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王 芳
谈情景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王 芳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作为基础性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步骤。基于情景教学灵活与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词义的推测与联想、扩展词汇学习的宽度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寓学于用”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方法
由于英语词汇具有内容丰富、变式灵活、容易混淆等特点,英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对字母和音标内容的掌握,词汇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变得丰富,比如借助发音与字母对应的音形结合、借助相同音节进行的词汇归纳与串联等。然而这些词汇教学方法都是从词汇本身出发来达成学习的目的,教学难度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随着情境教学对英语教学作用的凸显,教师可以尝试将情景教学引入词汇的学习。
传统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待教学过程中反复的练习和课下的记忆与背诵后,达成词汇学习的目的。可谓是一个“因为学习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于针对性有限,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别很大。所以我们欲借助情景模拟,通过词汇兴趣的激发,实现“因为好奇而学习”的转化。
例如在《Our school subject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Story time的内容进行情景模拟,在教师未对词汇进行系统的教学前,仅仅凭借学生预习时对词汇的理解,模拟对话很难顺利地展开。教师角色对话中出现的“School”“Subject”“Timetable”“Chinese”“Maths”等词汇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当然这种紧张的情绪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由于学习中的“突发”事件,激发出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
教学道具是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的教学素材,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学道具也变得更为丰富。然而道具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辅助,很难成为影响学生认知的决定因素。而在实际情景中,教具就变得尤为重要,校园环境、课堂陈设、学习用具、生活物件等等,都是学生触手可及且身临其境的事物。所以在词汇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实际情景,来实现词汇的教学。
例如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在未知词汇脱口而出的瞬间,随手展示相关的学习用具,则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提示,从而令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对词汇的理解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再例如在Cartoon Time相关词汇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参考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反映实际教学情况的对话,通过情景练习,掌握”Music”“Maths”“Science”等词汇。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形,可以帮助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中实现思维的连续与统一,并且使得词汇的推测有根可循,避免盲目推测给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实际情景还是略显单薄,不能完全的满足词汇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来创设虚拟的情景,实现词汇教学的扩展。加之情景模拟教学成本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生动,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模拟的过程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自主进行,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同样在关于《Our school subjects》一章的词汇学习中,为充分地体现出学科词汇的内容,还可以以图书馆为背景情景,设计一段对话。Teacher:Hello,Can I help you?Student:Yes,I want to borrow some books.Teacher:OK!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Student:I like English and Maths.Teacher:OK,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his term?Student:Oh!We have Chinese,Maths,English,Science,Music,Art,PE.Teacher:Oh!Here you are.Take care of them.Student:OK,thank you very much.Teacher:You are welcome.通过如上的对话设计,利用借书的过程,对科目词汇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和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将词汇学习视为一个独立的过程,可能短时间内词汇的学习效率较高,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与应用。所以我们尝试将情景教学与词汇学习巧妙融合,在“寓学于用”中,激发学生对词汇求知的兴趣、传授词汇的意义、扩展词汇应用的范畴,实现词汇与教学的统一。我们相信,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词汇的教学会成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纽带,为小学英语教学串联起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为英语教学质量的进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特约编辑 潘 霖)
G623.31
A
1007-9068(2016)3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