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伟,马立娟
(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2.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00384)
关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三点思考
马金伟1,马立娟2
(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2.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00384)
摘要:通过对米尔斯《社会学的形象力》对传统理论的批判的阐述,介绍了米尔斯学术的时代背景,同时对米尔斯对传统批判的自我反思意识进行了总结,对米尔斯的治学之道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本书的几点看法,希望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社会学的想象力》;自我反思;治学
作为20世纪美国的批判主义学者,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重新理解社会科学的窗。米尔斯在生前的时候,该著作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过多关注。甚至可以说,在20世纪中叶,米尔斯本人也没有得到美国学术界的较高认可,更谈不上其名誉和学术声望。然而在米尔斯去世以后,伴随着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势力的退却,他的声望才逐渐被认可。美国在1964年专门设立了米尔斯奖用以表彰那些在研究社会问题方面出色的学者和专家[1],就是一个例证。那么,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著作之一,《社会学的想象力》到底给我们传达了哪些重要的信息,米尔斯准备向后人发起怎样的告诫,而对于今天的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社会学学者,米尔斯的这些告诫对我们又有哪些直接的触动呢?以上正是笔者要在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米尔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发生巨大经济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较高发展速度。从1947年到1953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来看,其平均增速达到3.9%,而随着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7%[2]。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其社会科学的繁荣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二战”后,由于美国政府的需要,大批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开始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活动,甚至在政府担任重要的职位。如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加德纳、米尔顿·弗里德曼,历史学家小亚瑟·施莱辛格以及政治学家乔治·本迪等均在政府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并促进政府出台了重要文件[3]。作为同时代的米尔斯的思想必然受到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一方面战后的社会学已经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学科,无论从学生人数、学科就业收入还是职业权利、声望上看,社会科学都处于前列;另一方面米尔斯长期就职的哥伦毕业大学俨然成为当时美国政府间接的智囊团,政府与各类社科研究机构的大范围合作开始形成规模,为彼此的需求找到了合作的默契,美国的七大智囊机构就是当时的最好印证。
可以说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广泛应用影响了米尔斯的学术治理。而20世纪5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可以看成对米尔斯思考的又一次启发。回顾既往,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哪一个细微的灵感喊起了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线索来看,“新左派”运动对米尔斯本人的触动是较为强烈的。“新左派”运动与其说是一场政治经济变革,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和价值革命[4],在力图转变美国人价值观念的同时,这场运动实现了它应有的“自由”,即对西欧工业资本主义对人性压迫的反抗。虽然新左派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但这种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解放运动,为美国人深入认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通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似有一种“挣脱束缚”之感,有一种“韦伯似的困惑”似乎正在纠缠着米尔斯。米尔斯想要实现某种“挣脱”,这种挣脱的对象正是米尔斯将要反驳的对象,这也是下文笔者将要探讨的问题,即:米尔斯用以驳斥的美国学术界与思想权威及米尔斯作为一个学者的某些“良知”。我们也即将看到,米尔斯正是在实用主义、经验研究和对社会结构、历史脉络的把握中来发挥并超越传统的。
从谋篇布局来看,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首先就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经验主义、各种实用性、科层制和科学哲学这些传统的社会理论偏向进行了批判。
米尔斯认为,宏大理论的基本起因是开始思考层级的一般化,它的实践者无法逻辑地回到观察上来[5]35,忽略了对结构性、历史性问题的思考,导致他们对问题的本质缺乏真实感受,是非经验、非具体的,因而其不现实性也很明显。米尔斯同时认为,宏大理论在句法学上浑浑噩噩,他们所构造出来的分类体系像在玩弄概念游戏[5]36,这不仅不利于定义我们的问题,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米尔斯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米尔斯个人的“冲突论”立场,米尔斯对系统论一般性地排除社会变迁与历史因素的做法也是持批判态度的。需要注意的是,米尔斯对宏大理论并不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宏大理论不完全是混乱不堪的繁文镕冗词,它是有些东西的[5]27。
相对于宏大理论,米尔斯认为抽象经验主义是社会研究风格经常通过诸如制定社会科学研究的计划和法则的方式,重述并采用自然科学哲学[5]61。他重点批判了抽象经验主义碎片化、方法论决定问题、回避研究历史、缺乏比较和忽略时代问题的研究取向,认为这些研究堆积细节,但对使这些细节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缺乏关注[5]59,对科学哲学方法的神明化,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方法论的抑制,而这种方法又同时影响了他们的研究风格。他通过举例的形式,间接指出,抽象经验主义缺乏理论和原则的指导。
社会科学为战后的美国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这似乎也注定了它作为“知识生产者”而无法真正触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悲剧,其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也彰显出美国社会科学最本质的弱点。米尔斯看到了美国社会科学各种实用性和科层制对社会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指出,实用性由于把社会研究的目的定为制造意识形态,为商界、政界服务的性质,因此限定了学术的自由发展[6],限制了社会学家的视野,也削弱了他们把握实质问题的能力[7]。从米尔斯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这种实用性与科层制的特征使得社会研究变成了教化人适应社会秩序,“奴化”自由理性的工具,从而也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庸俗化。
