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儿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浙江温州 325700)
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实践研究
叶英儿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浙江温州 325700)
本文主要论述学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意义,及在中职生开展经典阅读对其学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经典影响人生,影响到人的素质问题。
利用图书馆 开展经典阅读 实践研究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掏溶出深度和高度,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所有的聪明智慧唯有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尽其用。
而当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曹文轩指出,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得惊人,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而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阅读经典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当中,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经济的做法”。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职高生中开展课外经典作品阅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提升良好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的发育。然而经调查发现我校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却比较钟情于鬼怪故事、笑话之类的书籍,或者是贴近校园生活的小说。究其原因是大部分经典一是寓意深刻,孩子阅读起来有困难;二是形式单调,不像漫画那样幽默风趣,也不像校园小说那样容易引起孩子共鸣。那如何使得中国经典阅读内容形象起来,阅读形式多样起来,趣味起来?我们图书馆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对经典进行改造,以朗诵、歌咏、小品、话剧表演、绘画等艺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听、说、读、写、诵、歌、舞、画、演等形式来阅读经典,诠释经典,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国内: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钱钟书的读书故事: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诗人。14岁时,曾借读到大批通俗文学杂志如《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恣情浏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喜博览中西图书。后留学英法。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等校教授。50年代初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平生淡泊,独钟情于书,人谓“书痴”。“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尤喜读“极俗的书”,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高深文章,则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地一本本渐次吃完”。亦喜读诗歌。至于厚重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读书同时则兼作笔记。著有《管锥编》、《谈艺录》和《围城》等。
2.国外: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天都要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世界首富都如此重视读书,更何况我们。
第一阶段:读经典 。此阶段内容分为:感恩、爱国、勤学、励志、立志、友爱、美德等小话题。
给高一学生提供经典阅读书目:国学诵读(《诗经》《离骚》《国语》《左传》等),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等,梭罗《瓦尔登湖》,泰戈尔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外国诗集等。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等),莎士比亚戏剧;世界名著缩写本,简爱、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复活、堂·吉诃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飘、忏悔录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选文章,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积累摘抄,写读后感言。通过阅读以上篇目,使学生学习故事主人翁的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阶段:经典阅读——陶冶情操 。这阶段让高二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感受生命,感受人生。将阅读内容分类:亲情类、自然类、文化类、校园类、哲理类、励志类、道德类、教育类、处世类、成长类。对学生提出要求:好词6个,佳句3个并分别赏析,摘抄一个精彩片段,再写阅读感悟。
阅读书目:鲁迅《野草》、北京大学出版社《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林海音《城南旧事》、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钱穆《国家概论》、《弟子规》、《平凡的世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感受世界,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三阶段:经典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这阶段让高三学生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谈美书简》 朱光潜、《菜根谭》 洪应明、《傅雷家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路甬祥、《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柳怀祖等。这些书我们图书馆都有,学生爱读哪本就可以挑选哪本书去阅读。
开设的写作指导课,都要经过学生互改,学生自改、老师点评、整理誊抄几个环节,坚持这样的训练,即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可以为高考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还要通过办手抄报、诗朗诵、讲故事、演讲、小品、话剧表演、绘画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据统计数据显示,对经典作品有浓厚兴趣并经常阅读的学生仅占10%,有兴趣但认为读不读无所谓的占43%,完全没有兴趣的占41%,另有6%学生认为“那纯属浪费时间”。由此可见,中职生的课外经典阅读的状况是不够理想的。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家长)的经典意识淡薄了,经典显得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1.没把经典阅读当一项必完成的任务。尽管职高生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很多学生把没有时间做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但从对课外时间的分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看电视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有65%的学生每天玩手机和看电视在0.5-1小时之间。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有闲暇时间的。
2.没有合适的书籍可看。就这点而言,是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大多数学生家中藏书数量不多,藏书又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甚至20%的家庭,学生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而学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这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指导有关,致使学生找不到适合的书。
3.急功近利的思想占主流。学生手中的书,大都是学科辅导、考试书籍。这种现象即显示学生的务实追求,也显露出急功近利的阅读占据着学生的阅读生活。怕影响学习。家长、老师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三分之二,而且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
1.走近经典,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取经典营养。
经典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经历和经验的的浓缩,承载着人类的理想和抱负,蕴含了知识分子的思考和表达。要真正打开智慧之门,汲取精神之光,就要多读经典作品。除《论语》、《史记》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书籍外,图书馆还应该做好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籍推介工作,如卢梭的《忏悔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光荣与梦想(美国实录)》等等。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各自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进行经典推介,根据他们对必读书目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给予学分。
高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到图书馆去检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就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馆员更是应该做好这项工作,帮助学生在图书馆能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书籍等。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2.多角度寻找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视频阅读课,观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巴黎圣母院》、《阿Q正传》、《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经典名片。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
以朗诵、歌咏、小品、话剧表演、绘画等艺术来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学生的书桌上放一盆芬芳的栀子花,允许孩子带着书走进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自由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意境中…… 师生共读,以身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师、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国学经典,一起交流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有感情的背诵国学经典,大胆发表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家长、教师一道读国学经典,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浓,对国学经典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如诵读式、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写“读书笔记”法等。
3.构建经典阅读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经典阅读的实效。
组织落实,成立阅读经典文学指导小组,制订相关教师学生的任务职责,操作办法。时间落实,开设课外经典阅读课,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每周两个时间段,不少于两个小时。实现网上阅读,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等。指导落实,对一些要求精读的经典作品拟出了具体的读书方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感想评论等。安排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课型。
活动落实,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与名著人物对话会,优秀诗文朗诵会,读书知识赛,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等。我们鼓励学生以校报《百岛职教》,校刊《叶子.花》为平台,开展作品交流。投稿、征文、比赛等等。还设立了经典阅读优秀奖。对阅读数量大、习惯好、效果优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
实验近一年半以来,我们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思想面貌和谈吐变得礼貌儒雅:学生的经典阅读成为写作的重要资源,积累名句数量很大,经常有征文在省、市、区获奖或报刊上发表。此外进步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青少年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反复诵读,是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注意力提高了,也会相应地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2.开阔了思维。学生变得开始关注人类、自然、社会,课堂上讨论的话题显得广泛,思维更加敏捷,思考更加深入。
3.价值观和人生观渐渐改变。以前有许多学生是“井底之蛙”,现在的人生目标开始高远。学生对困难的忍耐力增强,对社会、家庭的看法也出现了新变化。养成了经常阅读的好习惯。
4.通过经典阅读的研究,老师们发表了多篇论文,学生的经典诵读读书卡、成长记录卡、读后感、优秀习作、手抄报等编辑成册、成展。
1.在经典阅读活动等方面时间、精力的投入仍然不够,很多同学缺乏阅读的真正自觉性和积极性。
2.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经典文学藏书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期望和需求,图书馆更新的资料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3.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集中在短小精悍的当代散文或者短篇小说。但如果学生的阅读面仅停留在这些文章上,那也许离我们开展经典阅读的初衷就有距离了。因此如何真正意义上让大部分学生喜欢经典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经典文学的热情,提高阅读品位,提升文学素养,也是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长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