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2016-03-04 03:58江苏启东市大洋港小学226241朱宏瑜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8期
关键词:融和工具性本真

江苏启东市大洋港小学(226241) 朱宏瑜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江苏启东市大洋港小学(226241)朱宏瑜

语文教学必须要从课程性质、师生关系、资源运用等维度出发,以融和的质态经营、打造课堂,从而在融和之中促使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课堂教学要彼此交融,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要准确定位,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融;要反衬烘托,促进文本与资料的和谐依存,从而促进语文教学不断走向融和。

阅读教学融和回归本真

自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奔涌的思潮,对语文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一线教师对林林总总的教学理念断章取义、左拼右凑,导致阅读教学逐步走向了“失和”的尴尬,语文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课程性质、师生关系、资源运用等维度出发,引领学生深入其中,探寻彼此之间的融和点,从而在融和状态下,促使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一、彼此交融,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视角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甄别教学策略,从而以最佳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不断生长。

例如,《夹竹桃》中有一个“无……不……无不……”的句式,很多教师都会将其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价值点,凸显课堂教学的工具性。不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将教学的中心聚焦在工具性之上,与文本意欲表达的主旨则相去甚远。而笔者在教学中则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季羡林的生平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句式训练。(1)季羡林_____,如此韧劲,大家无不敬佩。(2)季羡林_____,如此韧劲,无人不敬仰他。(3)在季羡林身上,韧劲其实就是_____。(尝试运用“无……不……无不……”的句式进行表达)

以季羡林的生平为资源,通过句式的训练来展现、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为探寻作者与夹竹桃相对应的魅力奠定了基础。如此训练,完美地将语用训练与人文内涵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准确定位,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融

教师与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个体,两者之间关系的融洽和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不仅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外显关系,更体现在彼此应承担课堂中相应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相得益彰的交互场景。但纵观当下的课堂,师生关系已经严重失和,要么是教师越俎代庖、全部串讲,学生被动接受,毫无作为;要么是教师完全放手,学生看似忙得不亦乐乎,但缺乏教师的指导,收效甚微。

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一位教师依循斯帕拉捷的四次实验,按照课文表达的顺序,分别从实验的方式、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逐一提问,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解读就这样演变成了对斯帕拉捷实验信息的提炼。如此教学,教师俨然成了提问的机器,学生也自然成了被动思考的机器,这样的师生关系岂能用“和谐”加以形容?而笔者则采取了充分放手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了学习表格,仍旧以“实验方式、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为项目,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在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中深入小组学习之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进行指导。

整个过程,教师完全处于点拨、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则拓宽了广阔的认知和思维空间,师生双方为了共同的目标承担着自己相应的角色。如此交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推动了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反衬烘托,促进文本与资料的和谐依存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引用大量的其他文本或资料,与教材文本形成对应之势,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审视文本。但遗憾的是,很多设计不能从教学目标出发,丝毫没有关照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一味地强调资料拓展的丰厚,结果本末倒置,导致了教材文本与补充资料之间的“失和”,教学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虎门销烟》一文所展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适当地补充资料,介绍认知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但一位教师在资料拓展时,大而无当,将鸦片战争、清朝衰败等资料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导致一节课中有将近半节课的时间都在阅读资料,而真正感知课文的时间却少之又少。笔者以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销烟”,教师可以适当引领学生收集关于鸦片对于人体伤害的资料,包括鸦片的销量、清政府的态度等,让学生进行适当了解,从而感受到“销烟”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意义,感受林则徐主持这一任务完成的难度。

资料始终是一种手段,教材文本才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走进喧宾夺主的误区。在这一案例中,后者的设计则紧扣学生理解文本的难点,通过适量资料的拓展介入,为学生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资料与文本之间的和谐共生。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以融和的质态经营、打造课堂,确保课堂朝着正确、良好的方向航行。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8-063

猜你喜欢
融和工具性本真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花开富贵》画题诗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