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语文灵性学习之窗——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应用研究

2016-03-04 00:00浙江奉化市西坞街道中心小学315500李维勇教师进修学校张晨瑛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浙江奉化市西坞街道中心小学(315500)李维勇教师进修学校张晨瑛



开启语文灵性学习之窗——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应用研究

浙江奉化市西坞街道中心小学(315500)李维勇教师进修学校张晨瑛

[摘要]为思考而教学是优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就是赐予他们成长的力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物化学生的思维图式、思维过程;同时,将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展开与呈现,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干预,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图式灵性

我们需要优质教育。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诱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激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激扬学习者的个性思想……因此,为思考而教学是优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就是赐予他们成长的力量。促进思考,完善思维历来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也就应运而生。

一、思维导图是图式理论落地的脚手架

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康德(Kant)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之后,关于图式的研究不断跟进,并产生不同的说法。虽然不同的学者表述不一,但其共同的本质是相同的,即个体后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抽象化的映射,是在大脑中形成的系统化的结构。

教学活动若能对学生的认知图式进行监控、干预,便能提高教学实效。然而,图式是个体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内隐的。这就需要一种工具,帮助我们物化学生的思维图式、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便是这样的一种认知工具,其直观且形象地阐明了在认知领域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方式。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它的特点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的图形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将图式与思维导图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图式更多地针对知识的结构化,而思维导图则是学习者思维的可视化与外显化;两者都需要进行图表,都有层级内在的建构。思维导图要用图式去表征,而图式表示的过程就是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

二、思维导图是认知过程物化的显影剂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图式的外化工具,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是重大的,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展开与呈现,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认知过程的物化

人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脑科学研究对这一过程进行这样通俗的表述:“每个个体脑细胞都可以在同一时刻与相邻的1万多个脑细胞发生接触和拥抱。正是这种闪烁不定、连绵不绝的拥抱,你思维当中无尽的模式和图谱才被创造出来,得到营养不断增多。”然而,思维是内隐的、即时的、个性的,我们无从窥见这个奇妙的过程。正因为其这一特性,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心。然而,思维导图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模拟人脑思维过程,并着眼于左右脑的协同性,对思维活动具有较强的外显能力。

1.实现思维的可视化呈现。

思维导图将思维的焦点化为导图上的中央图像,并将联想活动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表征,转化成附着在中央图像周围的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这样便使原本内隐的思维图式变成可视化的网络图像。而这思维导图的质量直接折射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导图的清晰或混乱便体现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根据思维导图,教师能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与干预。

2.实现思维的过程化输出。

个体的内隐性思维是即时性的,甚至是跳跃性的,常常以一种下意识的形态存在,它的逻辑性与过程性往往比较弱。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对思维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层次的联想,使思维活动具有逻辑性。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分支之间的联系进行反复地梳理,实现内隐思维的二度修正。因此,思维导图能呈现思维活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具体过程,并使其更具有逻辑性。课堂上基于思维导图的引导,通过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对学生内隐性思维的过程性干预。另外,内隐性思维因其过程的隐蔽性而难以复制、交互、迁移,而思维导图弥补了这一缺憾,使思维的分享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3.实现思维的结构化构建。

内隐性思维是下意识的思维活动,其结构的形成过程相对比较困难。虽然内隐性思维同样能形成思维图式,但往往呈现出单独的组块,缺少系统的网络结构。思维导图将思维活动的组块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助于通过交流碰撞,辨析组块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图式组块的有效联结,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与新图式有效融合,从而更高效地构建起系统的图式网络。这系统化的结构图式包括知识图式、能力图式、元认知图式等。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

思维导图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隐思维变成了可视、可感、可分享的外在图式。这为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认知过程的实时干预提供了可能。

1.优化认知结构。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正确选择图式、灵活运用图式、不断构建图式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线性的叙述形式呈现,其隐含的言语表达图式往往让学生难以察觉。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一大堆芜杂的信息中提炼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分层联结,从而使言语表达图式得以形象化彰显。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图式提炼的过程,其实就是“悟格”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通过阅读悟格形成图式之后,学生便能借助已有的图式进行高效的阅读与表达。

2.促成图式迁移。

优质的认知过程,不仅是图式提取,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同化新的信息、顺化新的认知、创造新的图式。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便能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联想,从而形成新的图式。这样,便能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梳理方法,以此类推。

3.完善认知过程。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在运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摘录、勾画、提要等精加工阅读方法。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对课文信息与图式的整合。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

1.强化聚合思维。

思维导图将思维的核心以中央图像的形式进行彰显,同时不同层级的分支以波纹扩散的形态进行扩展,而每一个层级的知识又与前一个层级形成密切的联系。这对学生的聚合思维的训练具有很大帮助。阅读的过程可以以一种逆向推理的形式展开:先有外部分支,再逐步向内部分支靠拢,最后直至中央图像。这个过程,便是一种思维聚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归纳推理的过程。

2.强化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显而易见地发现这种发散思维的运行轨迹,从而实现个体思维与作者思维的互动。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能进一步将这种思维发散的过程呈现出来,并进行强化。

3.强化联比思维。

菜篮子的安全饱受关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介绍,在种植业污染防控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鄱阳湖和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

