间还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关系,创造了融洽的氛围。
(一)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还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
人教版的小学教材在当前全国各地的小学教育中最具有权威性,里面的内容是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修订,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教材里有很多内容需要再进一步优化。在小学生心智成熟与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多接触一些天真烂漫、阳光、积极的内容,让小学生快快乐乐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方式上不够与时俱进
当前,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问题会得到大大的解决。虽然一部分地区采用的是新式教学,看上去老师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其实他们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把标准答案给学生,学生发散思维无法得到肯定和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矫枉过正”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很多地区的语文老师为了“响应”改革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时“矫枉过正”。老师过分地依赖学生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的新形式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样只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还会降低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实际的年龄和心智水平紧密结合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画杨桃》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会问学生几个问题:杨桃长在什么地方呢?是什么颜色呢?学生们都在积极地思考着,有学生见过杨桃的,非常踊跃地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要避免出现那些压抑、沉闷气息的内容。尽量选用阳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还可以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任务和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只将应试能力来作为学生优劣的评价标准。老师应在教学课堂中切实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回答得正确,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就举一事例来说吧,老师在教学生生词时,老师不会再像以前那种方式把生字词全部抄到黑板上来教学生一个一个去认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还有就是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要把一些优美的句子画出来,这样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
(三)老师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放任交流
课堂是可以交给学生的,但是还需要老师来引导,不是让学生肆意地在课堂中天马行空。老师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教学任务,并且还要有很高的效率,老师必须科学地安排好课堂时间,在每个时间段,要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还要从学生反映出的一些问题筛选出对教学有价值的问题,排除无用的来进行探讨和讲解。对于学生课外资料的收集,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进行讲解汇报,老师在听取学生的汇报时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点评,要保证学生在搜集这些课外资料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还与学生对母语、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了解,对学生以后的自身修养有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问题,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进行解决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策略。
[1]王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文学,2010(1).
[2]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编辑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