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中职生的需求与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6-03-05 02:15:34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冯华炜
新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职汽车职业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冯华炜

社会对中职生的需求与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冯华炜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提高。因此,实行课程改革,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建立适应汽车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大多对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视,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情感类的教学目标,用传统的、以内容和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这一点已是毋容置疑的事实。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广泛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它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相结合,容易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科课程模式自身的不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学科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有较大差距。由于学科课程有很强的科学系统性,内容面面俱到,过于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实践技能教学。中职培养的学生将是面向生产一线的,而生产过程往往对理论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能熟练操作,这样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需求就有了差异。

2.学科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要求学生单独学习,通常只重最后考试成绩,因此职校的毕业生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限。用人单位常常要求员工一到位就能顶岗,往往是要求班组化的工作,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协作能力,而这一点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

3.学科课程模式下,学生获得的方法能力与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主要是靠教师传授,缺乏方法能力,这与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对人们知识更新的要求很不相符。

二、企业调研分析

从对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查报告的结果分析来看,汽车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涵盖了汽车维修保养、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钣喷、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及配件营销等汽车服务业的多个工作领域。汽车服务业是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性的、基础性的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伸业务,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我国汽车保有量和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1.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

经反复研讨,确定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员、汽车美容师和汽车营销员。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应对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2.依据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依据已确定的技能和知识模块,按其性质、功能及内容和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重新构建了实践技能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教学系统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后,应围绕工作任务开发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实训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结构。通过课程整合,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实训》等四个专业项目课程,开发若干个工作任务,形成了以真实的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

3.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项目教学实质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教学步骤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开展,理论教学中融合任务实训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应知应会内容接轨。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事实上,依据项目课程的特点来看,目前中职汽车专业广泛开设的实践课程具有项目式课程的某些特点,如:汽车课程教学中的零件测绘、课程设计,有明确的任务,有确定的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我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其课程教学形式基本符合了项目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单一的,鲜有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其考核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无法更深地考量自己的学习成果,不利于其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即对方法能力提高不利。教学项目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项目教学在方法上的核心特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应该开发项目式课程,尤其是汽修等专业在这方面有许多自然条件要很好地进行“项目教学”,更应这样做。汽车专业许多学科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完成的,需要众多相关的科目共同参与。

4.吸纳多方参与,建立评价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评价体系应向多元化转变。汽车专业大力吸纳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参与,建立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考核内容,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对项目制定了完善而详细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标准,把一门课程的考核细化为若干个项目进行,每个项目的考核内容由“应知”和“应会”两部分组成。考核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项目化”方法进行。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在中职汽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是积极有效的,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对于如何把握项目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既要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有效发展,又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

2.根据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现状,要寻找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独立完成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还不够条件。

3.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资和实训条件如何得到保障、实训教学的成本等教育资源问题的系统性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更加有利于于实践技能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教学系统融会贯通,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中职汽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汽车的“出卖”
我爱的职业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