思维导图中的每一个分支之间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运用联想,通过类比、比较等学习策略,发现这些分支之间以及分支与中央图像之间的联系。根据联想的不同特性,大致可以将联想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着大量已经“用过”的联想,这些联想其实便是一个个小型的认知图式。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章进行对接,可以实现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联比。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中心主题与认知图式的联想,形成无尽的独具个性的分支链。这对学生联比思维的建立与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是语文学习灵性之窗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一般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而习作教学则是三种图式的综合运用过程。我们不妨就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语言图式的建立

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一个词的表征存在于图式网络之中,有它的上一级概念和下一级概念。“心理词典”就是一个综合的图式。对一个词的理解就是运用“心理词典”提供的图式对它进行同化的过程。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词典中还没有“钢笔”这个词的语义,但已经有了铅笔、蜡笔、粉笔等与钢笔同位概念的语义。借助这些同位概念,便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一个语义图式。学生由此可推测出“钢笔是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

(二)促进内容图式的呈现

文本内容以线性文字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但线性文字往往隐没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这样使学生在内容把握时遇到了障碍。借助思维导图,可去粗取精,使关键信息得以显现。如,《景阳冈》一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期间夹杂大量的描写片断。教学时,学生根据基本内容,先画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画武松上冈,见榜文才知真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画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最后画武松下冈。通过关键词的提取,结合文章结构便能形成一幅环状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这样一幅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可以在每一个情节节点展开第二层级的分支补充,使学生对内容把握变得更为简易直观。

思维导图呈现内容图式不单可以是环状推进,还可以是并列呈现。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作者对“我”与父母两人的对话、神态进行细致的刻画,并将“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穿插其中,很生动。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便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以“我”为中央图像分两侧记录父母的不同表现,将在层级连线上记录“我”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效感知文本内容与表达主题。

(三)促进结构图式的物化

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结构才能有效地表达。如果调用相应的形式图式,就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直观地将各种结构图式予以物化。如,段落结构图式。文章表达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段落关系包括总分关系、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和递进关系等结构图式。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有效落实段落图式任务:一是建构总分、并列、承接、因果、转折、递进等六种基本结构图式;二是运用已形成的结构图式,促进阅读理解和表达;三是提高对阅读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3-4个典型段落的文本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先迅速、认真地阅读这几个段落;再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接着,试着迅速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注意简洁完整;最后,交流并进行专题小结,如总分结构的段落,可以用总起句概括段意。掌握这些内容后,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文章,想一想:哪些段落是总分结构的,试着概括它们的段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学生在阅读中经常要涉及的结构图式类型包括:

(1)文体图式。小学阶段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为主,还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童话、故事、寓言以及书信、便条、倡议书、总结、报告等文体图式。

(2)事件图式。事件图式是指关于某一类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果的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大量的记叙文和小说。这些课文主要以记叙为主,即使是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也往往是以事写人的。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就需要运用事件图式。

(3)角色图式。角色图式是关于某一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特征和职业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对小学的阅读来说,角色图式就是对有关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以及故事、童话等文学作品里所涉及的角色的认识。

(4)场景图式。场景图式是关于某一类情境发生的地点或场合的知识,即某个场景在大脑中的认知模式。小学生在阅读故事、童话、寓言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场景图式,分析人物角色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或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

运用思维导图落实篇章图式训练的任务主要有:一是构建起篇章图式,形成完整的阅读图式;二是完善事件图式、角色图式、场景图式;三是培养自主建构和运用各类图式的能力,实现自能读书;四是能运用已形成的篇章图式习作,促进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促进作文图式的构建

作文图式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围绕中心组织素材的图式,即构思的图式,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组织的图式,它解决文章结构框架的问题;三是表达的图式,它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四是修改评价的图式,通过比较、诊断发现自己或者他人文章的优劣,这是对前三个图式的修正和丰富。

1.谋篇布局的图式。

确定要写什么内容后,究竟该如何架构框架、写具体,这就是谋篇布局的结构图式。运用图式,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出这种结构的样子,让学生心中明晰开头是什么,中间怎么展开,怎么过渡、照应,结尾又如何,从而使全文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文脉相通。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能在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像与分支之间发现逻辑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不断地检视与修正。

2.言语表达的图式。

表达的图式是由一些知识组块构成:细节描写的,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关键是要有表达的画面感和描写的技巧等。在思维图式上,学生可以基于自己已有的图式,融入个体经验与知识,通过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展开补充,从而丰富表达的图式。

3.作后修改的图式。

作文修改在本质上就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的过程。

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说:“如果演讲者或者书的作者碰巧语言组织能力极差或者表达不清,你的思维导图便会反映出这种混沌不清。这可能产生一幅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可是,它同时也会显露出混乱的根源。”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反映出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诸多混乱,而这正为学生的进一步修正提供契机。修改不仅仅是修改语言表面的错别字、病句,更该着重于文章整体的修改,看选材否围绕并突出文章中心,大的框架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图式理论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都有其独具的积极意义。运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便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灵性。

[参考文献]

[1]雷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

[3]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1.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责编韦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07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学海无涯“图”作舟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