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王桂兰
新课改要求老师不再是强迫“生产”一群群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是要求老师要教会高中生会说、会读、会想;学生也不只是单一地做题,背课文,而是要求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平静地面对考试。为了应付高考,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趋于功利化,老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略了语文作为语言的文学属性和工具属性。为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针对高中语文这一学科,要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和学生应共同面对课改新形势,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探讨出能发挥双方优势的教学模式。
对话模式就是指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解决教与学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首先,准备课前预习。要想将课讲好,不仅老师要提前备课,学生也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否则,老师讲得再好,也只是“对牛弹琴”。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学生如果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在理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句中“河东”时,难免因为现在地名的影响,对文中的“河东”产生误解,导致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多学生会因为不自信很少在课堂上发言,有些学生则是自尊心太强,害怕同学嘲笑自己的提问而拒绝发言,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对于这些学生要多加鼓励,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提问或是精彩的回答,要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就对老师的心理学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课改虽已经全面实施,但是旧的教学模式还未被完全打破,很多教师还是“灌鸭式”教学,课堂是老师的“独角戏”,不注重学生的消化、实践、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视野狭隘,不善表达。再次,课堂要新颖,贯彻新课改特性——民主性、主体性。课堂模式要以师生平等为基础,对一个问题的见解,老师的答案不再是标准答案,老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而对话模式恰好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赋予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学生不但有机会说,而且还可以和老师一起决定在课堂上说什么,怎么说。主体性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让学生建立自己才是课堂主人公的意识。教与学是在一个层次上的,两者之间不是地位高低的关系,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学生把心中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让课堂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交流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之外,更多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和互联网来获取知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和整体化的方式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也更愿意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师生打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应试教育的束缚。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却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实现了素质教育这一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学习潜能的开发与挖掘。而语文学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语文平时的积累又大致分为字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常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等,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字词的积累,但是就因为其最为简单,往往会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现在很多的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互动,热闹非凡,但是关于字词的练习则是少之又少;在平时的复习当中,一些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也就不再看书,但是如果仔细检查便会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连课文中的词语都不能准确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就是部分师生觉得积累字词太过于基础而不加以重视。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字词的学习也许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字词的积累缺失是不容忽视的。没有扎实的字词基础,是无法建立起语文能力的大楼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要经过一个积累的过程。事实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尤其在语文的学习当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从而形成语感和读写能力的过程。
简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的讲授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与智慧。如何实施有效的对话模式教学,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显然,当学生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时,师生之间才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才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语文课的效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王桂兰 甘肃高台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