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实验的可行性改进
李娜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物理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供广大物理教师参考。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行性;问题;对策
物理是一门倡导探究性、实用性的学科。为了满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对实验进行有效的改革,增强物理实验的创新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好基础。初中时期是学生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只有高效而有趣的物理实验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实验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不能体现创造性
初中物理涉及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试验。这类实验往往要求实验者通过某些固定的操作,验证一个课本上的定论,如“估测大气压的值”。在此类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产生很高的学习热情,墨守成规的实验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厌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在实验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增强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以教师演示为主,许多学生得不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短缺,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不够信任,不能放心地让学生亲自操作那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
3.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如实验现象不明显、数据无法处理等问题,给进行实验的师生造成很大的麻烦。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惑,不能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
1.更新观念,将实验向探究性转变
要想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更加彻底有效,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把更多的探究性思想与实验内容相结合,产生更有意义的实验。学生通过完成探究性实验,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师演示实验中,教师可对实验内容做出部分修改,如,使用铅笔芯以及铁丝替代合金导线,把演示实验转变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在这个实验中,铅笔芯、铁丝都是简单易得的材料,使实验更加简便。除此之外,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可以深入认识到采集信息、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以及采取科学的实验方法的意义所在。
2.增强学生主动性,倡导分组实验形式
为了改变目前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师可引入学习小组方式进行实验。学生在亲自体验、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实际操作和抽象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有了小组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例如,在上述的实验中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5~8人的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动力更加持久,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所得结论的信任程度。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自主解决问题
在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操作过于复杂、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实验设计中的漏洞,接下来,指导学生自己思考,改进实验步骤,产生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案。
例如,在“测定一些物质的密度”中,教师可布置任务:测量牛奶的准确密度。刚开始,学生采用“测量盐水密度”时使用的操作,进行牛奶密度的测量,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本实验与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有所不同:因为部分牛奶会挂在烧杯壁上,不能被全部倒入,因而测得体积不够准确,将产生很大误差。这时,教师应引导实验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实现误差的最小化?并指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想法,发现实验设计中的漏洞,并改进实验步骤。这类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结果不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实验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中,物理实验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部分。教师作为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引路人,应当积极对课堂改革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确保实验课堂的高效性。除此之外,实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具体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实验中起引导、补充作用。在高效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会有所进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肖艳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5).
[2]翟拥军,陈桂仁.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
·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