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维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夏云中学 贵州安顺 561100)
试析影响中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陈 维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夏云中学 贵州安顺 56110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如何,除了个人智力因素的影响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应从培养兴趣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更加能发挥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更有成效。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有效地用情感去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品德,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影响 中学 数学 教学效果 因素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如何,除了个人智力因素的影响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非智力因素包括个人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情绪情感、毅力、性格、气质、自信心等。由于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决定了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数学能力,要想创造性地工作,要使生活丰富多彩,是不可能的。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学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毅力、自信心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毅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下面主要讨论兴趣、毅力、自信心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兴趣也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从兴趣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国内、国外,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源远流长的。早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使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讲课生动有趣,传授知识时善于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本身的美,使学生获得从事创造活动后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获得成功,享受到创造性数学活动成功的喜悦,就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对数学更感兴趣。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鼓励他们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毅力是坚强持久的意志。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数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都是在紧张的劳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出了他们意志坚强的性格特征,他们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奋斗的意志品格。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受挫折,特别是早期受到挫折很有好处,可以摧化他们更快地成长。挫折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素质,有利于丰富人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紧密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个人的意志目的越明确,他的意志行动就越自觉、越积极、越主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时,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目的性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毅力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生树立意志坚强的榜样和典型,是学生乐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意志的好方法。古今中外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执着追求、勇于攀登的成名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对学生意志的锻炼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大批意志坚强的感人形象,以激励他们的修养和磨练意志。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要有效地把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上去。有充沛精力的学生不一定有毅力,不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也许学生会很快感到疲劳,不愿意再坚持下去。这种学生只有短期克服困难的能力,可以极突出,但不能持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顽强持久地克服各种困难,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成功秘诀,那就是自信。这些人尽管出身、经历、思想、性格、兴趣、处境等情况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充满了必胜的自信心。素质教育中的赏识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看得起”。家长和教师“看得起”学生,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学生继而“瞧得起自己”。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自信是超越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个性品格,它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对学生多激励、多鼓舞,使学生树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有潜力、可控制的想念。许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究其原因,而是缺乏信心。没有信心就放弃了争取实现可能的努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的目光应是充满爱心与信任的,说话应用商量的口气,尽量不用居高临下的命令,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
总之,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加快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毛鸿翔 季素月.数学教学与学习心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188-202.
[2]吕传汉.数学的学习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39-69.
[3]曹才翰 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107-145.