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琴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陇灰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 琴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陇灰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游戏活动,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交流与互动,培养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是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游戏 培养 学生 数学 兴趣
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一项基本原则。“做”是一种直接体验,是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直接体验,促使学生对抽象的、理性的知识有了切身感受,而这种感受将成为学生认识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往往依靠有形事物或者动作行为作为自己的思维支撑。
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摆弄学具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做游戏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时,让学生分小组做分小棒的游戏。首先让学生把9根小棒都放在盘子里,要求每个盘子里的小棒同样多,看可以分成几盘?有几种方法?学生顺利分完了,有分9盘的,每盘放1个;有分3盘的,每盘放3个。其次,每盘放2个、4个、5个和 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中,当出现剩余小棒时,有的同学把剩余的小棒放在一边,有的不知如何处理。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有9根小棒,每盘放2个,可放4盘,还剩下l根。为什么还剩下l根,学生答:“因为每盘放2个,这一根不够放一盘了,所以剩下。“当学生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又如:在建立“倍”的概念时,我为学生准备了绿线和红线各一条(绿线长是红线的3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建立了正确清晰的倍数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对于儿童学习来说,他们的生活实际应是他们首要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是他们感兴趣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和乐意做的。教学时,从学生的身边开始,遵循其认知规律,进行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很有用,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如:在教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每周五大家都非常喜欢参加兴趣小组学习,你们知道咱们班参加每种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多少吗?大家来统计一下好吗?请绘画组的同学起立,数一数有多少人?然后依次统计舞蹈组、书法组、音乐组……的人数。填表后,给方格图上自己最喜欢颜色。最后对方格图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对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是个难点,但如果学生通过数位筒和小棒的演示操作,就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凑十的算理,减轻知识的难度。我在进行9+5、9+6……9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在个位筒里放9根小棒,手里拿着要加的5、6、7、8、9根小棒,提问:“5根小棒能放在个位筒里吗?”学生答:“不能”。再问:“能和9根合并起来一起放人十位筒里吗?”学生答:“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这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去体会。在演示汇报时,学生是这样把操作的过程说出来的:我把手里的5根小棒分成1和4两部分,再把个位筒里的9根小棒拿出来和手里的1根小棒合并在一起捆成一小捆,放进十位筒里表示1个十,再把手里剩下的4根小棒放进个位筒里,表示4个一,所以9+5=14。当大家充分认识了这样摆的道理后,再脱离数位筒和小棒,师生共同归纳出 9+5、9+6、9+7、9+8、9+9的计算方法:把9凑成10,把5分成1和4,6分成1和5…… 9加1等10,10再加4、5、6、7、8后分别等于14、15、16、17、18。用这种方法学生对算理既容易理解又比较清楚透彻,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计算,也为后面继续学习做了迁移的准备,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想到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比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15-8时,我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在小组讨论时,老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与此同时,关照孩子们的不同差异。在小组4个人中,基本上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和困难生,以好的带困难的。在汇报时,容易回答的题留给困难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汇报13—9这道题时,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①利用数位筒计算;②利用计数器计算;③倒着数9个:12、11、10、9、8、7、6、5、4,得4;④看减法想加法:4+9=13,所以,13—9=4;⑤3减9不够减,先用10—9=1,再用1加个位原来的3等于4;⑥简算:13先减10等于3,多减了一个1,还要加上1等于4;⑦连减:先用13—3=10,少减了6,再用10—6=4。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我告诉他们,在计算时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快就使用哪种方法。
从这些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通过“玩中学”、“做中学”这种教学方式,把以前的那种从外在的一些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转到对内在的数学问题的注意上,让其轻松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