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浅谈新课程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王婷
(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新课程呼唤绿色的课堂,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由此获取新知,学会学习,观察世界,学会做人和做事。
新课程;历史思维;现代化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课堂,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历史教学的学科优势,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以下几点。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即能够再认知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分析、评价历史客体,阐述、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透过历史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实践与成长。俗话说,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是历史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总是以看似偶然的发生,告诉你实属必然的结果。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学生对于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都有自己的关注点。他们对历史人物的生平趣闻很感兴趣,而对教材中所述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因此,每当讲到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谈谈自己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看法,我再适时进行引导。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进行分析。我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历史规律、历史真相,进而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我积极运用兴趣小组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活跃开放的课堂气氛。根据授课内容,将有同样看法的学生分成一组,再让他们自由阐述自己的认识。为了能够有效地说服对方,他们纷纷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甚至会主动与我探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分组讨论中形成了历史思维,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和媒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能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多角度的阐述。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对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很感兴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也可以成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切入点。在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中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原因时,我引用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总结的人世间成功因素的“四个行”。首先,自己得行。董仲舒一生勤学刻苦,学识渊博,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其次得有人说你行。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说他行。再次是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汉武帝是大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当然行。最后就是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如果董仲舒身体多病,英年早逝,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强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我适当地进行引导,一个人的成功绝非那么简单,也不会一帆风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心有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授之以渔,非授之以鱼”,学习历史是为了正视现在和展望未来,要在历史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取新知,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世界,学会做人和做事。
[1]李全伟.新课程下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百色学院学报,2003,16(6).
[2]彭永俊.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下半期),2013(18).
·编辑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