《社会学的想象力》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与其说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科学界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批判,不如说这是米尔斯的个人批判,米尔斯的社会学反思与想象,不只是针对社会科学本身,也是指向自我的批判。米尔斯站在了美国社会科学之中,又能走出来,不得不说反映了他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家的良知。米尔斯与帕森斯一样,都深受欧洲尤其是古典社会学理论和G.H.米德的实用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同时,米尔斯也曾与拉扎斯菲尔德数度合作并完成了大量经验研究[8],但是米尔斯并没有仅仅沉睡在美国社会科学的摇篮中,而是发展出自己的“反思性社会学”。今天,再观《社会学的想象力》,其对笔者的启示已经远远超过米尔斯本人借以批判的那些理论所阐释的方法论思路。米尔斯所批判的理论对我国的社会科学发展脉络而言,或许仅仅是陌生的抑或是不曾经历的事实罢了。但从米尔斯的批判与对治学的论证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可以借鉴的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经验。
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社会科学家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5]3。米尔斯对社会学想象力的界定,表明了其本人对社会科学家的治学期待,米尔斯本人对如何获得这一品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个人需要置身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很显然,他本人非常关注个人所处的时代,关注个人生活历程与历史的结合。尽管米尔斯本人极力解释社会学想象力可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但是米尔斯的这一概念在笔者看来,仍然逃不掉“理想类型”的范畴。与其说,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不如说是米尔斯对未来社会科学家思考社会的一种理想期待。米尔斯站在美国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中反思学术,其“叛逆儿”的角色反映了一个学者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在笔者看来,本书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其对社会学几大经典传统的批判,这些批判对于我们以及我国经历的社科学术传统来说,甚至是陌生的。通过对本书的拜读,笔者主要吸取了本书中米尔斯关于治学的一些方法和思想。米尔斯从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相互结合的观点出发,系统梳理了作为一名社会学者的治学方式。通过对建立学术档案、比较研究、对组织各种情景的社会结构的关注、正反双向思维、同义相关等重要观点的阐释,米尔斯论证了完整治学该有的基本态度。
笔者认为,本书不仅具有思辨的价值,对于我国当前的学术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纵观当前我国社科领域的研究,正如美国50年代的情景一样,或许带有很多的保守和不自由。我国的学者应该如何突破当前研究的一些诟病,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学术反思的一个方向。
注释:
①1997年国际社会学会列举了20世纪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著作,排名第一的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排名第二。
②黄育馥.美国社会科学家的地位[J].国外社会科学,2000(5)。
③七大智囊机构主要是:布鲁金斯学会、国家经济研究局、兰德公司、政策研究所、遗产基金会、曼哈顿研究所、公共福利基金会。参见:黄育馥.美国社会科学家的地位[J].国外社会科学,2000(5)。
④“新左派”一词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的英国,一批年轻的社会主义理论信仰者由于“匈牙利”,事件而感到迷惘幻灭,于是一起寻找新的出路,他们自称“新左派”,以区别各国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老左派”。新左派运动是本世纪60年代风靡欧美的一场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运动,它激烈地抨击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既反对西欧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也反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开创一条通往更为人道的理想社会的新途径。
⑤赵林在其《美国新左派运动述评》中指出:新左派运动具有乌托邦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特征,笔者较为认可这一观点。
⑥笔者借用韦伯的观点,即:“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⑦传统:特指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以及各种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想体系。
⑧即方法论的发展,限制了研究的自由,限定了对问题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⑨笔者举例了对“幸福”、“市场行为”的研究,但并没有什么原则是知道选择这类主题的理由。
⑩20世纪70年代,很多社会学者提出了反思性社会学,包括现象学、阐释学、常人方法学以及后现代社会学派等。本文所指的反思性社会学,主要意涵是作者自身的学科性反思。
参考文献:
[1]何祎金.社会学想象力的方法论意味[J].社会科学家,2011(3):55.
[2]胡孝峰.战后美国的经济[J].历史教学,1997(10):16.
[3]张湘.战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J].社会科学,1984(8):24.
[4]赵林.美国新左派运动述评[J].美国研究,1996(2):41.
[5]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6]谭有模.简述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及其影响[J].前沿,2010(14):157.
[7]魏永峰.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方法论思想蕴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9.
[8]闻翔.《社会学的想像力》:五十年后再回首[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1.
(责任编辑:王明雯)
Three Thoughts on Mills'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MA Jin-wei1, MA Li-juan2
(1.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2.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Exchang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ritical explanation of traditional theory about Mills'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Mills' academic back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ummarizes Mills' self-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about traditional critique and academic study. At last, the author gives some views about Mills' works and scholarship and hopes to have some value.
Key words:SociologicalImagination; self-reflective; academic study
作者简介:马金伟(1988—),男(回族),四川广元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爱情社会学和文化志愿服务。
收稿日期:2015-11-16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1-0057-03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